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物理
浅议《重力》教学课例的设计创新与改进

浅议《重力》教学课例的设计创新与改进

 

徐汇区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 胡玥

摘要:本文结合了上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重力 力的合成》第一课时的实际课堂中的案例,通过对《重力》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演示教具进行了创新和改进,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重力的方向这一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科学推理、构建物理概念模型”等方面的科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更好的去理解重力的大小这一学习重点,经历和体验诸如“提出问题猜想、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等科学实验探究的要素,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以此来综合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重力、教学设计、实验改进、科学探究

 

一、课例学情和背景解析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对于初中学生,重力不仅是初中物理学习中需要学生去具体学习深入的第一个力,也是学生对“力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状态的改变”的前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为今后学习各种其它力的概念性质、构建对力的理解的模型打下基础。根据《上海市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将本节内容的学习水平确定为B级。主要的要求为:“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以及知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其中,对于重力方向的确定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以及确定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课例的设计

Ⅰ、课前引入

通过观看太空宇航员视频和实践教室中自身跳跃并下落的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现象并作对比,同时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知识,感受重力的存在;再通过问题:“提问1:宇航员在太空飞船中做了些游戏和动作,视频中宇航员做了哪些游戏和动作呢?提问2:如果在教室里要完成这些动作,那么现象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提问3:为什么在教室里的物体会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在太空和飞船中却不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重力产生的条件,从而引入重力的概念。

【设计意图】:

从对日常事物的认知规律和观察角度出发,学生很容易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自然现象,即当我们生活周围的任何物体处在空中时,它们都会向着地面发生运动并下落。而在课上,教师通过播放宇航员在太空飞船中悬浮着并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的视频,一方面,使得学生通过观察后能与生活中物体下落的现象产生强烈的对比,发现两者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心中的疑问和学习思考的欲望被引发,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努力结合并运用已学知识,让思维的过程连贯起来,并分析出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被地球吸引而会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从而引出重力的存在。另一方面,学生进一步通过对两情景中位置变化的对比观察,分析得出重力产生的条件。两者相结合,最终得出了重力的完整定义。

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对比观察与思考量变多、思维被激发、讨论变激烈、迅速进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中去。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渐渐的变成了引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