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小学 > 语文
用“批注的方式阅读”的单元教学实施探索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用“批注的方式阅读”的单元教学实施探索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徐汇区东安三村小学 顾凤娇

【摘要】“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是指向学生的思维发展语文能力训练。笔者立足单元整体,设计单元任务链,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批注这一阅读策略,发展思维能力。文章以批注这一阅读策略为研究主题,以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以单元任务链的形式进行单元教学实施探索。

 

【关键词】批注;单元任务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阅读教学中该如何体现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批注的作用。

一、批注助力思维发展

批注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在文本空白处针对所读内容写的批语和注解,批注的内容是学习者阅读文本时所思、所想、所感、所疑的文字记录。[1]批注的过程就是学生脑海中思维、感受的书面具象化呈现,更是思维的具体化。批注有利于学生充分地、深入地阅读和思考,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分别在三、四年级安排了有关批注策略的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批注作为一种辅助提示第一次出现,在课文、习作例文中以批注的形式呈现旁批,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预测策略;在此基础上,四年级上册编排了第六单元,是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旨在指导学生学会用批注的方式阅读。批注式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运用批注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对文本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度阅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促进学生思维提升,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尝试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要素,以单元任务链形式组织教学,充分利用批注这一阅读策略,进行单元教学实施探索。

二、提炼单元主题、创设学习情境

统编教材以双线并行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以及语文要素。笔者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设计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单元任务,再分设若干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子任务,联动听说读写思,构成一个具有完整的有逻辑性的学习活动。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围绕“成长故事”这一人文主题,教材编排了《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以及习作《记一次游戏》。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和“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观照人文主题以及语文要素:

教材在人文主题下编排了三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文章不仅讲了童年的快乐,更有经历挫折带来的成长。从学情来看,四年级学生的生活还是充满了欢乐,但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无奈、尴尬与困惑等情绪。本单元的主题顺应了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单元学习时找到自身定位,关联自己的生活去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笔者设计了以“体会成长的滋味”为主题的单元活动,设计单元任务链,把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有逻辑地关联起来,统领整个单元设计。这遵循了学科的本质规律,让生活经验与学科经验达成整合与升华。

三、 构建主题任务单元学习框架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在主题情境中开展单元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批注方法,从而灵活运用达成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促进阅读思维的发展。确定目标后,笔者对本单元所有学习材料进行分析整合,确定了以“批注助力思维,表达展现成长”为核心任务的单元学习任务。同时把核心任务分解为两项子任务。任务一设置了“感受童年”这一情境任务,让学生熟悉、学习批注方法,建构与文本的对话。再实践批注方法,体会人物的心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接着交流分享批注,可视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任务二设置了“分享成长故事”的情境任务,利用交流平台梳理批注方法,帮助学生把握批注的要义。然后利用已学到的经典名篇的表达范式,当堂完成单元习作的提纲。

 

 

 

 

四、层进式推进批注教学,搭建深度阅读支架

要有效落实“批注”这一单元要素,要遵循儿童阅读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上,做到从基础到深入,从表层到内涵,层层推进,体现批注各层级之间的逻辑结构,帮助学生把文章读得更深入,写得更深刻。

(一)认识批注,建构文本对话

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批注以旁批的形式出现,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出现了7处批注,虽然学生在自主阅读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阅读任务,但并没有学习批注,仅仅只是接触过批注。

因此,在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牛和鹅》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简便的批注符号:问号——标注在有疑问的词语、句子旁边;直线——画在有感悟的句子下方;三角形——标识在关键词下方。这些简便的批注符号能够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批注的方法:在初读课文时可以从字词的读音、句子的意思入手,还可以在对句子的理解和疑惑中展开思考。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2]

为了引导学生认识批注的常用方法,在《牛和鹅》的课堂上,教师出示课文中出现的5处批注范例,有疑问式批注、赏析式批注、感想式批注,指导学生学习批注,细化批注角度(见表1)。如疑问式批注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内容、写法、思想等方面提出疑问;赏析式批注可以从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赏析,还可以体会写法上的特点,或者对写法进行点评。在利用批注范例让学生理解要从多角度进行批注后,教师请学生当堂模仿批注示范对课文进行自主批注。经过观察后发现,学生作的批注中大部分是疑问式批注,如“为什么作者看到鹅会很害怕?”“为什么‘我们’对鹅和牛的态度不同?”“为什么是‘捶捶牛背’而不是‘捶牛背’?”面对此情况,教师不能否定学生的批注过于简单,要知道,疑问式批注是批注的初级阶段,其本身也指向高阶思维。在批注单元初期,教师应重量轻质,用轻松随意的态度迎接学生走进批注的大门,学生们针对字词、课文内容提出的看似“意义不大”的批注,就是本单元学习的起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难理解的字词或句子提问,对感兴趣的字词或句子提问,学生很快就会针对第5自然段中的“贴、走”等动作、第6自然段中的“我吓得腿也软了”、第9自然段中“我也挂着泪笑了”进行疑问式批注,教师加以引导后,学生体会到了“我”被鹅追赶、袭击时的恐惧、狼狈不堪,以及最后得救时的轻松的整个心路历程。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简单的疑问式批注,指导学生迈向有意义的疑问式批注,建构起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的思维也得到发展。

