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科技教育研究所
英美中小学科学课程开发特点及对我们的启示(二)
对我国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开发的原则

    据上世纪90年代连续三次国民科学素养的国际调查结果,我国在受调查国之中倒数第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在基础教育中忽视科学教育,导致国民科学素养偏低,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

    我国科学课程的目标始终局限在“科学常识”上,如90年代小学自然教材中首先是使学生“了解一些事实”“掌握一定规律”,其次才是“学会一些方法”。这样,在科技课程实施中,就是专门传授课本知识,比较方便的教学方法就是传统的讲授、背诵,而对观察、操作、实验等对现代科技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方法反应冷淡。对这种书本知识至上,光靠讲背的科技教育,抑止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浇熄了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而且最终连书本上的科学知识也还给了老师。甚至我国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社会在科学的幌子下的伪科学勾当,不也是奉若神明,趋之若鹜吗?这不也说明了我国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上的缺失吗?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现在有必要本着全面的科学素养观,参考英国有关科学教育的原则,精细、系统、全面地进行课程开发。

    2.课程开发的模式

    英美两国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立足于“学科”的课程开发,强调在科学教育中扎实地奠定各门科学学科知识为基础;另一种扎根于“系统”的课程开发,强调科学有联系学科的融通和结合,科技与生活、社会的融通和结合。英美在科学课程开发中,现在主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大融合,原因在于培养具备社会适应性的公民的需要;着重基础教育中的科学课程有“科技性”和“综合性”。据有的学者归纳,科学课程的综合有六类:(1)在同一经典自然学科范畴的综合,如植物学、动物学都属于生物学;(2)在两个密切关系的自然科学范围里的综合,如化学和物理学;(3)在自然学之间综合,有或没有数学;(4)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工艺学之间的综合;(5)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6)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或艺术之间的综合。而我国在科学课程设置中一直力求每个学科的知识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的框架。就课程内容而言,应重视每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也应重视学科之间的综合和融通,重视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也应重视科技课程的“生活化”,对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和科学的生活教育。从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来看,实质就是加强科技和社会的联系,使“学生趋向把他的对自然世界或环境(科学内容)的个人理解跟人造世界或环境(技术)和他的日常经验(社会)的社会世界或环境两者结合起来”

    3.课程开发的举措

中小学科学课程开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工程。一般认为,课程开发的过程要历经五个阶段:(1)专家设想的课程——由学者、研究人员提出课程构想的阶段;(2)公众理解的课程——公众接受课程构想的阶段;(3)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编写的阶段;(4)学校计划的课程——从学校管理者的观点设计落实课程的教学方案的阶段;(5)学生经验的课程——学生学习具体课程内容的阶段。现在英美两国的课程开发的第一阶段,都把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参与作为一个方面。而我国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教师对课程开发很难有发言权,造成的一个后果是教学内容长期一个样,不能及时地根据教学需要而调整、改编,也很难顾及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补充新的内容。除了更新科技课程的内容,我国还要考虑制订《科学教育法》,增加科技教育的投入,加强对科技教育的研究等等,使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尽快赶上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