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调研缘由:为切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项目研究的总体安排,我们德育室与教育局中小教科联合进行推进素质教育的攻坚战,进行基于学科教师的学科德育调研活动。在全面领会教育局本次学识活动调研的精神基础上,把调研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从本次调研情况看,教师们均能严肃地对待调研活动,会前我们下发调研问题,请大家积极思考,做好充分准备,会上,大家认真负责的谈思想、谈看法,开诚布公的谈问题,使调研人员掌握了真实情况,了解到不同层面教师的呼声,达到了调研的预期目的。 调研时间: 调研地点:区教师进修学院 调研主题:推进素质教育攻坚战——学科教师的学科德育 调研方式:座谈会(分小学、初中、高中职校三个专场) 调研范围:区内中小学、职校教师。本次调研共选取了中小学职校35所学校,共占区域学校的29%。(小学14所,初中12所、高中职校9所学校)涉及20门学科、37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占20%,中学一级(含小学高级)以上92%,其中班主任占43%,年龄跨度25岁-52岁, 40岁以下占76%。45岁以下占97.3%,中层干部,占48.6%。 二、正文 理解与态度: 1、整体把握:三维目标不是割裂开来的,是相辅相承,作为教师应该树立有意教育的意识,有效落实三维目标。 2、注重规律:学科德育本身就存在,语文原本讲究文道统一的,就是这个“道”。评价一堂课,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他的道。如何通过知识语言传授,彰显德育。学科德育要把握度,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学科德育应该与时俱进。学科德育的特点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 3、目标明确:学科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关键在于知识修养的积淀,靠教师人格魅力、言行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过程既是知识技能的落实,同时也是人格魅力的形成。树立学科德育是开展德育工作主渠道,人人都应是德育工作者的新理念。 4、关注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循序渐进的,要有意识逐渐渗透。学科德育不单纯是学科内容,还有教师魅力及教学规范。 实施经验 1、 利用各种资源落实学科三维目标。 时政资源:如品社、学科内容中信息量是很大的,特别是高年级,要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作为班主任、品社教师,我一直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想办法:如“读报时间”。 教材资源:认真分析教材,挖掘素材,统整课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知道科学家在努力和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充分介绍生平,引导学生感悟,学习学科精神与做人的道理。在教古诗时,对其背景的挖掘就是德育内容。 家长资源:如让学生例举杜甫的作品时,有学生写到海棠,但杜甫有很多作品,就是没有海棠,原因是母亲名叫海棠,出于尊重长辈,避讳。古人有姓、名、字,可以让学生回去问父母自己的名字,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达到沟通的效果。 2、 探索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教书育人。 经验总结:数学学科首先要关注层次性,其次渗透性。首先教师要修缮言行,第二,深层挖掘,第三,适当地拓展。品社的“情感目标”的落实,要把握综合性、生活性,、系统性和体验性等。 创新方法:教学中有开放式的引导,让学生讨论,通过信息的处理加工,有意育人。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挖掘,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设置虚拟网站,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进程中接受德育。强化科学探究,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画龙点睛,不画蛇添足,注重学科德育活动设计的合理性。 利用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开展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如比赛,社团活动,作文等进行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有机结合,如心理学科的结合。 关注生成:学科德育应该落实在教材学习中,紧扣教材。课前要有意识,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科德育在课堂上生成。教师要有意识,发挥教学机智,及时抓住育德契机, 3、 研究分析教材进行学科德育拓展。 补充教学:《餐桌上的大学》,《父亲的叮嘱》等课文都体现父爱,教学中渗透了但力度不够,同时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视母亲节。于是开展“父亲节”主题活动,升华主题。 途径拓展:学校把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最佳结合点,以利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开展“德育进课堂”的课本剧排演工作。编演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语基的过程,也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落实的过程。 4、注重教师的人文素养。 身体力行: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创造机会让学习者尝试从教师身教中体会到的认识。 创设人文环境: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引导学生。 5.注重学科德育环境建设。 习惯养成:学生层面,学校进行习惯养成内容的制定,包括语数外品,听课时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 团队合作:教师要有跨学科的意识,教师可以主动地为其他学科的教师提供素材,加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如讲长征时讲到《金色的鱼钩》;与体育课老师一起设计400障碍跑,让学生体验;补充圆周率的来源,数学老师感兴趣。 问题与困惑: 1、学科德育实施教学评价问题 学校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评价手段:对学科德育状况进行管理和评价。评价学生以学习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品德的评价; 对学生实现多元化评价很难实现:教师觉得很无力,学科德育的教学评价十分困难,目前主要看考试分数,唯分数论,家长也不配合;评价不全面。 对课堂教学评价不清晰:不知怎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教师注重公开课,忽略家常课重视备课和教学研讨,评价跟上。 2、教师的学科德育意识问题。 应试教育痕迹大。有的教师一方面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另一方面讲与学科没有关联的内容认为是废话; 全员育德意识很缺乏。学科德育老师的知晓度不是百分百。教师理念需要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学科不平衡。学校实施学科德育政治、语文方面较好,但其他学科不是很强。学科德育做起来很难,忙的时候就不要了。 贴标签现象。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虽然教案上教学目标中都有,但课堂上有贴标签的现象。 实施不平衡。各学科之间存在明显不平衡性,有些老师意识强,有些老师意识弱;年级之间不平衡,毕业班教师一般比较薄弱与无能。 