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小学 > 语文
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挑战性学习任务设计策略

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挑战性学习任务设计策略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     潘隽

【摘要】

      小学语文挑战性学习任务设计应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导向,基于学习主题和学生生活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主动学习,主动建构,并通过过程性评价保障学习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   挑战性学习任务   设计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务驱动是目前各科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想取得较好效果,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至关重要。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并非任意拔高学习要求,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年段要求为出发点,以单元主题为导向,设计有梯度的结构化、序列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完成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那么,又该如何设计语文学科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呢?

一、聚焦学习主题,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中写道: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统编教材以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来确定“特定学习主题”。

1.特定学习主题要体现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高度融合

研读教材时,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基础,结合人文主题,确定特定学习主题。例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教材编排了四篇寓言故事,选文涵盖古今中外;“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的也是寓言故事。通过对教材、课后练习等解读,我们可以把这一单元的特定学习主题定为“小故事,大道理”。

2.挑战性学习任务要体现关键问题和核心素养的高度融合

确定了单元特定学习主题,挑战性学习任务如何设计?聚焦特定学习主题,将解决一个关键问题作为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的动力,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发生。引领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他们面对真实情境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解决能力,是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的主要目的。

什么样的挑战性学习任务才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和体会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提高思辨能力?笔者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已知”——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未知”——不知道如何联系生活领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设计了一个挑战性学习任务——创作我们自己的寓言故事。在总任务的统领下,笔者设计了任务链:任务一:走进教材学故事;任务二:阅读书籍悟寓意;任务三:创作寓言说道理。

这样的挑战性学习任务既有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又有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体现了挑战性学习任务在单元教学中的序列性和进阶性。

3.挑战性学习任务要体现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高度融合

崔允漷教授在“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论坛上说:书本上的知识跟真实的生活是怎么连接的?真实情境就是为了打通知识世界或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联,把它们搭起桥来。而打通学习任务与现实情境的过程就是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过程,也是使学生情感、思维、认知深度介入学习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

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如何表达对小动物的情感”。大部分小学生都有养宠物的经验:既有快乐,也会遭遇一些麻烦。笔者在教学《猫》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挑战性任务“老舍先生家的猫偷吃了邻居家晾的鱼干。请你以老舍先生的身份给邻居介绍自家的猫,取得邻居的谅解。”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不仅要找到文中说明猫性格的词语,读懂事例,说清猫性格的古怪和淘气,还要抓住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感受他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要结合任务情境进一步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进行表达。由于自家的猫犯了错,因此不能洋洋得意地介绍,而是带着歉意来说猫的不是,然而在话语间又流露出对猫的疼爱。此外,和邻居交流的时间有限,语言要精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任务出发,开展阅读、思考、讨论和表达,体会作者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创设课堂中的“真实生活情境”开展挑战性学习任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情境还原,也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未来可能发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境,建立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优化阅读教学,把听说读写的语文练习转化为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

二、聚焦学生生活,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

1. 挑战性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生活,具有趣味性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性文章”是习作单元,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说明文,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尝试写一篇说明文。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往往缺乏兴趣。教师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体验为起点,用真实事件或问题创设学习情境,设计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具有趣味性,学生就能“乐学善学”。

在这单元的教学中,笔者把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结合起来,通过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一项挑战性学习任务——“元旦将近,学校将为同学购买新年礼物,现向大家征询建议。你心中的‘最佳礼物’是什么,如何让大家认可自己的选择?”这样的单元学习任务不仅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对学生有阅读策略、习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将学到的相关策略运用在实践中,而且学生通过解决“什么是最佳礼物”的问题,学写简单的说明文,能初步感受写说明文的意义——当我们与别人交流或推荐某一种事物时,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说清事物的特点。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发展了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的能力,初步提升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挑战性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基于学生发展,具有适切性

挑战性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起点,同时任务的达成又要略高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以第一学段为例,挑战性学习任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文本不多,语言积累不够,因此学习一些篇幅较长,且时代背景和自身生活实际相差比较大的课文时,会出现无法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品质的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将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

