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历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 ——以统编版《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为例

根据新课标,历史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其中,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因此,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能准确地理解历史。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本文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为例,在具体的时空中探源文明的产生、探知文明的特点、探究文明的条件。

 

   一、利用图表构建时空框架

    时空观念包括时序观念,即观察、理解、认识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辨明它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寻找前一过程转变为后一过程的原因。[[1]]运用图示展示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理清历史变化的内在逻辑。

    课标要求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由于这一部分概括性、理论性较强,我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历史纵横部分“古代西亚文明的起源”,概括古代西亚文明产生的过程。西亚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产生文明的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具有典型性。通过材料具体的叙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概括出文明产生的几个重要阶段。接着,从具体到抽象,由教师运用图示,逐步梳理文明产生的一般过程。其中,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产生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通过图示,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文明产生的过程,认识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文明产生示意图

    此外,表格可以直观简洁地梳理历史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并将它们结合起来,有助于在特定的时空中理解历史事物。古代文明的成就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表格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区    域

代表文明

诞生时间

政治

文化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公元前3500年

左右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60进位制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年

左右

法老专制统治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莎草纸

印度河和

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3千纪

种姓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数学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

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2千纪

公元前8-前6世纪

城邦制度

神话、悲剧和喜剧,史学、哲学

   

    在此基础上,由同学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古代文明面对不同的自然与历史环境在各个地区独立产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通过表格,学生不但了解古文明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在特定时空中感受人类文明的成果,而且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二、结合地图分析时空条件

    时空观念不但要求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历史事物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还要求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历史地图用地图语言说明历史事物,具有图文结合、时空结合、自然与人文结合等特点,可以展示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掌握通过历史地图获取信息的方法,可以分析事物的时空条件,理解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为使学生理解文明与农业的关系,我展示了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和农耕畜牧业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请学生比较两幅地图,思考其中的联系,从而得出文明与农业最初的发生地几乎完全一致的结论。接着,我结合考古研究,讲解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与文明的产生的密切联系。

    在完成古代文明表格、构建基本时空框架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特点?”结合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的历史地图,我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时空条件。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因而两河流域成为古代西亚区域内少有的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两河水源是土耳其东部的积雪,每年泛滥的程度取决于积雪融化的快慢。由于洪水泛滥的不确定性,形成了洪水毁灭人类的传说。王国之间为了争夺劳动力、水源、土地等而进行战争,成为地区性统一和专制王权产生的重要条件。

    埃及地处炎热干旱的热带地区,发达的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密切相关。尼罗河发源地为埃塞俄比亚高原,处于热带草原气候,每年6月至10月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埃塞俄比亚高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河流进入汛期。到9月泛滥达到高潮时,整个河谷都淹没在水中。河水退后,留下肥沃的淤泥。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将种子撒在土地上,就可以静等收获季的到来。所以,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中的植物。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埃及的统一和专制主义集权国家的形成。

    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与“雅利安人”的入侵有关,结合地图向学生展示“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扩展到恒河流域。雅利安人起初用种姓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后将种姓制度神圣化,以维护奴隶主特权。

    古代希腊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因此,希腊人被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形成了以小国寡民为特征的城邦制度。古代希腊往往被视为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然而结合前沿的研究,统编教材不再强调地理因素,而注意生产力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在铁器时代,金属工具得到比较广泛的使用,农民逐步摆脱对共同体的依赖获得独立,成为城邦的统治阶级。

   结合地图对各古文明形成的条件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再进行概括,古文明特点的形成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历史地图将历史事物与时间、空间相结合,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三、运用史料深化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理解历史事物,而史料是认识历史的途径。因此,可以运用可信的史料深化时空观念,重现历史真实。

    在课堂上,我运用大量实物史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古文明的成就。我通过图片展示了《汉谟拉比法典》、《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泥版、苏美尔人战车绘画,狮身人面像与哈夫拉金字塔、在莎草纸上用祭司体象形文字书写的《亡灵书》残片,笈多王朝的佛像,斯巴达人铜像、帕特农神庙等。这些实物史料也体现了时空条件对古文明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在特定的时空中理解古文明的成就。

    除了实物史料,我还引用了文献史料,尤其重视一手史料的运用,以当时人们留下的文献说明历史现象,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情境,培养历史感。例如:

    在他的光中,大地欢欣雀跃,一切肚子都很高兴,一切生命都有了供养,一切牙齿都有了食品。他滋养众生,不落下一人。

——《尼罗河颂》

    平民政体指的是贫穷而又占多数的自由人执掌着政权,寡头政体指的是门第显贵而又占少数的富人执掌着政权。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颜一等译《政治学》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请学生纵观课堂上研究古文明的方法,思考“历史是不可逆的,后人如何研究历史?”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很容易概括出通过史料研究历史。接着,我追问,“什么可以成为史料?”由此介绍史料的分类,如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等。接着,我讲述了考古学对古文明研究的重要性。《汉谟拉比法典》是法国考古学家在古代埃兰遗址发现的,迈锡尼文明遗址于19世纪后期被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等发掘,古代印度文明是20世纪初被考古学家发现的,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了古文明的存在。此外,古文明研究离不开古文字的释读。楔形文字、象形文字都曾长期失传,它们背后的文明也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19世纪以来,随着古文字的破译,学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更多地了解到古代西亚、古代埃及的历史情况。那么,为什么古代文明非常需要考古学的帮助?因为最初的文明留下的文献过少,而由于古代距现在久远,文献失载,遗迹被埋入地下,需要现代人通过考古去发现。

    通过运用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等,学生能够置身于特定的时空认识、理解历史现象,并知道历史遗迹、考古发现、文献记载是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证据。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本文以《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为例,探究时空观念在课堂中的实践,利用图示展示文明发生的一般过程,引用史料直观呈现古代文明的成就,运用表格梳理古代文明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结合地图理解古文明不同程度地受到各自所处时空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而形成多样性的特征。吴于廑说,作为人类文明的开拓者,它们取得的一点一滴的成就都弥足珍贵,它们的经验和创造是后来重大发展的开端。[[3]]时空观念贯穿本课始终,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延续与变迁,认识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单位:上海市上海中学,地址:上海市徐汇区百色路989号,邮编:200231,手机:13501806047,邮箱:hollyhbx@163.com。)



[[1]] 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10期,第31页。

[[2]] 晏绍祥、张岩:《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主线与设计 ——晏绍祥先生访谈录》,《历史教学》,2020年第3期,第10页。

[[3]] 吴于廑:《吴于廑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