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艺术
初中美术主题性综合单元课程设计方法探究

初中美术主题性综合单元课程设计方法探究

 

摘要:

自《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指南》的出炉,美术教师们需对设计更规范化的单元课程有进一步的探究有实践。而三类单元类型中,对主体性综合单元实践研究、可参照的案例相对较少,且操作难度相对较高。本文根据对主题性综合单元的深入认识,参照现有教育理论基础,归纳主题性综合单元的关键点;统整相关初中美术教材,通过分类梳理,给出实际教学中可参考的活动设计路径;最后,进一步地尝试设计主题性综合单元自编课程,总结实践经验。本文旨在通过步步推进的对主题性综合单元设计方法探究中,给出一个可参照的思考方向和注意点。

 

1.研究背景与目的

2018年,《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指南》的出炉,规范化了教师对单元的设计,也提升了教师单元规划的意识。单元教学设计之于美术学科教学探究有着很大影响,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以下优势:1.统整单元、分析单元在学段中的位置,能够加深教师对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控学段中学习目标的递进。2.能更贴合本校学情进行个性化设计,且便于结合其他学科。3.提取单元核心知识,梳理知识网络,益于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4.单元长作业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更深入更综合,知识结构更完整。

在摸索《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指南》的过程中,有一种单元类型让我无从下手。美术单元类型分为:美术语言(即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单元、美术门类单元(即美术种类、主题画单元、欣赏单元)与主题性综合单元。主题性综合指围绕一个主题所设计的多课时内容的集合,体现学习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较多指向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与提升。美术语言与美术门类都是教材中常规的课程内容,单元形式也较能理解,“指南”中提供的案例也很多,但主题性综合单元该如何创设,可参考借鉴的案例就很少。初中少儿版美术教材中,能开展为主题性综合单元的课题不在少数,有:《我们的小舞台》、《设计会动的玩具》、《策划校园文化活动》、《展示我们的成果》、《营造和谐的家园》等,此类教材有很好的先天条件能开设形式多样、有综合能力要求的但愿课程,我认为这种单元类型还是很有研究意义的,因此决定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希望在摸索的过程中能够对主题性综合单元的设计有进一步的思考,总结经验,带来些许方法的启示。

2.研究过程与方法

单元教学指南中的“单元”,是一组相互关联、先后有序的教学内容组合,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按照学科知识逻辑结构、学生认知规律,以相关主题和任务为线索的教学结构单位。[1]换句话说,要在对美术单元教学有根本且全面的认识,进而能够设计单元,需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课标与教学基本要求、学科教法、教材,再进一步结合学情,在实践中完善教学设计。

2.1总结主题性综合单元关键点

何为主题性综合单元?主题性综合单元课程与普通课程有什么区别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根据单元概念构成的关键要点开始研究。

2.11贯彻育人价值,基于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可达到的育人价值包含以下两方面[2]

(1)学科本身的育人价值,即美术学科能力:观察与感知能力;创意与表现能力;欣赏与评述能力。

(2)通过活动等可达成的育人价值:交流、表达与合作能力;自信、责任与尊重他人的品质;善于探究的态度;反思、解决问题与服务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与媒材的能力;形成国际视野与文化理解。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报告”中提到,中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3]

(1)美术语言与基本技能(知识与技能):1.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2.构思、描绘、塑造、欣赏。

(2)美术学习的关键能力(过程与方法):1.想象创造;2.表达交流;3.审美判断;4.文化理解。

(3)美术学习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求真、求善、求美的价值观。

除学科本位能力,其他能力大多需要依托于活动来实现,而给予活动的设计空间越大,能力培养越具可行性。所以若从落实育人价值、指向关键能力出发,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就可发现单元教学在能力培养上的优势,而主题性综合单元因其主题性的特点,使这种优势更为凸显。

主题性综合单元需围绕主题,这就离不开情境设置、任务驱动。

情境设置是凝结主题性综合单元的重点。情境创设大致分以下几类:问题情境、真实情境、模拟真实情境、合作性教学情境等等。单元主题和情境创设如何有机结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增益,让人文内涵自然地植根学生心中,是很考验教师智慧的。

