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教学设计策略初探
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 徐晶
从2021年秋季开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在全国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投入使用,成为了全中国小学生们的必修课。教育部明确指出“《读本》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上好《读本》课,切实有效做到“三进三融”,是当代中国思政教师要思考的核心命题之一。
为了保证《读本》教学的有效落实,我校将《读本》与《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道法》)教学相融合,并抽调人员组成了学科中心组,安排专职思政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我有幸成为学校《读本》教学中心组的一员,从2021年开始执教这一学科,对小学低年段和高年段的两本教材都有了一定的执教经验,从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略有所思,初步形成了一些执教该学科的策略和方法。
策略一:深度融合学科
有过执教《读本》和《道法》两个学科经验的教师会发现,《读本》教材与《道法》教材有很多内容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比如《道法》学科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守护者》和高年级《读本》第七讲《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都是以普法、守法、用法为核心主旨;《道法》学科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与高年级《读本》第十三讲《统一是历史大势》都是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主旨;《道法》学科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和低年级《读本》第一讲《我爱你中国》都是爱家爱国的主题,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两个学科的教材有诸多相似之处,又同归属于思政学科,在教学上能否进一步融合?这就需要执教者能够厘清《读本》与《道法》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年段设置上我们会发现,读本教学落实在小学的三年级和五年级。其次,熟悉《道法》教材与教学的老师会发现,该学科的教材设计以单元为核心,相同主旨的单元会出现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其中的学习内容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呈螺旋式上升态势,而《读本》的内容设计更加突显政治属性,具有比《道法》科学单元设计更高的政治站位。通过以上两点我感到:《读本》是学生每个学段思政课程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直接回应了党中央、习总书记“培养人”的三个核心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教育主义教育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这就告诉我们《读本》不仅要上,而且要上好上扎实,这是重中之重的主课,确保的是“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所以《读本》与《道法》之间的关系是上层建筑与客观基础之间的关系,没有《读本》,《道法》学科少了升华的平台;没有《道法》,《读本》学科少了前期铺垫和认知基础,按现在的流行用语来形容这是一对“共生体”。
我采用的融合方式是,选择两个学科中主题相似的单元,以《道法》学科为基础,以《读本》学科为升华。就拿前文中提到的两个学科教材中《我在这里长大》和《我爱你中国》两个单元为例,《道法》学科的《我在这里长大》突显的是对自己家乡的热爱,通过家乡的景和物、人和事,来引发学生们的感情共鸣,激发他们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读本》学科的《我爱你中国》则是开门见山,第一部分标题就是“美丽中国是我家”,通过中国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引导学生们认识祖国的富饶,第二部分“我自豪 我是中国人”通过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兴盛发展,引导学生们对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产生认同与自豪。这两课的关系就是从一个人的小家到全中国人民的大家之间的关系,我在执教时将这两课相联系,引导学生们“温暖故而知新”认识到没有大家的强盛就不可能有小家的幸福,形成了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类似的设计策略适用于两个学科教学的诸多单元中,使《道法》与《读本》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整体。
策略二:突出习语金句
“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读本》教材就是对这句话最深刻的诠释。当我打开教材,映入眼帘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原文,这些话语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环节,连接起课时与课时、章节与章节,相互叠加成为了整本书的精华所在。对于每一名执教《读本》学科的老师来说,习总书记的原话就是强有力的“武器”。
那如何用好这一武器,让它能够征服学生的心?我选择让学生们听习总书记的原文原声。要找到能够与教材中每一课的主题相契合的习总书记的原声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时刻做一个有心人,平日里多关注、多寻找、多收集。我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一个资源较为全面的网站——央广网,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具有权威性,其中的“每日一习话”栏目从2020年8月25日开播至今,每天向广大听众展播一句习总书记的原话原声,大气磅礴的口吻娓娓道来,听感十分震撼!在习总书记的原话原声之后,网站还非常贴心地安排了来自中央党校、中宣部等组织机构的权威专家简述这句话的出处和产生的背景与原因,让听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我将这一资源引入到《读本》教学之中,比如在小学高年级《读本》第三讲《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课中,我选用了“每日一习话”“栏目于2023年2月10日刊登的习总书记原话录音:“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之以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秦强老师的解读,全文三分钟,有通俗易懂的讲道理,有直观可行的摆数据,听得学生心服口服。在第十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课中,我选用了栏目于2022年8月25日刊登的习总书记原话录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段话不仅巧妙地点了课题,而且直观地向学生们阐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本节课教学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
类似方法和资源还可以运用于上课前的两分钟预备铃,用一段习总书记的原文原声作为《读本》课的开始,既能引导学生们做好上课准备、进入上课状态,又能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前期普遍,还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习总书记原话原声中接受春风潜入夜的思政教育,是十分恰当而且有效的策略。