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伟人的品质”。根据语文要素,围绕理解小战士“藏扁担”的行为来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在二年级“口语交际”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商量》、《图书馆公约》,有了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的学习经验。课堂中设计让学生“演一演战士们商量如何藏朱德的扁担。”此项任务旨在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品质。基于二年级学生的认知与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提示:“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要如何变化?”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白学习任务目的,进入角色。

因为第一学段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时,可能游离任务的重点,讨论得热闹,但是没有围绕学习要点。教师需要对学生给予适当提示,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心疼”,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如果妈妈生病了还要坚持工作,你会怎样说,怎么做?再把这样的生活经验迁移到小组活动中:为了让朱德同志多休息一会,大家会想哪些方法,如何做?此外,对于不同身份的战士,如:警卫兵、老班长……身份不同,想出来的办法会有怎样的不同?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老师给予恰当的点拨,启发学生、开阔思路、规范表达,助力学生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

三、强调合作探究,培育学生素养

1、鼓励学生参与,训练思维与表达

挑战性学习任务强调学生参与探究的体验感, 鼓励学生参与任务设计、课堂实践、互动交流。即使是第一学段学生,教师在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时也可以考虑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激发探究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性强的文本,寻找故事中需要补白部分设计任务,引导学在阅读理解与情境演绎中交互学习,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蜘蛛开店》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能按照课文提示讲故事”。教学时要求学生以“晚上,蜘蛛终于想明白了,决定继续开袜子编织店。第二天……”为开头,续编故事。学生不但要总结蜘蛛开店失败的原因,还要了解课文叙述故事的框架结构,才能合理地续编。教师根据学情,创编故事情境“连连失败的蜘蛛想了一晚,做出了一个决定,它决定……”让学生代替蜘蛛做出决定:“关店”还是“继续开店”,并说明理由。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蜘蛛开店屡屡受挫的原因后,以好友的身份帮助蜘蛛解决问题——“修改招牌内容”,然后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能自发沿着课文叙述的脉络进行合理想象。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三个步骤进行自主学习:(1)联系三块招牌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蜘蛛每一次开店,引来的都是特殊的顾客?(2)以继续开**店为例,小组讨论,修改招牌内容。(3)以“晚上,蜘蛛终于想明白了,决定继续开**店。第二天......”为开头,上讲台续编故事。其他同学作为森林王国成员,既可以成为顾客当场和台上同学互动,也可以对于蜘蛛继续开店是否成功进行评论。台上台下的学生都是挑战性学习任务完成过程的参与者,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有效提升思维和表达能力。

2.提供学习支架,促进合作与交流

第二学段的挑战性学习任务需要聚焦单元的语文要素,注重前后课文的相互关联,简化教学繁琐的流程。这个阶段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大任务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协同学习,建立横向联系和相互学习的关系。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体现不同单元语文要素的前后勾连以及同一单元内学习内容的融合。由于学习任务难度有所增加,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架。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笔者在教学《花钟》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情境“学校要重修花坛,请每个学习小组设计一个花钟,并写一段介绍。”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项挑战性任务,教师要提供学习支架——学习任务单。任务单的设计以完成情境大任务为最终目标,将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首先完成“设计花钟”的任务。小组学习单上前两项子任务:(1)我会认花名:结合插图,认识文中的9种花。(2)我是设计师:从课外资料袋中选择合适的花加上文中的花按序贴在花钟模板上。完成任务后,组长将花钟图贴在黑板上,让同学评议是否符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首先判断花钟上的花是否按照开放时间、顺时针方向进行粘贴。其次,资料袋里另附了其它5种不同开放时间的花,如:凌晨3点开的蛇麻花、10点开放的半枝莲、18点开放的烟草花……补充在设计图上的只需3种。是不是可以随便选呢?根据情境,这是建在校园里的花种,功能是什么,应该怎样合理选取?以此引发学生的讨论。正如这个单元的主题:留心观察与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学习支架用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方式灵活地呈现挑战性学习任务,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任务,把握要点,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在完成“花钟设计”的任务后,学生开展第二项学习任务:完成“花钟介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朗读发现作者描绘鲜花开放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完成学习单上的第三项子任务——(3)听我说花钟: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仿写另外三种花如何开放。学习支架将挑战性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在支架的辅助下逐步完成任务,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思考角度更全面,答案更开放,逐步提升理解文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调过程性评价,保障实施效果

