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借助园本教研活动增强教师自主研修能力初探

园本教研包括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专业理论学习、文献分享、案例交流、教学反思等活动,是教师基于自身发展实际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有助于使教师的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有效衔接。“自主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促进其专业观念的更新、专业知识的增进以及专业能力的发展。引导教师在园本教研中开展自主研修,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教师自身的潜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剖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提高园本研修质量的关键和难点。

一、教研现状 

自主研修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教师往往未认识到自主研修的重要性,在教研活动中,会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多泛泛而谈,少紧扣话题。当教师在教研组讨论一些话题时,往往会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偏离了话题,甚至会用一句话瞬间带走讨论的主题。

2、多经验依赖,少理论支撑。当教师面对熟悉的内容常常会凭经验、想当然,但是追问教师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往往答不上来。

3、多现象描述,少深度分析。当教师分析案例时往往会面面俱到,但是缺少深度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影响了后期的调整跟进。

二、原因分析

基于目前教研组的现状,组长对我园小班教研组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教师们在教研活动前没有充分准备,没有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没有思想上的认识和准备,所以无法有效地参与研讨;

二是教师对教研讨论的理论、概念等一知半解,无法有理有据进行深度分析、论证问题。

因此,我们确立的教研学习目标是:

改善教研环境,引发教师围绕专题积极参与研讨,增强教师的自主研修能力。

三、改进策略 

(一)理论先行,引导教师注重导读

1、先预约——让教师有质量地向书本学习

   导读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循序渐进地引导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组长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带动组员一起学习。为了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研组积极开展了由教师导读的活动实践。

定点:教研组开展了关于小班科探区环境创设的研究。教师们对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迫切的需求。那么,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便是我们导读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教师选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纲要》(以下分别简称《指南》和《纲要》)《幼儿科学学习》中科学领域的相关学习内容,针对专题研究的知识点进行自主研修。

定人: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和特长,因人而异地设置导读任务。如:新教师采用概念界定的导读方式介绍,有经验的教师则需要在导读后多分享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重方式——让教师呈现自己的所学、所思

每次教研活动时,我们都会设置理论导读的学习环节,由组长、组员们轮流进行导读,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导读方法,形成学习共同体,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力和思考力。

“概念界定导读”是教师从关键概念界定入手进行的导读。它能快速帮助教师理解并把握其正确的含义。如:什么是随机式探究?“随机式探究”是幼儿在随意摆弄物品的过程中获得一些随机性的发现,并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更不会在问题的驱使下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概念界定,帮助教师理解并清晰地掌握它的具体含义,避免产生凭经验、想当然的现象。

“重点概括导读”是教师把学习内容的重点罗列出来,针对某一特点或者某一特性进行导读。如教师在学习小班幼儿学习特点时,发现在《指南》《纲要》中有篇幅较长的整段文字学习内容。那么,怎么帮助教师理解掌握,便于识记呢?在导读中,教师先帮助大家学习重点段落,再提炼概括出关键字,比如爱模仿、爱重复、好奇心强烈等,便于教师理解、识记与运用。

“分类归纳导读”是把类似知识点进行归纳,有利于教师快速消化。如导读中教师将查找的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科学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归纳,研究时取用查阅,一目了然。

“流程细化类导读”是针对流程方面的知识进行流程归纳,学习自制流程图的方式来进行导读,从而清晰地呈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如通过流程图的导读,了解科学学习的基本过程,对观察研究幼儿科学探究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问题驱动,引发教师深度思考

1、问题先导,让教师提前积累素材

教研组会提前把思考的关键问题告知教师,让教师围绕问题进行自学和讨论。如:在小班科探区活动方案完善讨论前,我们拟定了两个关键性问题。

◆小班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基于小班的探究特点,教师如何创设科探区更能吸引幼儿摆弄探索?依据是什么?

