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科研 > 科技教育研究所
颠覆与重构:由科学教育的人性价值引发的思考(四)

四、科学教育人性价值的重构

 

(一)重构科学教育的内在目的

 

重构科学教育的内在目的,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性。具体表现在:第一,关注人之生命的完整性。我们应抛弃以一种知性方式把本来由两重矛盾关系构成的人的生命“拆零”成抽象对立的僵死规定,而应追求全面、综合、讲究整体生活质量的人生境界。只有正视人的生命先天存在的肉体和精神,理性和非理性的矛盾,我们才能从统一辩证的观点出发去统一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命的完整。第二,关注人之生命的人性化。人是一个非定向化的存在,一种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科学教育不能限制和剥存人生命非定向化、开放式发展的可能性。人又是一个主体的存在,是一种能动的存在,人的生命本质与动物相比,在于他不甘于被动地随外在世界的现实,他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自主的创造外在世界以满足自我好奇与发展,科学教育必须顺应人对自我生命的热爱和潜能的开发。第三,关注人之生命的生成性。人是一种动态生成着的存在,科学教育是师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生动活跃的生活过程,而非被动的授受过程和外在的管理过程。如果仅从工具或“物”的视野看待人的生命,必然导致科学教育中的工具主义,扼杀学生在生活中的每一美好时刻展现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离开了人的意识,价值就不存在,也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第四,关注人之生命的可持续性。人的生命的可持续性是与自然、与社会共存的,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建立一种人、自然与社会一体的生命生态观,超越人类。

(二)重构科学教育的内在人性价值

 

从人性论的视角看,科学教育具有满足人性发展和完善的内在价值,重构内在人性价值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表现在:第一,人性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逐步的、渐进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社会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制度、精神制约和支持。离开一定社会的制度和规范,人性的发展将会趋向于满足个体自我主观欲求的价值追求,使个人主义得到膨胀。理想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建立在对人性的良好愿望上的认识。企图摆脱人性的社会规定性,仅仅追求个体的人的主观欲求,使科学教育成为个人生活的全部涵义。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教育应该发挥内在人性价值,使人性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第二,在科学教育中,不仅要呈现人与具体问题情境和事例的相互作用,而且要恰当地处理如何用一种更为形象化的方式将这种作用表达出来。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教育者开始关注发展学习者的价值和伦理观念,并在他们的研究和实践中加以探索。根据他们的研究,笔者认为,在科学教育中促进学习者伦理发展可以从三方面的具体问题加以展开:侧重科学价值和信念、做决策的伦理基础、有关环境问题的价值和伦理等方面。第三,科学美的揭示是人类审美水平提高的标志,许多科学理论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启迪功能。而且还以其独具的魅力向人们展示出美的绚丽光彩,体现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一般认为,科学美是科学美的形式及与其所反映内容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在科学认识中的凝结和升华。人类探索大自然规律的美学感悟,反映科学技术作为一种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思维创造本质上与人文艺术息息相通。因此,科学教育应该积极提供科学美感赏析的生动事例,创设人性化科学教育的良好教学情境。第四,构建一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尊重客观规律的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反对压制异己、惟我独尊的精神,是一种民主、平等、宽容的精神,它允许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去探讨与研究科学真理,允许阐述不同的意见,提倡一种反对愚昧、无知和落后的独立精神,一种追求真理、向往真理、向往真知的科学精神。

 

总之,科学教育不仅具有工具意义的功利性价值,也具有目的意义的超越功利性的人性价值,它是“人力价值”与“人性价值”的统一,“科学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为此,我们要超越狭隘的科学观与教育观,发挥科学教育内在的人性价值的作用,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或技术,真正体现科学教育“人力价值”与“人性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