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4月29日上午,龙头项目“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的行动研究”之子项目“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作业变革研究”项目推进会在徐汇区教育学院举行。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桑嫣出席会议。会议特邀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教师教育研究部(科研部)部长王月芬做专家讲座。项目核心成员、14所项目核心校负责人与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通过专家讲座、案例研讨等形式,共探素养导向的作业变革,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
王月芬老师以《素养立意的单元作业设计策略》的专题讲座,系统构建了作业设计的路径和策略。她首先从作业与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的关系出发,解读作业的内涵与本质,认为作业的设计要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展开。为对理论进行具象化阐释,她以《守株待兔》的一个选择题为例,帮助老师领会如何设计出体现作业本质的作业题。随后,王老师从单元作业设计的主要形式、九大关键要素以及如何评估单元作业设计质量三方面出发,解读何为单元作业。她针对目前单元作业设计的难点,以各个学科的优秀作业设计案例作为支撑,帮助教师更直观地把握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最后,王月芬对项目研究中单元作业设计的工具和模板给出了具体建议,并就如何正确地看待人工智能时代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发表了看法。在讲座结尾,她指出,作业研究永远在路上,老师们可以聚焦作业系统的某一个环节,逐步辐射、拉动对于作业批改、展评、辅导等各个环节的研究,从而建构对高质量作业体系的认识。
徐汇区教育学院作业变革研究项目的牵头人之一,高中语文学科教研员程元老师以《高质量作业样态描述》为题,从作业设计理念、作业形式特征、作业管理与评价三个层面的具体特征,与参会项目校老师进行了交流。程老师首先帮助大家在理念层面达成共识,即立德树人和提升素养是高质量作业的追求与目标;其次从系统性、综合性、探究性、导学性等方面阐释了高质量作业在形式维度上的设计原则;最后,程老师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反馈个性化强调了作业管理与评价的重要性。
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桑嫣的发言,进一步明确了作业项目的要求与工具。桑院长从上海PISA测试的结果谈起,强调了作业变革研究的价值,提出我们应该通过作业的设计帮助学生优化校外学习,提高学生课后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从而巩固“双减”成果,实现优质的教育。桑院长强调了“行动研究”中学校的核心作用,并结合市二初级中学“以作业为载体,撬动教学方式变革,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案例,为大家展示了学校应该如何围绕“问题”,从“锚定-破解-实践-新问题产生”的迭代循环中逐步深化校本研究。最后,桑院长明确了各核心校进行学校学期总结、区级展示交流的要素,为后续学校研究的推进提供了方向。
以作业改革撬动课堂变革、以局部推进带动全域提升的项目研修模式,不仅破解了作业设计碎片化、实施低效化的现实困境,更构建起“教学评一体化”的育人新生态,为推动“减负提质”从政策要求转化为教育现场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