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单位 创建在线 > 2013-2014年度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 > 基本指标 >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师生素质文明 > 德育研究指导 > 学科德育研究指导
信息科技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的几点建议

“二期课改”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了推进课程改革的新发展,有效落实学科德育,拓展课程德育的研究,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真正落实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以改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对教学中有效落实学科德育思考与建议如下。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德育内容的架构

信息科技学科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科技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信息科技学科内容特点,重视增加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公民人格。

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信息科技学科的特点,以及信息科技教育的目标、任务,将信息科技学科的德育内容架构为“两个层面,三条线索”和“评价机制”,切实把握好蕴含其中的德育内涵,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德的全面发展。

1两个层面

1)找准德育与学科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相关的结合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通过在规定的年级或时段中的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了解信息科技基本知识,学会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形成应用信息技术的初步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悟和领会,并自然地内化为能力和自觉地形成行为规范。

发挥信息科技学科的特点,充分开发以教材为主线的课程资源,进行人文精神、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

2)隐含在以学科知识为背景的学习项目(活动)。

为了让学生适应信息化平台上的学习,必须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各种学科学习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项目(或活动)带动学习”的策略,通过实践、体验和探究,深化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能获得必要的信息科技的支持,能将信息科技的运用融合到自己的学习、实践、探究、合作和建构过程中,并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信息化意识,形成新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适应开放的信息社会需要的、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使学生真正做到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且思维开放,思路活跃,能适应环境,健康成长。

项目(活动)的设计,应将项目的主题与德育相结合,既要具有信息科技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内容,也要包含为实现课程目标而安排的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的隐性要求。在完成以各种学科为背景的项目(活动)中,让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认知学习的伙伴,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技术,学会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支持下学习知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运用情景法、角色法、欣赏法、体验法等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研究的工具、交流的平台、资源的来源,晓知以理、潜移默化地进行;在师生的共同实践中,注意环境与人际和谐氛围的创设,以环境为熏陶,通过对话、讨论、辩论、分析等手段,开掘、揭示学科教学中理性的光辉,融合学科德育因素,使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体现信息科技课程的教育价值。

2.三条线索

1)根据信息科技基础知识的学习顺序,结合德育要求,适时贯彻。

信息科技教学的内容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体会信息科技对社会的生活、学习、文化等产生的影响,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开始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准则,并自觉遵守,养成习惯。

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时,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的智慧与汉字的伟大,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强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网络搜索教学时,提醒学生关注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知识,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注意如何在网络环境中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

在作品制作中,对使用搜集来的资料,要注明资料的来源,以表示对资料原作者的尊重,增强学生尊重知识版权的意识,并杜绝使用盗版软件的意识。

在专题作品的制作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社会问题,达到对使用新技术的正确认识。同时领略到中国科技发展的概况,对“科技兴国”的基本国策形成强烈的认同。

高中阶段:要求形成习惯。能辨别是非,抵制不良倾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如:在信息的数字化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日常观察中发现规律,懂得使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倡导积极思维和科学的实验态度,同时强调知识的点滴积累,学好处理信息最基础的知识,为社会实践服务。

在计算机的硬件升级项目的活动中,教育学生养成物尽其用、节约办事的思想。同时告诫学生在对硬件实施各种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断电后才能进行,以加强人身安全教育。

在计算机软件的版权、选用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的教育,并向学生解释开源、自由、免费、共享、商业软件和盗版软件的含义。同时也要合理地选用软件,不是版本高的软件一定适合,软件有“性价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特别是体验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时,挖掘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重视网上购物对于交易制度、个人诚信、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教育。

对于网络博客,要学生懂得在网上发布的言论名即使是无记博客同样受到法律、法规与道德的约束,以及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个人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明白自己的行为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能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遵循有关道德规范,坚决抵制信息垃圾、不良信息、网瘾、技术犯罪,增强防范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和恶意软件措施。

通过学科的价值功能,促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类面临的挑战,理解信息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懂得如何运用信息科技的知识和方法合理地开发利用信息科技知识以及有效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视角去认识信息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自觉地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信息科技的学习,初步建立起科学的物质观,树立起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追求真理、敢于批判和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观点去评析社会问题。

2)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发布、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引导。

在具备必需的信息科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必须能够独立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传输、表达;善于总结信息技术工具操作和使用的规律;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及其功能在信息处理和支持学习中的用途和特点;对新的信息科技表现出兴趣,理解信息科技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中阶段:能根据特定的目的,批判性地鉴别、分析和评价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创造性地筛选、组织、加工与表达信息;在工作和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合作态度和一定的交流水平。

能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认识到不正当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以及其中涉及的道德和法律责任;理解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并能自觉遵守。

高中阶段:善于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比较复杂、真实、开放问题的成效,能根据需求批判性地获取、筛选、分析、评价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处理、表达信息,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尊重他人、独立思考、易于合作、善于沟通的品质。

有较强的信息鉴别能力,形成正确使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评价标准,抵制与此不相符的不良行为,具有社会责任感;自觉按照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进行相关的活动。

3)在有学科特点、独特的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和拓展德育因素。

初中阶段:如:在网页制作教学中,尽量选用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保护珍稀动物、珍惜资源等人文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唤起学生保护世界遗产资源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电子表格教学中,以家庭工业事业费支出情况作背景资料,通过对表格直接的观察,数据的比较结果,有机地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高中阶段: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挖掘我们古代的算法集计算工具的发明,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

在设计与创作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有关我国传统文化、国家富强、民族英雄等方面的主题,让学生创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数据管理的教学中,对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其目的是方便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以指导我们的行动,等等。

二、评价机制

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标准始终是围绕课程目标而制订的,清晰、明了,有很强的操作性,让学生从学习的开始阶段就明确努力的方向并始终为之不断进取。

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原则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全面考察,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执行表现情况;既要评价对学生的普遍要求,又要评价不同个性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发展、行为规范、团结协作、知识增长、技能提高等多方面的学习历程。

在学生间有更多的机会互相交流过程中,体验和谐相处,平等合作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融入集体,建立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公民人格教育。

我们要发挥好评价的学习监督、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信息科技学科德育的发展实际,将信息科技学科德育评价纳入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内容之中,使德育教育化为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合理的学习记录,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学生的行为表现,提高评价的客观性,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即时的自我评价来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并养成诚信意识,通过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进程。

三、教师的作用

信息科技学科德育落实的关键在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能影响学生、感动学生,教师自己德育实践的身教,时时、处处起到思想道德的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科德育的实施者,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如:观察、分析、发现、探究、交流、讨论、归纳等认知活动中,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还有如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实践操作等都无形中给学生以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实践,这样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熏陶,使学生在认知活动中自然地获得内心的体验和心灵的感受,发展自己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在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逐步完善和健全自己的人格。

教师要真正树立教书育人意识,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起来,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自觉地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融合德育内容,落实学科德育的目标。

 

                                      中学教研部信息科技组

                                          (执笔  杨敬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