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三专题复习课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理解、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本文以菠菜汁和牛奶同食是否会造成营养流失为情境线索,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认知模型,设计“电解质溶液”的专题复习课。从草酸和草酸盐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和化学平衡入手,回顾“电解质溶液”的本源性知识。围绕菠菜汁中草酸含量的定量测定,逐步由单一溶液过渡到混合溶液体系,帮助学生构建分析“电解质溶液”的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通过方案设计、演示实验、定量计算等梯度化活动,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理解 电解质溶液 定量思维
1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化学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化学学科理解”的概念。化学学科理解是指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方法的一种本源性、结构化的认识。[1]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核心旨在巩固学生的必备知识,促进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认识思路。与新授课相比,复习课的开放程度较大,教学没有确定的载体,需要教师基于学科理解,构建课堂教学,并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理解、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但当前复习课的教学多着眼于习题讲解与拓展训练,存在复习内容“新授化”、专题构建“零散化”、思维发展“扁平化”等问题,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识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
全文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