策略三:问题导向推进
苏格拉底曾说:“人类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向自己或他人提出问题。”问题式教学法是教育教学工作从古至今延续发展的基础方法之一,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三个环节来贯通教学的整个过程,其核心重点是问题的有效性。在执教的高年级《读本》第十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程中,我设计了引入性、差异性和探究性三类问题,这些问题彼此支撑串联起了整节课的教学环节。
首先是引入性问题。这节课的引入性问题从两分钟预备铃开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今天两分钟预备铃习近平爷爷会和大家讲些什么吗?”我选择的素材是“每日一习话”中“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这一篇章,出自2018年12月18日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主席原声中强调“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了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了铺垫。
第二是差异性问题。在本课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通过三个差异性问题分别推进三个活动任务,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核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含义。在展示余村今昔对比之后提出问题一:“你们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的余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表述形成正确的基础观念。在讲述习总书记第二次前往余村视察之后提出问题二:“是什么让习近平爷爷再一次来到余村?”组织学生们阅读课文“浙江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引导学生了解余村在关闭矿山、采石场等高污染产业后反而政通人和、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在出示今天成为5A级景区的余村风光照后提出问题三:“你们看到今天这样的余村后有什么感觉?请用一句话来形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感受,引导总结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思想,从而对课文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产生深刻认同。三个问题与三个任务相互对应,问题与问题彼此之间又有比较鲜明的递进逻辑关系,能够将知识内容比较成系统地串联起来。
第三是探究性问题。这类问题的推进需要有一定的前期先导学习,只有在具备基础认知的前提下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探究活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本课第二部分“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这一版块中,我设计了两个探究性问题和与之相对应的探究活动,问题一“有没有同学能够通过刚才了解的‘两山’理论来对比一下塞罕坝的过去和现在,试着分析一下塞罕坝从一片荒原到森林氧吧的原因?”问题二“通过课前寻找资料,大家了解了一些塞罕坝人当中的典型故事,有没有同学能够来讲一讲他们的事迹?说说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 这两个问题要凸显的核心都是“人”,重点强调人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本课第三部分激发学生们的实践行动奠定充分的认知基础。
策略四:讲好有趣故事
一名优秀的思政教师应该是一位好的故事手,我校老校长、德育学科特级教师洪雨露就曾将讲故事作为市级骨干少先队辅导员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他经常说:“教师不需要空洞地去讲一些大道理,而是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导孩子们体会出其中的意义”。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讲故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教育形式,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故事对儿童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历代教育人通过长期实践产生了用故事来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即故事教学法。
《读本》教学因其教材中本身就具有大量的故事素材,因而特别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在高年级读本第五讲《块头大不等于强》一课中有一个专有名词的概念解释“阿喀琉斯之踵”,这一名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拗口,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我选择了讲故事的形式。我先告诉学生,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大力士战神,相当于中国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据我来了解自己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当中有很多是“三国粉”,《三国演义》也是比较普遍的学生课外读物,所以他们对关羽是有所认知,便于知识迁移类比。然后我告诉他们,阿喀琉斯参与了一场著名的战争特洛伊之战,他在战场上总是无往不胜,相当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我告诉学生们关羽有弱点,他最大的弱点就是轻敌,比如大意失荆州;阿喀琉斯也有弱点,他的弱点就是脚后跟特别脆弱,在一次战斗中他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弱点被对方一箭射穿脚后跟从而一命呜呼。从此人们就将强者的致命弱点,称之为“阿喀琉斯之踵”。短短的一个故事,将这一概念解释得清清楚楚,我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还配以适当的肢体动作,比如在讲述阿喀琉斯战无不胜时摆出健美先生的造型,在讲述他的致命弱点时侧转身去亮出了自己的脚后跟,在讲述他被箭射中时在教室中跛腿前行,戏剧化的过程设计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概念的认知。
我不但自己讲故事还组织学生们一起来讲。在低年级《读本》第四讲《我的中国梦》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们围绕课文中的袁隆平、屠呦呦、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典型人物开展了一场故事会。在第一课时教学的最后,我提出任务、明确要求、完成分组,每个小组由八名学生组成,两人担任“正副组长”负责统筹管理,两人担任“情报专员”负责查找资料,两人担任“文本编剧”负责撰写故事,两人担任“故事大王”负责上台讲述。为了确保学生们能够讲到点上,我制定了一系列故事支架——支架1:我们要讲谁的故事?支架2:这个人的职业是什么?支架3:他有什么梦想?支架4:为了实现梦想他做了哪些努力,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支架5: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支架6: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哪些贡献,又获得了哪些成就?在一周的准备时间中我始终关注着每一组的进度,对每个部分的负责学生——从组织安排到资料收集,从文本撰写到讲说细节——都进行适当关心指导,重点在于引导和启发,而不是包办代替。一周的准备过程对每名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实践与成长的过程,无论是思想素养还是实践能力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在最终的故事会环节中我设计了人手一张的任务单,让学生们根据所听故事的内容填写表单并对他人的讲述进行评价,以此引导学生关注和倾听他人的讲述,使每名学生都有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策略五:反差对比教学
