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61计划与2049计划核心概念的背景分析
从概念及内涵的区别可以看出,2061计划“科学素养”是更多的是注重从更深层次去认识了解科学的一般原理。因为对于美国而言,其民的基本科学知识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所以2061计划旨在从幼儿园到12年级培养学生以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准备。而2049计划采用“科素质”一词,主要是想通过各种途径,让广大民众解基本的科学概念与知识,摆脱愚昧,并掌握一定科学技能,在生产生活实践不断提高效率[3]。
2049行动计划与2061计划在核心概念及其涵上的差异,并不是仅仅是词汇本身意义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各自国情和民情,即民众学素养的基本情况。下面笔者就国际公民科学素比较以及其他一些数据来解析这一问题。
表1 2001年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国际比较(%)
美国 |
欧盟 |
加拿大 |
日本 |
中国 |
12 |
5 |
4 |
3 |
1.4 |
表2 2003年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国际比较(%)
项目 |
中国 |
瑞典 |
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程度 |
7 |
69 |
对科学观点的了解程度 |
30 |
73 |
表3 2001年各国公众科学素养性别比例(%)
|
中国 |
美国 |
欧盟 |
加拿大 |
日本 |
男 |
1.7 |
16 |
7 |
6 |
6 |
女 |
0.98 |
8 |
3 |
2 |
1 |
表4 1999年影响美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因素
有未成 年子女 |
受教育 程 度 |
年龄 |
性别 |
非正规 学习 |
大 学 科学课程 |
0.30 |
0.19 |
-0.24 |
-0.24 |
0.30 |
0.52 |
表5 中国2002年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统计(%)
性别 |
全国 |
城市 |
镇 |
乡村 |
男 |
6.43 |
2.46 |
4.13 |
8.71 |
女 |
16.92 |
8.82 |
13.3 |
21.59 |
此外,据《青年报》
根据联合国《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1998年中国公民的中学净入学率仅为50%,而美国1998年的相应数据为90%,相差整整40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公民对于中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基础科学知识是完全陌生的。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测算得知,2000年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这两个数据都显示我国公众受教育水平只有初中二年级的程度,仅仅相当于美国100年前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的水平。与1999年美国人均受教育12.7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相比,我国整整低了近5年。而美国在历史上的发展经验又告诉我们:20世纪上半叶,美国将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从8年提高到9年用了大约40年的时间。
由此观之,美国国民在基本的科学知识、对科学的基本态度以及基本的科学精神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所以其2061计划基于国民基本素质的情况下,将其目标定位于科学文化或科学素养也就顺理成章了。与美国国民素质基础相比,我国真可谓底子薄,基础差。多方面反映出我国国民基本的科学素质较低,起码的科学知识相对缺乏,对于科学态度与精神的追求也是一时难以实现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2049与2061在核心概念选择上的不同,也就决定了目标定位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在教育对象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