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课题研究 > 研究动态
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的实践与探索

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的实践与探索

园南中学杨燕文


    一、“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建立的背景
    1.从社会需求看,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为了把地震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高广大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在地震等灾害来临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广大中小学生是这项工作的生力军,一个学生可以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可以宣传一座城镇,大家都来提高国民的防震减灾意识,这是减轻地震灾害有效的途径。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世纪,不会自主学习的人将无异于文盲。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它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从教学理念看,新课程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以往的专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教学和教育手段及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然后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开发研究意识和能力必然会得到增强和提高。
    3.从学习方式看,学生自主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从被动地学走向主动探索,从而真正达到“学会学习、成为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的人”的发展目标。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将面临着如何获取信息,如何筛选信息,如何从这些信息中归纳出对解决自己问题有用的东西等问题。学生最终将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自身的学习、实践、探索活动服务。
     4.从学校基础看,我校是徐汇区唯一一所防震减灾科普特色学校,自2002年挂牌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技活动,建立起了“以点带面,全面渗透”的科技教育理念。2005年,学校抓住“二期课改”工作在徐汇区全面铺开的契机,积极探索德育、科技与学科相融合的模式,尝试构建“防震减灾”校本课程。为“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的建立搭建了平台,营造了良好的科技氛围。

---------------------------------------------------------------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  

    二、确立“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的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学会发展”的教学思想也时刻提醒我们,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应该从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播的场所转变为师生生命活力、生命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精彩舞台。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应该从一个简单的知识拷贝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接受知识本身的同时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
    而探究式课堂教学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同时,青少年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学校具有开展教育的良好设施与师资,实施安全减灾教育的效率通常要明显高于其他社会群体和场所。成年人由于工作繁忙和流动性大,很难组织有效的安全减灾教育。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安全减灾知识与技能,再向家长们扩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的实践
    第一阶段拟定“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程六年级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实施,使学生初步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逃生、救护的基本技能;通过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关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环境道德意识。
    根据课程总目标,设计我校六年级第一学期校本探究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主题:
探究活动一:《战胜灾害——谁是自然灾害之王》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其中第6、7课时入选徐汇区百课工程,相关教案见附件)
    着重让六年级的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查找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利用数据分析资料、撰写小报告的探究过程,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一些主要自然灾害及其产生原因和危害性等,初步树立防震减灾意识,共设计8课时。
     第1、2课时:确立“寻找自然灾害之王”的任务,学生在学校机房及家中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
    第3、4课时:学生根据课题需求及展示规则,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课题小报告;
   第5课时:交流寻找的“自然灾害之王”;
    第6、7课时:学会利用数据分析资料,开展“自然灾害之王”的评选,根据评选结果和自我感受撰写小报告;
     第8课时:交流小报告。
    探究活动二(方案设计):《发现校园内(外)的危险》系列主题探究活动。
    着重让六年级的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设计调查方案、交流调查结果、设计解决(改善)问题方案、交流方案、实施方案的探究过程,通过身边危险事件产生原因的调查及设计相应得解决或改善方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1、2课时:讨论身边的危险事物,确定“校园危险事件之……”产生原因的调查方案,撰写调查方案;
    第3课时:交流调查方案,并在课后实施方案;
    第4课时:汇报调查结果,归纳校园危险事件的主要成因,确立设计解决方案的任务。
    第5、6课时:开展解决方案的设计,交流方案。
    第7、8课时:课后实施宣传方案,展示成果,评选最佳方案。
     将防震减灾的教育采取校本探究课的模式来实现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防震减灾知识与技能,树立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学会一定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四、“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实践的基本要素——探究活动主题的确定
    开展校本探究课的一个关键要素是“活动主题的确定”,只有选择恰当的主题,才能更有效地实施课程,在我们开始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活动主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教材为依据
    初中探究型课程有专门的《学习包》提供给教师开展探究课的教学。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精神,《学习包》的使用可以完全使用,也可以部分使用,甚至完全不使用。但教师在完全不使用的情况下,也建议依据《学习包》的内容,结合自身或学校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因为,探究课作为一门新课程,教师自身开展此类教学的时间也较短,经验欠缺,对于课程的整体把握还属于摸索阶段或逐步提升阶段,而《学习包》的借鉴无疑为校本课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便利。同时,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探究过程的了解也知之甚少,因此《学习包》的利用可以方便学生从他人的探究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什么是探究?怎样去探究?如何写探究报告?……因此在开展一个新的探究主题时,建议教师先让学生对《学习包》中的相似活动开展学习,使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有个大致的了解,让他们更有的放矢,为之后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2.从学生实际出发
    探究课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任何活动主题的确立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有效地展开。因此选题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贴近学生的实际,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如果内容陌生或太难,脱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就会降低学习的效率,甚至无法开展探究活动。当然也要留给学生自由讨论和发挥的余地,让他们在探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路。所以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而言,在确立主题时,主题不应太大,范围不应太广,深度要有所控制。
就防震减灾教育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那些威力非常强大的灾害或是身边存在的、比较熟悉的灾害非常感兴趣,而同时这些灾害也是对我们人类影响比较深刻,需要我们去好好了解的那些灾害,所以教师设计了“寻找自然灾害之王”、“发现身边危险”等系列主题活动。把主题设定在了学生们想了解、能了解,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前提下,让他们主动去探究这些灾害的产生原因及带来的影响,通过自主的探究,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灾害的破坏性,从而掌握一些基本的逃生技能,逐步树立起防震减灾的意识。 
    3.有探讨的价值
     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并不像科学家探究那样要发明创造些什么,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生探究遵循的规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会用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主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能力,设计一些现有教材中没有明确说明,需要学生自己做一做、想一想,自主去发现、去解决的问题。它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探究,同时通过探究能够让学生有成就感。
    4.资料搜集方便
    要想使探究活动顺利展开,还必须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资料搜集要方便,否则探究活动将成无源之水,难以进行。所以,探究的主题一定要符合能够通过多种渠道的搜集后,获得相应的信息的标准,比如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图片资源、影像资源等。这样学生做起来就会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成效显著。从本学期的探究活动来看,学生们比较容易获得资料,通过上网、查阅书刊、实地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得了信息,这就为进行最后的归纳总结奠定了基础。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现代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学生能够搜索大量的信息,但是面对这海量的信息,如何更有效地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对于六年级的学生难度还是非常的大,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普遍信息处理能力还较弱,所以在这之前、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
    总之,在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探究主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过程。

 参考文献:
1.  张廷凯:《课程资源:观念重建与校本开发》
2.崔允霍:《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