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英语
基于任务型教学的初中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研究

基于任务型教学的初中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研究

——以English in Mind (Student’s Book 3)Unit 12 Regret 为例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金艾妙

【摘要】阐述情境和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概念。解释任务中有效的情境应当具备趣味性、真实性、丰富性和启发性。结合剑桥大学出版社English in Mind (Student’s Book 3) 一书Unit 12 Regret单元中Advise Wisely一课的读写课教学案例,解读如何基于阅读文本,创设一系列趣味、真实、丰富和有启发的情境,将任务型教学落实到初中英语课堂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关键字】情境创设;任务型教学;初中英语课堂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如下方式界定并描述了语言能力(素养):“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开展跨文化交流。本文试图阐述情境以及任务,结合笔者的课堂教学案例和海外专家Rod Ellis的现场听课点评,探索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有效地结合任务型教学来创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1. 情境的创设

语言运用离不开使用语言的社会情境。在英语教学中,社会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提高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发现问题和使用语言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语言学习的目标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社会情境至少包括真实情境和想象中的情境。真实的情境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快速触发学习者的思考,并且将思考学以致用,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想象中的情境指言者或笔者在意识中通过语言(或其他传播工具)与想象中的他人发生相互作用,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就发生在想象中的社会情境里(梅德明,2019:41)。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照搬教材的内容,而是需要针对具体的学情和单元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同时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因此,如何选取教材中已有的听、说、读、写、看等内容来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认真实践与反思的。

二、任务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任务就是课堂中的项目。在任务中,学习者需用目标语言来理解、产出、互动,并且学习重点是用语法知识来表达语义。任务需要具备完整性。任务中必须有开头、主体部分、结尾,并且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有交际性的活动(Nunan,1989:4)。任务是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交际语言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真实交际中使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型课堂教学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前期任务(pre-task), 任务环(task-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在前任务中,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引入任务。在任务环中,学生首先执行任务,再分组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最后学生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语言聚焦既包括由学生通过录音等形式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的分析环节,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的操练环节。(Willis,1996:9

  1. 有效情境的创设

在一节课中,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情境。每个情境既有独立性又和临近的情境有关联性。所有情境的创设都是为了实现任务的完整性,而任务的完整性又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认为有效的情境通常具有趣味性、真实性、丰富性和有效性。

(一)趣味性。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与维持学生动机的根本策略是教师长期坚持培养学生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皮连生,2011:308)。教师创设情境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单元、学期、学年的教学主题。

() 真实性。任务必须与某些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活动有关系(Ellis, 2003:6)。任务中的情境也不能缺少真实性。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认识到所学知识与自身的关联,情境还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三)丰富性。教师要考虑情境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图片、幻灯片、录像、报告会、实验演示等方式都可用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皮连生,2011:308)。教师也可通过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过程来达到以上目的。

(四)启发性。如果情境具有启发性,学生会产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在解决课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实际掌握的知识。

四、基于任务型教学探索初中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的案例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市徐汇区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的主题为“初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研究”的“海外专家进校园”活动中的英语教学公开课。Rod Ellis教授现场听课并且点评,随后进行了任务型教学为主题的讲座。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授课文本改编自English in Mind(3)教材的第十二单元Regret的第一篇阅读文本,是一篇博客文章。本单元基于生活中令人后悔的事,通过自我反思主题的博客文章阅读、流行歌曲听力,引导学生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落实自我反思,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为单元中阅读板块学习内容,也是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围绕令人后悔的事这一主题,以读促写,学习如何基于令自己后悔的事给他人提出生活建议。

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本单元的类似话题和语言已在牛津7A的对话和阅读中涉及,学生也掌握用一般过去式描述以前的生活习惯的基本句型。然而,学生缺乏自我反思并分享的思路,话题功能意识不强。所以,在本课中教师需要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且有启发性的社会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

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家委会情境熟悉并且感兴趣。学生有一定的把握段落主旨的阅读能力,但独立阅读长篇文本有困难。学生在写作中需要教师提供语言支架。

3.教学目标

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通过训练阅读能力(包括泛读、细读、理解文章结构、预测等)来理解一篇个人博客文章,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2)通过模仿阅读材料的写作特征起草一则给本校预备初中六年级学弟学妹的建议,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

