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学前儿童健康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前儿童健康水平、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安全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之一。要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须以实践中的观察为前提,通过分析幼儿的行为,调适教育教学行为,提升观察分析反思与跟进支持的专业能力。
“安全宝典”是一种有关幼儿运动安全和自我保护的自制图画,记录的是幼儿在运动游戏前、运动游戏中、运动游戏后有关自我保护的发现、需求和推荐,汇集了幼儿运动安全的集体智慧,有助于幼儿不断积累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的方法和经验。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组织实施、交流分享等,对幼儿在自我保护方面的方法、经验加以关注与培养,是提升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媒介。由此,教师借助运动游戏,与大班幼儿共同制订、执行、调整“安全宝典”,帮助大班幼儿积累自我保护经验,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一、反思现状
在运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开始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简单概括和分类,但他们还缺乏与同伴之间配合的默契,运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多混乱、易摔跤
幼儿搬运器械或玩游戏时,往往比较随心所欲,在运动游戏中会经常且反复出现冲撞、摔跤的现象。如:多人拥挤争抢器械,游戏时随意改变方向碰撞等。
2、多说教、少体验
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时通常采用讲授的方式,以为“讲过了,就教育好了”。殊不知,很多幼儿常常听过就忘,缺少一日生活中真实情境的体验和练习,缺少安全经验的持续积累,安全习惯养成往往效果不好。
3、少延续、易忘记
当幼儿在活动中面临安全隐患,教师会组织幼儿讨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进行躲避?但这些都是相对随机、零散的教育契机。摔倒后,幼儿常常会懊恼自己忘记了躲避的方法。如:在游戏中忽略了安全规则、与同伴合作方式不恰当、面对游戏失败的情绪管理等。
二、原因分析
基于目前幼儿运动安全的现状,采取访谈法对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进行了解、分析,发现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幼儿安全意识淡薄,无法辨识潜在安全隐患。日常运动中缺乏安全经验建构的延续性,导致幼儿安全意识淡薄,不能辨识运动游戏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也缺乏提前预判的意识。当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弱,又缺乏生活经验时,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幼儿对于不安全的原因及后果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幼儿在意外防护方面和心理自护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容乐观,亟待提高。
二是教师安全教育的范围和方式有待改进。教师对幼儿安全教育内容不全面,安全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造成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如何通过经验分享让幼儿主动发现运动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如何结合不同的支持形式帮助幼儿持续建构安全经验?如何在一日生活和家园活动中渗透安全运动的方法经验?整体上缺乏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效做法。
三、改进策略
1、问题驱动,交流安全方法