   组长将两个关键问题提前告知组员,请大家一起回顾理论知识,再次审视并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做到提前思考,有备而来。

2、聚焦中心,让教师围绕专题讨论

在教研研讨中,组长应着眼于寻找问题、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长引导专题研究的方向,围绕专题积极讨论,形成经验的启发、思维的碰撞。为了增强教师的理性思维,组长引导教研讨论始终围绕目标话题,有效地开展。

案例:打靶游戏

一次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交流“水上乐园”的科探活动方案设计,其中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关键经验、玩法建议等内容。方案交流后,组长采用小纸条的方式,让每位教师针对介绍的活动目标提出完善建议,并用关键词的方式呈现。八分钟后,黑板上罗列了教师们提出的各种建议,有的雷同,有的却与众不同。但是,这些建议能促进活动目标的达成吗?能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吗?组长引导大家尝试了“打靶游戏”,将活动目标设置为靶心红点。组长与组员共同逐一梳理判断建议与目标的匹配度。结果,教师们发现有些建议虽然有创意但未必有效,因为它偏离了目标。通过大家逐一验证,发现一些建议的确有利于目标的达成,更接近目标靶心,为这些有效的建议点赞。在思辨的过程中,逐步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思考路径,促进教师不断地分析反思,把握活动目标时刻在心中。

案例:指标工具

在体育游戏“打地鼠”中,教师将观察指标表分为交流分享前与交流分享后两部分,通过数据的对比来反映交流分享的有效性,并以此为证据,在教研活动中进一步分析其中有效的做法,为更好的提升幼儿自护能力提供思路。交流分享前,记录孩子们用了哪些方式尝试让自己停下来,如:提前减速、双手“大摇臂”保持平衡、尝试做“弓步”(往前大跨一步)、压低重心(弯腰屈膝)等动作。交流分享后,当在急停的时候,孩子是否能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动作的调整,是用大跨一步的方式进行急停,还是根据与同伴之间的距离调整步伐压低重心(弯腰屈膝)。交流分享前后,记录有多少孩子能够成功在原地停下来,并将分析数据带到下次教研时交流分享,进行下一轮分享交流的调整。由“指标工具”反思自护培养成效,观察指标表的设计与使用,为每位教师提供了活动实施成效的工具。通过观察指标工具,看到交流分享的成效,看到幼儿自护经验积累的过程,也可以看到后期优化的思路。

(三)及时鼓励,让教师增强教研自信

   教研活动后,教研组推出了即时性评价——评选今日“智慧之星”,评选的方法是每位组员都把手中“笑脸”送给心目中的“智慧之星”,谁在最后拥有的“笑脸”最多,就当选本次活动的“教研之星”。组长还组织教师们谈谈其当选的理由,及时鼓励,增强了教师的自信与参与的积极性。

四、实践成效 

1、丰富了教师的理论储备

   教师通过导读学习,一是加强了对课程理论的学习,丰富了理论知识储备,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儿童观、课程观的系统学习与提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研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教师逐步形成理性思维,为教师的成长积蓄了力量。

2、优化了教师的前瞻行为

   教师在实施计划和方案前,对活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前瞻性思考,做足准备,以减少教研实施中可以避免的问题。前瞻行为,帮助教师在教研过程中理清思路,预设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继而避免意外情况,或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围绕目标,共同解决问题,提升教研实施的有效性。

3、提升了教师的反思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也在不断发展。教研讨论时,常常听到教师们“为什么”的疑问,在这一个个问号背后,即是教师对活动目标、活动价值、活动成效不断反思调整的过程。

五、心得感悟 

通过积极地尝试,教师们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书桌上多了许多专业书籍,研讨时跑题的现象少了,教师们更会学习思考了。

来自教师的反馈和感悟:

◆“现在每次教研后,都要根据目标反思活动方案,再进行调整。”

◆“在理论学习时,以前是依靠网络资源,现在发现专业书籍更重要,《精要》、《玩中学科学》让教研有据可依。”

◆“家里书桌上的书都变成了专业书籍,一起带着问题看书,做专业的教师。”

◆“每次教研前都有准备小提示,做好理论学习的准备,让自己有话可说。”

◆“用不同的方式为大家导读,不但自学了理论知识,还分享给了大家。”

◆“案例的跟进调整是个难点,研讨中学会不跑偏,围绕着目标思考。”


我们认为:要让教师根据自身需要确定适合自身实际的自主研修内容,以便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自主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师进行自主研修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最大程度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园本教研中来,及时补充理论养料,及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探讨,借助园本教研,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和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是提升教师自主研修能力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