单元主题也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为达到相应的能力培养,设置“问题”是老师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一般具备三个特征:接受性——愿意解决并具有解决它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障碍性——不能够直接看出答案,需进行深度思考才能解决;探究性——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做,需要进行探索和研究。围绕任务中心,通过设置“问题”,层层推进的这种单元主题形式,可与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多项能力的培养结合,且能够作用于现实生活中,体现学科价值。

2.12基于课程标准,参照学科教法

如果参照以往的学科教法,能发现主题性综合单元的课程形式类似于综合探究领域的课程,接近于项目化学习的含义。其目的都在于相比单课时的教学目标,要对知识与技能进行深挖,对能力有更高更综合的要求。

因此,向上追溯,主题性综合单元的内容涵盖,可参照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11版)中:

关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说明: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可概括为三个层次:融合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跨美术门类、语言);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跨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人文内涵、生活中的应用)。

在义务教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2001)中:

综合·探索学习初中阶段目标: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总结活动的特征:拓展性、探究性、创造性。

总结——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特点:

1.综合性

(1)通过主题连接。

(2)通过美术要素连接。

(3)通过某种文化连接活动内容

2.美术学科本位特性

3.活动过程的开放性

4.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综合·探索的学习目标关键点:

1.美术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与文化、生活的联系。

2.融合美术本领域或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3.在拓展性、探究性、创造性的活动中落实能力培养。

归纳总结主题性综合单元的特点:

基于育人价值、核心素养,以及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参考,可发现其特性与框架范围还是很集中的,主题性综合单元其特点聚焦在:主题性与综合性。这两个特性,是放大单元教学优势的关键点。

1.主题性,体现于教学内容。

2.综合性。体现在教学活动。

  对主题性综合单元的结构梳理如图:

2.2统整教材

梳理完主题性综合单元的特性与结构,还需联系教材,研究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我尝试根据教材中的课题梳理知识结构,构想单元设计。“指南”中的教学内容结构分为:知识与技能、人文内涵、审美导向三个方面。定位学科能力部分要包括:关键能力和其他能力。我认为这五方面内容,是单元规划时需要梳理清楚,从而再去构想的。我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梳理了四个较能开展为主题性综合单元的课题,以开设主题性综合单元为方向构思这些课题,希望结合具体课题对主题性综合单元有进一步的理解。

主题性综合单元相比另两种单元类型,教师自主编排的比例更大,甚至可以脱离教材,设计学校自编课程。因此主题性综合单元很难用统一的单元框架去归纳,在对主题性综合单元进行归纳的过程中,我试着从方法路径的角度切入,整理教材,看看是否能够找到共性。

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我找到开展主题性综合单元几个设计方向。我大致分为:人文生活类型、民俗文化类型、综合创作类型。这些主题方向大致有类似的活动路径。我试着归纳了这些活动路径,如:

1.人文生活类型主题性综合单元:侧重发现生活中的资源/结合学校资源,围绕自主策划的方案完成学习成果。

能力侧重:策划能力、协作能力等。

学习方法侧重:发现生活中的资源/结合学校资源,围绕自主策划的方案完成学习成果。

2. 民俗文化类型主题性综合单元:侧重挖掘文化内涵,围绕选定的民俗文化主题开展学习活动。

能力侧重:探究能力,利用资源、查找资料能力等。

学习方法侧重:挖掘文化内涵,围绕选定的民俗文化主题开展活动,加深情感,传承、发展精神。

3. 综合创作类型主题性综合单元:侧重:创意与表现,能力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能力侧重:创意与表现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等。

学习方法侧重:创意与表现,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主题,在方法路径上或许有不同结构偏向,但这不是受限的框架,主题性综合单元还是很具灵活性的,可设计的空间很大。归根结底,活动的设计还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只是主题性综合单元的活动设计应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丰富甚至拓宽教学活动形式。