反差对比是一种非常经典且普遍的教学方法,通过两件截然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属性的对比让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印象,比较典型的有五年级《语文》学科人教版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本》教学也是非常适合使用反差对比的,因为这样可以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从而使得案例变得饱满,更加具有说服力,更加易于学生入脑入心。正如老话所言“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比较普遍地采用反差对比方法,就是引导学生们通过比较来知好坏、明是非。我比较善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反差对比:。
其一,开展中外对比。在小学低年级第一讲《我爱你中国》一课中引发学生对中华五千年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我选择了中国历史上的不同阶段的文化发展与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进行比较,无论是“诸子百家文化兴盛”还是“四大发明启迪世人”或是“唐宗宋祖独领风骚”都远胜过同时期的西方诸国,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国家认同和历史文化共鸣。
其二,开展行为对比。在低年级第二讲《一心跟着共产党》的第二章“党和人民心连心”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寻找抗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代表人物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物在生活作风上的不同,在课堂中让学生们自己来讲一讲他们的发现,引导大家得出共产党人清廉爱民与国民党人腐败爱财这一结论,从而明晰中国共产党人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
其三,开展数据数据。在高年级第四讲《唯改革才有出路》中,我采用了大量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数据对比,包括粮食年产量、家庭收入平均值、全国人口平均寿命等数据,来证明改革开放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由数据产生的统计柱形图对比从而对改革的作用一目了然。
策略六:严选网络资源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繁荣,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方式变得更为便捷,通过各类APP、互联网平台可以获取大量教学资源,但这些看似极其便捷的教学资源是否经得起推敲?这需要执教者能够加以认真准确的判断,而大多数基层教师对这方面的判断能力其实并不充分。
比如我曾见过一位教师在向学生讲述“中国式撤侨”的壮举时使用了一段来自互联网的视频,这段视频的视觉冲击力很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其中大量的画面选自于一些文艺作品,比如电影《战狼二》《红海行动》等,这样的视频在严谨性极强的思政课教学中使用其实是值得商榷的。再比如,有教师在备课时喜欢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来拓宽思路,但是这款软件必须要注册美国的Apple Stone账号才能下载使用,其服务器设在北美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隐患,而且其中对于一些政治性较强问题的回答也并不严谨。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肯定ChatGPT的技术革新时也针对性提出“应当加快推进中国认知智能大模型建设,在自主可控平台上让行业尽快享受AI红利”。由此可见,其网络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国内互联网专业人士的普遍关注。综上所述,网络素材虽然便捷、丰富、感染力强但同样存在着极大的隐患,作为思政教师更须要严格谨慎选用网络素材。
如何选择网络素材?我的策略是:首先,尽可能寻找官方网站、软件上的权威素材,比如央视网、紫光阁(中央国家机关党建宣传网)、长安街知事(《北京日报》)、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政治部)等,这些新媒体都是官媒、党媒,其中的素材内容经过多方推敲,具有权威性,可以直接拿来作为教学内容使用,且不用担心版权问题。在高年级《读本》第十二讲《强国必须强军》中我选择使用海军成立74周年官方宣传片《蛟龙行动》,该视频表现了海军强军十年建设,非常震撼人心。其次,对一些确有值得使用之处但不甚完美的网络素材进行深度改编,使其转化为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推进的教学活动。比如中宣部举办的“全国演讲大赛”是非常不错的素材,可惜的是每篇演讲都在6分钟以上并不合适在课堂中使用,我党的策略是先学习后改编取其精华,将其转化为一个个3分钟以内的课堂小故事,不仅成功化作教学内容的有效载体,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所选择的素材一定要能够对教学进程起到推动作用,我以此为原则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素材内容设计有效的问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课中我使用了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塞罕坝公益广告,该视频通过一首“塞罕坝之歌”将三代人的护林史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视频播放前我向学生们提出任务要求“从中寻找塞罕坝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他们在看完视频后都不约而同得出“是三代塞罕坝人不懈努力”这一答案,从而顺利达成了本课第二部分的教学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经过了近三年的全面推进和发展,在此期间国家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国际形势也进一步风起云涌,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民族复兴来到了关键期,而我们的教育发展也翻开了“2022新课标”这一新篇章。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五育融合的今天不应再如过去那般有主副之分,而是每门学科都很重要,都是构建起学生核心素养金字塔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决定这一金字塔建设基础和方向的应该是以《道法》、《读本》等为代表的思政科学。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作为肩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重任的当代思政教师,三尺讲台是阵地,《读本》教材是武器,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不去攻占就会有外人来抢班夺权,所以我们更要坚持不懈去思考、去实践、去研究,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点燃学生们心中的信仰之火,照亮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