程性评价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指向的是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策略的使用等。通过过程性评价,能有效地推动挑战性学习任务的完成。

依然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性文章”习作单元的挑战性学习任务设计为例。在为期三周的学习时间里,将完成“介绍最佳礼物”的任务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从单元学习的第一堂课开始,学生就开始思考“什么是我最喜欢的礼物?它的特点是什么?”到最后挑战性学习任务的完成与呈现——“召开一次‘最佳礼物的推介会’”。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选择读文章、拍小视频、实物展示、排演情景剧、编歌谣等方式推广自己心仪的礼物。最终选出的“最佳礼物”的方案上报学校大队部,使之真正成为学生们当年的“新年礼物”。笔者设计了过程性评价表(见下表),在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评价。通过这份评价表,可以给学生提供规范、及时、积极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状况,发现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教师也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任务进度、学习成果等,科学地调整改进挑战性学习任务,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任务策略的指导,进而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和反思中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需努力


合格


良好


优秀


合理改写

没有搜集课外的资料,没有把散文《白鹭》描写外形的文字改写成说明性文字。


能搜集一些课外的资料,把散文《白鹭》描写外形的文字改写成说明性文字。基本符合说明文的要求。


能搜集并合理选择课外资料,把散文《白鹭》描写外形的文字准确、清楚地改写成说明性文字,符合说明文的要求。


能搜集并合理选择课外资料,把散文《白鹭》描写改写成说明性文字。能准确、清楚、有条理地从白鹭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介绍。符合说明文的要求。


写作准备

在写作前,不能把要介绍的事物的有关信息比较清楚地写下来,无法清楚给事物分类。


在写作前,能把要介绍的事物的有关信息写下来,并给事物分类。


在写作前,能把要介绍的事物的有关信息清楚地写下来,并准确地给事物分类。


在写作前,能把要介绍的事物的有关信息清楚、完整、简要地写下来,并准确地给事物分类。


介绍特点

不能运用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没有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


能用上至少2种以上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能够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


能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能够合理地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


能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能够根据事物的常见度、新奇度选择材料的详略并合理地分段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


现场表述

讲话速度过快或吐字不清,声音太轻。无法让人听清。


能运用一定的语速进行交流,大多数时间声音比较清晰,能让人基本听清。


声音洪亮,态度大方,吐字清晰,能让人完全听清。


声音洪亮,态度大方,吐字清晰,能用语调或声调变化突出所介绍事物的特点,具有感染力。


展示助力

没有准备习作,无法和同伴进行交流。


能使用自己的习作向同伴进行交流。


能使用一些工具,如:ppt、小报、实物能展示增强同伴对自己介绍物品的印象。


能使用一些比较创新的手段,如:拍摄小视频、现场表演等强化对介绍物品的印象,取得较好的效果。


团队参与

没有参与小组合作。


能参与小组合作,但是只有部分队员进行展示


所有队员都能进行展示。


所有队员能参与有创新的展示活动,体现出团队协作的成果。


现场反馈

没有同学对你推荐的礼物感兴趣。


2人以上的同学对你所在的小组推荐的礼物感兴趣。


4人以上的同学对你所在的小组推荐的礼物感兴趣。


6人以上的同学对你所在的小组推荐的礼物感兴趣。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挑战性学习任务设计对教师来说本身就是巨大的挑战。教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推动者。挑战性学习任务设计要培养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加以改进,力求在学生素养需求、语文教材之间找准最佳契合点,对挑战性学习任务的核心内涵、设计理念、实施路径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