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时常会与家长进行沟通。良好有效的沟通,会使得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信大家都见过这样的图画:一幅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出不同动物或人物的的图画。这其实就是告诉了我们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或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教师与家长之间,如果信息不对称往往就会产生矛盾,那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关于沟通,我们首先要理解三个问题:什么是沟通?为什么要沟通?如何沟通?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把信息、情感和思想在个人和群体之间传递,并达成相互理解(共识)的过程。而沟通的方式分为语言与非语言两类。沟通的内容分为信息、情感、思想三类。在沟通的内容中,信息的数量是最大的,情感是最难以把握的,思想观点是最具有价值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里,明确指出了要“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因此,我们作为教师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是我们的职业本分,是一件必须要做且要做好的事情。
良好且有技巧的沟通,比起刻板的沟通交流,所起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具体的案例足以我们诠释了这个道理,比如关于处理学生迟到,大部分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如果只是一昧的向家长投诉反馈学生的迟到情况,反而会造成家长的反感与麻木,那么这样的沟通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发现学生存在迟到的问题,那么就应该先去了解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继而才能有后续的解决方法,因此在于家长沟通时,一定先要了解具体的情况,而不能只是抱怨与投诉,这样的情感传递给家长,对于事情的解决没有任何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我的班里也有一名“迟到大王”小X,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出色,但上学经常会迟到,而且他的家就住在学校附近,不存在交通方面的问题。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我首先是心平气和地请小X自己找找问题所在,他给的答复是起床其实并不晚,但不知怎么的出门就晚了。结合小X在学校一贯的表现与行为习惯,我大致猜测到了应该是他磨蹭的坏习惯导致了他经常会迟到。在心里有了底后,我再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也得到了同样的答复,最后我向他家长提出了一些改善他磨蹭习惯的建议,在学校与家里双管齐下对他进行督促,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大约一个月后,小X的迟到次数就开始大幅的下降,就连磨蹭的坏习惯也一并改善了许多。因此,我觉得教师在与家长沟通前可以先与孩子进行一些沟通交流,在找到一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后,再与家长沟通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效率会更高更快。
另外,作为一名语数英的老师,与“银发家长”的沟通,也是一门有学问的技术活。现在小学的放学时间都比较早,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因此放学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接,而我们不少语数英老师都会在放学后,留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或者是作业未完成的学生补作业,如果缺乏沟通就会导致这些有一定年纪的家长等得太久嫌学生结束太晚了,进而会与老师之间产生矛盾。针对这样的情况,俞老师给予了我们三种有效沟通的方法:1、客观分析拖得晚的原因,(从学习态度、作业量、写作业速度、作业难度比如写作文、背诵等方面分析)。2、告诉家长等待的时间范围,让家长等的心理有底。3、态度不卑不亢, 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认真负责,同时提出合理的要求,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银发家长”。有一天,小L的课堂练习完成不认真,并且前一天的回家作业质量很低,错了许多题,我在与他的妈妈沟通之后,在放学后留他在教室进行补课与订正,结果到了放学的时候,小L的奶奶突然来接他了,在简单交流之后,发现他的妈妈忘记通知他奶奶这件事了,而他奶奶在接好小L之后,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去办理,无法等待太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先请小L奶奶耐心等待10分钟,安抚好她略显着急的心态,然后抓紧时间把一些相对比较难,小L独立无法完成的题目辅导他完成,剩下的题目以及订正让小L带回家完成,并且拍好未完成题目的照片,从微信发给了他妈妈,并把一些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通过语音一并发送了。他奶奶在接走小L的时候,一直在说谢谢,而他妈妈在收到这些图片与语音之后,在感谢之余也在家督促着小L完成了作业与订正,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小L的回家作业质量大幅提升,可以看出他妈妈在家里花了很多的时间进行督促。通过这件事,我能够感受到,有效的沟通可以让家长更加的感受到老师的认真与负责,如果家长一旦感受到老师对于自己孩子的重视与付出,那么家长自身也会更加的重视学生在家的学习辅导。
此外,在与家长面谈时的一些技巧的,我们也应该学会。比如:时间不要过长;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不当面批评学生;表现友善、轻松、接纳、真诚、倾听;以家长的立场思考学生问题、对事不对人;不在家长面前,批评别人;把握变通、具有弹性的谈话等待。这中间的一些技巧在平时,我们很多老师已经运用的比较多了,但也有一些比较难以做到的地方,比如在面谈家长时,大部分老师都比较喜欢把学生近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统统告知家长,然后一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面谈的时间难免就会拖得比较长了,事实也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面谈其实效率并不高,和家长面谈想出的一些解决办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看似一下子解决了很多问题,实际上却并没有。我们需要反思这个问题,其实关于学生的某些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电话与微信的方式及时沟通解决,没有必要囤积在一起通过面谈来解决,与家长面谈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
有这样一段关于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老师形象的描述:“我喜欢的老师,不要太高,也不要太矮;不要长得太漂亮,也不要长得太丑;不要视力太好,也不要深度近视。”这其中“高与矮”指的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平等性;“靓与丑”指的是教师的亲和力;“好与差”指的是教师的宽容度。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觉得自己在平等性、亲和力、宽容度这三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呢?相信大家肯定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老师的吧!
责任编辑:张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