3)培养同理心,并能批判性地听取他人的建议。

4.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任务是邀请学生给困惑的预初学弟学妹提供基于个人经验的生活建议,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为达成以读促写的任务,笔者共创设了三个主要情境。

1)教学片段1

在前期任务(pre-task)环节,学生通过看海报和读信,融入情境一“神秘信箱”活动,将心比心地思考校友Mars遇到的困难。

1.情境一

情境简介

主要特征

情境一,“神秘信箱”活动的来信与回复

本校家委会发布海报,鼓励学生来信参与“神秘信箱”活动。来信者分享初中生活的问题,并有机会收到家委会代表的建议。

一,真实性

学生对本校家委会都很熟悉,很多学生的父母都是家委会成员。不同于传统的口述描写情境,“看”手绘海报和“读”校友来信可激活学生的视觉等感官,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并激发学习兴趣。

二,趣味性

   读信活动比常见的阅读练习更有趣味性。读信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激发读者意识和学习动机。

这是本课的导入环节,可以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activate students’ schemata),同时帮助学生为后续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做好心理准备。提供建议是一项真正的写作运用任务,源于校园中的真实情境。家委会活动海报是学生每天可以在校园走廊中看到的通知,学生在课堂伊始遇到真实情境,经过教师的层层引导,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和课堂参与度。

2)教学片段2

在任务环部分的“读中环节”(while-reading)中,学生融入情境二“家委会主席Mandy的博客文章”。学生通过略读、寻读、对比信息等阅读策略,分几次阅读博客文本,共同总结书写建议的三要素:小标题,个人经历,富有同理心的语气。

2.情境二

情境简介

主要特征

情境二,Mandy的博客文章

家委会主席Mandy撰写了一篇个人博客文章,基于“过来人”的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们几条建议。

一、真实性

   为了让学生与主人公产生共鸣,笔者将这篇文章的作者设定为本校家委会的主席Mandy,并把照片也进行了更真实的替换。

二、启发性

   学生对于长辈的建议有一种好奇,在读之前就有了心理悬念。学生边阅读边主动思考与总结作者的写作技巧,为后续的写作积累方法。

为加强情境的丰富性,笔者为每位学生制作了由信封、文章和三色贴纸组成的的“丢失的小标题”教具,组织了帮助网站编辑排版文章的课堂活动。学生通过独立略读课文找到第二至第五段大意,并在匹配、粘贴已有的三个小标题后独立总结、书写一个小标题。在由易到难的环节设计中,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不同于传统的配对练习,情境化、任务化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乐于在“Think-Pair-Share”的多元互动模式中培养合作能力。最后,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更体验了学以致用和团队合作的快乐,也取得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教学片段3

在语言聚焦部分,学生首先通过头脑风暴,在组内和班内分别分享自己在六年级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把问题分类为健康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其他问题,为写作任务积累素材。学生再通过聆听教师自己通过瑜伽减肥的语言示范,学习如何用今日阅读所学来输出。最后,学生融入情境三“书写个人建议参与神秘信箱活动”,参考讲义上的语言支架和检查表(checklist)独立写作,给出基于自身六年级生活经历的个人建议。若课堂时间允许,部分学生可以被邀请分享写作,并得到同学基于检查表的点评,为课后写作修改做准备。

3.情境三

情境简介

主要特征

情境三,通过书写个人建议来参与“神秘信箱”活动

学生被邀请作为嘉宾参与“神秘信箱”活动,模仿所学文章的特征,通过撰写自己预初生活遇到过的困难和解决方案给学弟、学妹提供建议。

一,丰富性

   本情境运用了本班学生和笔者的真实照片,将课堂氛围推入高潮。笔者展示了本班学生六年级在校生活的照片,触发回忆,引起共鸣;笔者又以自己减肥的照片作为背景描述个人经历,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避免不愿分享问题的尴尬。

二,启发性

学生被邀请参与到了情境中来,并成为情境的主人。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话题讨论并互相激发想法,最终独立完成了写作任务,直接指向教学任务。

在笔者的真实课堂中,学生完成了教学设计中的所有活动,包括了选做的写作分享和同伴互评。从学生的产出来看,本节课的情境和任务都是有效的。比如,有位同学这样分享:“My subtitle is try to believe in yourself. I used to be not willing to take part in some school activities and show myself. I thought I was just a normal student and had nothing special. However, now I realized that everyone has his or her own advantages and I am good enough to show myself. I’m trying to take part in some activities like the Talent Show now. So try to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always tell yourself that you can make things happen.”她的一位同学这样评价道:“I think her writing is very encouraging because she mentioned her past experience and it is similar to, I believe, the ones nearly all of us have. So, we have the same kind of experiences in our sixth grade and what she does right now is also a good tip for us. And I think her writing is very good.” 另一位同学提出了修改的建议,他说:“I think maybe she should write more detailed advice for the six graders because if she just writes about her own experiences, the six graders might not understand how to be brave enough to show themselves.