在运动过程中,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当运动中发生了无法躲闪的碰撞或摔跤时,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教师和孩子们开展运动游戏“小小西瓜虫”,聚焦摔跤现场保护身体的动作和方法。如:在摔跤跌倒时,象西瓜虫一样快速团住身体,并用双手护住头,减少摔倒对头面部和四肢的伤害。幼儿在运动游戏中习得跌倒自护的动作和方法,不断积累摔落时自救的安全方法。
此外,当幼儿在运动游戏中摔倒、碰撞、运动量过大时,还能运用哪些方法保护自己呢?教师和幼儿在班级里创设了运动安全墙,聚焦有问题现象的运动游戏进行交流分享。在“捕鱼”和“两人三足”游戏中,幼儿碰撞摔倒的现象较多,师生关注分析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如:动作方向不一致、合作方式不合适等,师生共同商量合作游戏的安全方法,达成共识后梳理形成安全公约共同遵守。
随着分享的安全方法越来越多,孩子们发现分享的安全方法多有雷同,如:“慢一点”“注意方向一致”等,这些安全要点相对随机、零散、不利于记忆,看似雷同又有不同之处。于是,师生尝试将近阶段开展的游戏进行归类,分享“合作竞赛类”“闯关游戏类”“追逐躲避类”等运动游戏中相关的自我保护方法,商量采用了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利用异同图将个体的经验共享构建(见图1)。
图1 运动安全墙
2、深度体验,归纳安全方法
在积累、分享安全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更关注在真实运动场景中的实践体验。运动后,教师支持幼儿运用视频复盘,观察分析运动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帮助幼儿分析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渐渐地,幼儿发现这些安全方法与规则、合作、互助之间的关系,对安全规则、合作方法也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师生共同归纳安全方法,梳理思维导图,逐步形成《安全游戏有规则》《相互合作效果棒》《心理安全小管家》的安全游戏宝典。
安全游戏有规则:幼儿通过讨论把遵守运动游戏规则放在安全运动第一位,并记录介绍自己制定的安全规则。如:“玩游戏行进方向要注意,当中走,两边回,不会撞倒好朋友。”“玩攀登架、半月摇时,用沙包来做标志,提示保持安全距离。”“高处跳下屈膝缓冲,并放置护垫防护。”“玩足球游戏时,出界对方得球,遵守规则很重要。”在运动游戏中遵守规则、减少冲撞,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相互合作效果棒:幼儿与同伴商量好合作的动作、方向、速度,游戏时才更有默契。如:玩“两人三足”游戏时,幼儿和同伴一起叫口令、121121,一起向前进。玩“荆轲刺秦王”游戏时,幼儿和同伴手拉手一起商量旋转的方向和速度,以免转得太快太多转晕了。孩子们还商量轮换转的提示语“停一停”“换方向”,照顾好同伴的安全也很重要。
心理安全小管家:幼儿学着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面对运动中的困难和挫折。如:“输了比赛好难过,深呼吸了三次,我的心情好多啦,再试一次吧!”“玩半月摇时,值日生安全员提醒小心一点。”幼儿自我调整情绪以及同伴间的温馨提示,营造和谐安全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幼儿安全运动(见图2)。
图2 运动安全宝典
3、基于需求,优化安全经验
“安全宝典”并不是创设的摆设,教师更关注在真实场景中满足幼儿不断生成的安全需求。孩子们提出值日生中也需要安全员,他能提醒和帮助同伴避免危险,还能试试更多保护自己的好办法。由此,从值日生分工中诞生了运动安全员,他们将每日生成的安全提示发布到“今日提醒”,在值日生计划——今日提醒——安全宝典的丰富、更新过程中,形成新的方法、经验,从而不断优化“安全宝典”。如:玩跨栏时,值日生安全员发现跨栏的距离有点近,就着手调整跨栏间的距离,并多次尝试确认好安全距离。又如:安全员发现攀爬的梯子会移动,会找来绑带绑牢固,还提醒同伴们攀爬时小心一点。安全员把这些小提示记录在“今日提醒”中,并与明日的安全员进行交接反馈,值日安全员越来越关心班级中运动安全的情况。根据运动游戏前、运动游戏中、运动游戏后幼儿的发现和需求,不断循环生成新的安全经验,逐步优化幼儿的安全行为(见图3)。
图3 运动安全员
4、家园合力,拓展安全行为
如何将幼儿园中获得的自护经验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不断延续,教师拓展并创新家园共育内容,来巩固幼儿的安全行为。教师创设多元化家园内容,如一次升旗仪式,一场安全知识竞赛,一张家庭安全调查卡,一系列亲子自护游戏。在家庭中帮助幼儿避免伤害,引导幼儿主动识险、避险,家园合力延伸运动安全行为,让运动安全经验形成长久性,最终促进幼儿安全行为的养成。