表1 《牛和鹅》中的批注类型

批注内容

批注类型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疑问式批注

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赏析式批注

鹅之前多神奇,现在多狼狈啊

感想式批注

“挂着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感想式批注

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了

感想式批注

(二)实践批注,深入文本对话

语文是一门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性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感悟语言文字魅力、体验丰富情感的活动中,逐步让学生在这样的参与中活跃思维。因此,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批注方法之后,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实践所学批注方法,自主批注。实践批注强调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学习方法,学会多角度批注。

通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后第一题: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从多方面对文本进行批注。与初次批注时大部分学生只作了疑问式批注不同,学生从多方面对文本进行了理解。例如,有学生在第14自然段旁作批注“听了老师的话,我才知道原来扮老虎这么难啊”,有学生在第19自然段旁作批注“我从‘满头大汗’、‘都是汗’知道,作者在表演时很紧张”,有学生在第20自然段旁作批注“因为作者觉得自己把这场戏演砸了,所以很自责”。学生作批注时,教师尽可能多的深入学生之中,发现学生的批注大多集中于赏析式批注。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后,从多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探索和点评,并直接在文章中圈点勾画。虽然赏析式批注是零散的,但也可以逐步整合。教师引导学生作回顾式批注,即关注人物之前的心情变化,深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一次又一次的体会感悟后,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 探讨批注,可视化学习成果

批注单元的三篇课文通过批注帮助学生建构与文本的对话,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其中最关键的对话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边和同学讨论,边进行批注,既能进一步感知批注的效能,又可以充分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思维拓展和思想启迪的双重魅力。

《陀螺》一文的教学中,在初读课文后,结合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默读课文,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请生进行多角度批注。当学生的自主批注完成后,教师请学生开展小组探讨。

默读课文4~13自然段,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1、个人汇报,作了几个批注?体会到了‘我’怎样的心情变化?

2、小组讨论:谁的体会更深刻?

在小组交流环节,教师注意引导对同一内容作批注的学生进行交流及展示,可视化学生的学习成果。如针对课文第4自然段,有的同学抓住关键字词谈感受“我从‘废物利用’知道作者把椅子腿当做废物,把陀螺当做宝物”,有的同学进一步展开想象,体会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我想发设法寻找木头,可总削不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很懊恼”,有的学生则根据标点符号点评作者的写法“作者在废物利用上加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写出了作者对陀螺的痴迷”。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即使面对同一处文字,不同的学生批注的角度也不同。

在学生交流展示各自的批注后,教师请学生再次阅读自己所做的批注,思考其中有哪些跟自己的批注角度不同。如此,学生对批注的“不同角度”就会理解得更透彻,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不同角度的批注能帮助自己对文本产生更广泛的理解。这样的批注阅读,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感受批注之妙。

学生们利用批注这一深度阅读支架,一步步探访文本的深处。“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一语文要素贯穿在整个单元学习中(如表3)。

表3     单元学习主题

单元主题

核心任务

单元内容编排

学习目标

 

 

 

体会成长的滋味

 

 

 

批注助力思维,表达展现成长

《牛和鹅》

学习批注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实践批注方法,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陀螺》

继续实践批注方法,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交流平台》

小结批注的角度、方法、作用

《习作:记一次游戏》

内化批注方法,为习作列提纲

(四)多重汇总,读写紧密联系

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知识掌握,将技能与知识融会贯通,要借助一定的支架,梳理其中的关系。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即起到了这样的支架作用。“交流平台”简明扼要地呈现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内容:批注的陈述性知识,如标画出相应的词句,在空白处写批注,批注的程序性知识,如一边读一边批注,读完文章作完批注后,再重读文章和批注;批注的策略性知识,如在写得好的地方作批注,在有疑问的地方作批注,在有启发的地方作批注等。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了单元学习,使关于批注的知识结构化。

在借助批注方法读出了文本的结构,读懂了大作家的语言,读出了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习作提纲。阅读是语言、思想的输入,表达是吸收后的输出。通过赏析式批注,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变化,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思维得到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有条理的知识结构,锤炼了思维能力,提炼了文章的写法。为后续习作《记一次游戏》打下基础,突破了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的提纲,达到隐去支架,内化核心素养的目标。

五、设计过程评价促进单元学习目标达成

    笔者单元任务链形式组织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调课文与课文、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联,是有序设计和整体设计的统一。在单元视域下讨论教、学、评的一致性,就要从单元整体出发,学生的学习由浅层学习到深度理解再到迁移运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较长的跨度,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反馈也就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完成。真正科学的评价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节奏与规律[3]

“批注”是本单元重点要掌握的阅读方法,层进式推进批注单元教学时,不同阶段教师要注意学生不同能力的发展。学习单元中首篇课文《牛和鹅》时,学生初步认识批注的常用符号和方法,学生自主阅读批注时,教师通过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批注情况后,通过评价对学生的批注学习进行价值判断,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要将人物的动作、语言与神态关联起来思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融入想象思考,做到与文本的深入、全方位的对话。

本次单元任务链的设计在学习内容、教学提示的设置上,呈现了自下而上、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层次性、递进性。本次单元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批注,更重要的是指引学生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品评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由此发展高阶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浩.指向思维发展的阅读批注单元学程建构——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2

2朱红.四环层进:批注要素的落实策略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

[1] 贾红斌.以大任务贯穿单元整合学习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j]《小学语文》;2022

 



[1] 王浩.指向思维发展的阅读批注单元学程建构——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2

[2] 朱红.四环层进:批注要素的落实策略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