3、学科德育实施的时空问题 缺少时间:学科德育不是一节课的事,而是课内外结合的事情,应该有拓展课堂的学科教育,需要给学生、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活动。 缺少精力:作为品社兼职老师,没有更多精力去研究教材,知道要巧干。但日常工作的繁忙导致没有时间开展活动,有意识但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学校进行习惯养成内容的制定,但实施时精力不太够,另外如美术等的习惯,缺乏和主课的沟通。 负担深重。学校应该加强管理,领导众多,教师们工作压力巨大。 4、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定位问题。 目标定位难:如何正确认识教学三维目标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把握一个度:三维目标在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等教学环节落实达成上需要引导。 操作有难度:落实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实际操作有难度。 5、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把握问题。 学科德育内在难以形成合力:各门学科都应挖掘有关东西,各个学科内容与方向不一样,各自为政,不能综合实现德育功能,有些地方重复,有些地方缺漏。 教材与学生的可接受程度间的差距,需要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进行基于学科教学与道德发展规律等的课程统整。 德育点的梳理教师有难度:如果教材中德育的育人点梳理出来就好了,这样能让所有老师比较容易贯彻实施。每门学科要有整体的梳理。 三类课程的学科德育才完全:除在基础型课程中实施学科德育,还应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实施学科德育,让学生体验学科德育。 6、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培养问题。 专业化理解有误:要实施学科德育,对教师专业化要求很高。许多教师认为教师的专业化仅仅就是学科发展;另外,学科德育的理论还是应该进一步研究。 专业能力缺乏: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市级公开课,有的学生告诉老师同伴给自己起绰号,但老师缺少教育意识,只指出取绰号不好,没有引导。其实这是同伴间友爱的表示。当孩子有新问题出现时,我们要能够正确引导。 教育智慧缺失: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对实施学科德育非常重要,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学科教学以鼓励为主,家长、学生不能承受批评,不是个别现象,学生耐挫折能力差,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怎样让弱势学生找到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和健康人格成长。 专业功底薄弱:英语学科德育实施有一定的困难,讨论德育的内容较难。理科挖掘素材较难。教师要知道如何把握有机、有意、有度的具体方法,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德育内涵的策略。 相关培训缺乏:注重对教师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教师的培养,不仅在学科发展,更要在德育能力培养上也要重视,需要加强课后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化进行有效性和针对性培养。 7、学科德育实施的机制保障问题 管理机制缺乏: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反而使学科德育责任不明确,学校分管线路模糊,教学教导与德育教导感到困惑,许多任课教师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往往交给班主任。 家庭支持缺乏。家长对学校、教师的要求很多,但家庭自身的教育忽视,如何达成加家校学科德育的一致性。 心理保障缺乏:学校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要关注教师心理的疏导。 建议与需求 学校层面: 1.领导要先有意识。 2. 校本培训应面向全体教师, 因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校本培训除学科培训, 在备课组、教研组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内容,还要有育德与人文素养方面的相关内容 3. 学科德育需要社会和家长的参与,学校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家长进行相关培训。 学院层面: 1.统整应该教研员层面做好,学校进行梳理是缺乏系统思考。 2.教研员在教研活动时,要积极落实学科德育。 3. 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教育局层面: 1、制定长期的各方面的保障制度。 2、要有督导和激励机制。 3、统筹规划如何拓展课堂以外的学科基地。 四、结论和建议 1、要加强意识。学科德育实施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攻坚战,应该是校长一把手工程,要积极发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教师课程的执行力,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探索推进学科德育实施。 2、要形成机制。教育局发挥统筹兼顾的行政推动学科德育的作用,从上至下建立一些切实可行的保障和评价管理机制。教育学院积极发挥学术支撑作用,积极发挥教研员的指导和引领力,提升培训、服务、指导、研究和评价水平。积极发挥社会教育资源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形成学科德育良好环境的氛围和机制。学校要以校为本,形成学科德育教研机制。 3、要加强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可开展以学科德育基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的研究示范孵化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德育课题、项目研究,破解学科德育难题,引领学科德育发展 4、要总结经验。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的经验,应总结提炼一些成功经验,提炼教育教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在区域进行示范辐射。 5、加强学校校本实施。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师是实施学科德育的关键,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创新精神,通过学科德育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不断发展,让全体教师和学生成为学科德育的实施者和受益者。 附件:调研对象数据分析 其中,小学:14所学校16位教师4门学科,其中35岁以下10位,占63%;班主任10位,占63%;小学高级14位,占88%,2位中高占13%(100%小学高级以上);中层5位,占31%; 初中:12所学校12位教师10门学科,其中班主任3位,占25%; 10位中学一级以上,占83%,;1位中学高级,占8%,7位中层,占58%; 高中职校:9所学校9位教师6门学科,其中3位班主任,中学一级以上那个89%,高级教师占44%,6位中层,占67%。 从调研学校数目看,接近30%,基本符合抽样调查要求,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对对象队伍分析属于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充满活力,属于专业化发展的成熟期。接近一半学校中层,是学校实施素质的骨干教师,中坚力量。接近半数的教师既是学科教师同时担任班主任,承担着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双重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