亲子安全调查:家长和幼儿开展“安全小调查”,一起寻找亲子运动游戏中容易发生安全情况的行为,挖掘家庭安全游戏隐患,为亲子运动安全提供更多的选择帮助。家长和幼儿根据需求共同制定“周末安全计划”“安全骑车提示”“小区场地调查”“运动安全自查卡”等记录。引导家长观察孩子的行为,家长发现孩子玩滑板时常有摔跤现象。于是,亲子制定了“安全玩滑板”的小打卡,体验孩子“个性化”独特的成长经历。通过分析家长记录和反馈,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家园合力拓展家庭运动安全的行为(见图4) 。
图4 安全小调查
亲子游戏“不倒翁”:家长和幼儿开展亲子游戏“不倒翁”,如:家长推动幼儿肩膀,幼儿身体顺势倒地,顺着力量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并借助翻滚减少冲击。跌倒自护方法需要跌倒时快速团住身体,及时缩身或下蹲,依据身体收缩护住头面部,防止摔伤头部。在翻滚时尽量用双臂抱紧头颈部,固定住颈椎关节,减少手腕支撑地面而造成的手腕骨折。此类亲子游戏可轮流进行,不但提升了幼儿身体的灵敏性,并且习得了跌倒自护的方法。
亲子安全手环:家长和幼儿一起探索运动手环中心率值与运动量之间的关系,当心率值过大时可减少运动量,避免因运动量持续过大而产生的身体不适造成的安全隐患。如:在亲子运动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互相观察手环心率指数,发现心率值持续超过140,可以互相提醒脱衣服、擦汗或休息一下。反之,家长和幼儿观察发现心率值始终较低,就逐步开展追逐类、竞赛类等运动量较大的游戏。安全手环我会用,亲子观察运动心率值大小的变化,适当休息调控运动量,积累家庭运动中保护自己的方法。
夜光安全精灵:家长和幼儿计划开展夜间亲子运动游戏。随着夜跑愈发流行,夜行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如何避免夜行路上突然蹿出来的汽车、电车、摩托或行人的“险情”等问题。家长和幼儿在夜间跳绳或玩滑轮车时,选择穿上夜行安全反光衣,变身夜光安全小精灵。在关键时刻提前规避,提高来往车辆对夜行人的关注度,让你“被看见”,使亲子安全出行系数倍增,为夜晚运动筑起一道安全防线。(见图5)
图5 亲子安全运动
四、实践成效
1、提升了运动中的安全意识
研究后期,我园进行了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对运动活动规则的认识、幼儿在运动活动中对环境安全的认识、运动活动中对自身运动能力与技巧的认识等认识维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我园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2、丰富了运动中的安全经验
在运动游戏中,教师和幼儿都开始关注运动中躲避危险的方式,如:判断障碍物的速度和方向,灵活躲避障碍物,跌倒时自护的方法,高处跳下时能屈膝缓冲并设置护防等。幼儿会主动检查运动前的各项准备并开展“热身准备”,遇到安全问题会使用安全儿歌中的内容作为自我提示“安全距离半臂宽”,会和同伴商量“你往这边出发,我从另一边回来”将安全距离的理解化为行动,促进了安全运动经验的养成。
3、柔活了运动中的安全课程
在设计与实施安全课程中,有了融入自护能力的尝试,教师的目光也开始不仅仅关注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如何用柔活的视角来创新教师的安全课程,成了很多老师设计安全活动时的新思路,如: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让安全课程与各种运动形式互动连接等。
五、心得感悟
1、提供多元形式,支持多方经验架构
在运动过程中,运用Circle Map(圆图)思维导图、亲子游戏等方式形成循环支持幼儿的方法,一方面不断获得安全经验提升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幼儿获得了主动探索、表达表现、交往合作等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促进反思跟进,支持安全经验构建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也在不断发展。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为什么”的疑问,在这些问题背后,是教师对安全活动价值、安全活动成效不断思考的过程。运动安全的研究,不但调动了教师对安全课程的反思意识,也促进教师构建支持幼儿积累安全方法的有效经验。
3、形成家园共育,拓展家庭安全经验
通过亲子自护游戏、安全调查表、安全自查打卡等方式,排查家庭运动游戏中的安全隐患,解决家庭亲子游戏的安全问题,积累家庭运动中保护身体的方法,拓展家庭安全游戏的行为,让家园共育衔接有效的安全教育,为孩子的安全运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