  1. 使用任务型教学创设情境的教学反思

经过上述课例的设计和授课,笔者感受到情境创设好似课堂目标达成的金钥匙,既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又能“加速”学生语言能力和问题解决等其他能力的提升。虽然教材本身通常是由一条主线所串联的,但是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往往需要对教材进行有创造性的改编,从而让学生能够快速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深入地思考,最终得到思维、能力的多维度提升。笔者明白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情境是否具有趣味性、真实性、丰富性和启发性。学生一旦融入有趣、真实的情境,将有很高的学习动力。情境的形式必须贴切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并且受情境的启发,学生在课堂生成中会初步体现出批判性思维等思维品质,有助于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笔者又结合专家点评和理论学习进行了反思。

(一)创设直指教学目标的情境

在上述课例的专家点评环节中,Rod Ellis认为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均已达成,并认为笔者对于教材的改编体现了较强的创造性。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并选取适当的教学法来改编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是发挥教师创造力的过程。在任务型教学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整理主线,先明确教学目标,再设计任务,最后创设并细化所需的情境。若忽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再有趣的课堂活动都会失去意义。

(二)邀请学生参与情境创设

有趣、真实、丰富、有启发性的社会情境往往要求学习者的高度参与。从设计难度上看,邀请学生参与情境创设给课堂输出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情,准确判断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便能够创设出激发学生参与度的任务。为了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时要尽量具体化,并在活动设计上把握难度。

 (三)延续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至课后

如何将课内情境中的问题解决延伸至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并让学生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是值得实践与思考的。笔者在上述课堂实践后收集并对比了学生写作的课堂初稿以及课后修改稿,发现约三分之一的同学能在修改稿中达成Checklist中的所有书写标准,而约半数的同学在选材方面有待细化。学生在后续课时中进行了修改稿的课内分享,并投票选择了最好的建议后提交到家委会家长手中。然而,问题的解决还远远没有结束,家委会和提出建议的同学还有继续交流的必要性,那么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关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思考如何让情境创设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让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有更好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1] Ellis,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Chin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2] Nun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 New York, the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3] Willis,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New Jersey, the USA: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4]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5] 梅德明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师指导. 英语[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6] 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附:本文涉及的教学材料

Mandy’s blog

I’m forty. I left school 22 years ago. I don’t regret many things about my school days but there are a few things I wish I’d know then that I know now. So here’s my list of five things I wish I’d learned at school.

 

No.1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second place.

I hated losing when I was younger. Of course it’s nice to win sometimes and to be the best at something. But we can’t all be winners all of the time. Learning to lose is one of life’s most important lessons and there’s no point having a tantrum if you lose. If you try your hardest, then you should never be angry with yourself.

 

No.2

I always wanted to be the best and one way of feeling good about myself was to see how much better I was than others. There was only one problem with this. When I saw they were better than me, I felt terrible. Now I compare me with myself. I ask myself if I do things as well as I could.

 

No.3

When I was young I often didn’t do things because I thought they’d take too long to finish. I always wanted to write a book, for example. But when I thought it might take me more than a year, I lost the enthusiasm. It seemed such a long time. Now I know a year is nothing. If I’d started that book when I was 16, I might have written ten more by now. I’m cross with myself for not even trying.

 

No.4

As a young child you try many new things. If you fail you try again and again until you learn. Then you start school where you are usually only rewarded for doing things correctly. So what happens? You stop trying new things in case you get it wrong. I always remind myself: if I hadn’t got back on the first time I fell off, I would never have learned to ride a bike.

No.5

How much time do you spend worrying about the future? I used to worry a lot. Now I know most things you fear will usually never happen. They’re just monsters in your own mind. And if they happen then they will most often not be as bad as you expected. Keep your cool — most of the things you worry about now you probably won’t remember in six mon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