2.3主题性综合单元自编课程设计

相对于依据教材的主题性综合单元设计,更具难度的如何在这种单元类型的形式框架下的自编课程设计。而自编的主题性综合单元的设计自由度就更大了,或许能从中生呈出更有趣味,更吸引学生的活动形式。但这不意味着没有界限的创新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单元设计的核心原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主题性综合单元的自编课程可以如何设计呢?以综合创作类型的主题性综合单元为例,我希望能在尝试的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

在美术学科中,美术创作在绘画领域中基于一个核心位置,创作,是在艺术领域的探究。主题性综合单元对学生是综合要求的提升,创作同样如此。创作依附于单元课程,可保障创作的时间、深度和完整性,依附于主题性综合单元,可构建一个更整体的情境设置,挖掘主题中人文内涵的深度,且能够更综合地运用知识与技能,也可容纳更丰富的活动形式。因此我认为,综合创作类型的主题性综合单元是有研究价值的。

在设计主题性综合单元主题创作课之前,需明确创作的概念和意义。人们把美学看作是一门“解释和描述”的科学,看作是一门排斥任何与价值有关的东西,只承认被人们当作主观事实而做出的那些价值判断的科学[4]。表达是人类的本能,抛开审美,无论哪个年龄层的孩子都有也都该有艺术创作表达的需求。最为强调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方面作用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曾说“绘画创作课的意义:“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 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课程标准对学生学段的学科要求,设计一节自编的创作画单元是有实用性和参照意义的。

绘画创作的基本形式大体分为:想象画、记忆画、命题画等。根据我对中学生学情的调查,总结出绘画创作的教学重点在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学难点在着手设计综合创作类型的主题性综合单元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与常规创作课,以及美术门类单元、美术语言单元的创作课区别。我设想到有两个思路可进行操作:一,是跨美术门类。围绕同主题,用不同美术门类实现,在操作中体现综合性。二,是跨学科。设置跨越领域、人文内涵较为丰富的主题情境,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实现,在主题或活动中体现综合性。

我尝试了设置跨学科的主题情境开展主题创作画,尝试设计单元教学。首先,需要想清楚单元的设计目的。该单元设计意义:1.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主题设计跨学科领域。(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主题。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正是跨学科的)2.与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即通过学情分析反映出的学习难点。(为实现学科培养目标,解决学段中的难点。另一方面,培养目标应是与学生需求是呼应的,只是现在学生可能意识不到,如能让学生意识到这也是自己的需要,或结合现阶段学生实际需求,是能够使学习主动性有所提升的。)3.作为一个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而设计,并且在综合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是对学习水平要求更高的能力训练,会对学生掌握水平有质的提升。

解决了这个关键点,之后具体的教学设计参照着《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以学段要求和已学知识与技能,我设计了一节定位在运用已学知识的跨学科单元。尝试过后,与以往常规创作课进行比较。发现以下优势:1.主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更有参与意愿,主观上更加重视,学习主动性更高。2.主题单元目标是明确的,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解决方法却是综合的,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更容易生呈教师预设以外的东西。3.有单元规划加持的多课时创作课,学生不限于单课时时长或工具材料的局限。也不限于单一的实现形式,这种过程的不局限,提供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学生相应也有更高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后会主动思考和完成作业)等等。

3.研究后的思考与建议

经历整个的研究过程后,发现其实对教学的研究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主题性综合单元亦是如此,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诚然,它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广了,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更加综合了,可相应的它给教师的“创作”的自由度很高,学生能在课上参与的活动形式也会更具丰富性。其实质还是要回归到《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指南》中的指导要求,“指南”中的要求是通过框架要求在帮助教师梳理思路,既能保障教师在课程设计的细节中“尽情发挥”,又能够提醒教师不忘教学目标的规划和要求。

主题性综合单元可待开拓的空间很大,形式虽可以多样创新,但本质与其他教学单元无异,只是将教学目标中部分知识与技能的比例转为能力侧重。我相信,这样的单元课程形式将会是以后课程发展的大趋势。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

[2] 徐敏. 以美育人——中小学美术学科育人价值研究[J].现代教育,2013/7~8合刊:92-93.

[3] 胡知凡.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273.

[4] 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205.

 

附件列表:
徐教院附中 姚雨言 论文 美术.pdf (1095.87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