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小学 > 体育
“双新”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口诀”的实践与探究

“双新”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口诀”的实践与探究

上海市徐汇区向阳育才小学  车欣音

 

摘要: 本文基于《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锚定“兴趣激发→精准练习→技术内化→负荷突破”的教学路径,着力体育教学口诀的实践,探究高质量落实“双新”背景下《体育与健康》精准而高效的体育教学。聚焦课堂效益、学科价值、教学技艺的提升,凸显了教学口诀实践探究的意蕴;探析“助记原理、多元智能、认知负荷”的理论,诠释了教学口诀助力高效课堂的内在机制;童趣化的教学口诀,多感官协同参与的教学口诀,结构化技术要领与分解口诀,知识-技能-趣味融合的口诀,情境化游戏教学口诀,是小学体育精讲多练、提质增效的教学法宝。 

关键词:  双新  小学体育教学  教学口诀  

 

随着“双新”(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对课程结构的迭代优化、对课程内容的分类更新。与此同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时代的需求,多样化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双新”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实践,教师不仅要坚持“健康第一”,提倡“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帮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主动练习,以巩固和运用所学运动技能,还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倡将教师的动作示范、关键要点的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1] “双新”背景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其学科教学目标的落实,统整于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质体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内容。

基于“双新”小学体育教学新要求,常规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在新实践 中加以优化,这既是回应国家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应对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措施。在这之中,广大体育教师常用常新的体育“教学口诀,是值得我们在高质量推进小学体育教学中进一步创新实践与探究的。体育“教学口诀”,是体育教师把课程内容中的动作要领或学习要求概括提炼为便于学生记诵的词、短语或句子,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我国的体育教学广泛使用口诀且历史悠久,“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是妇孺皆知的武术教学口诀,长跑练习中的摆臂口诀“前不露肘,后不露手”等等,都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常见口诀。[2]

一、聚焦教学口诀的意蕴

小学体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口诀,可以引导小学生迅速掌握动作要领,提高体育技能的学习效率,这符合“双新”的要求,又贴切小学体育“兴趣化”的特点。教学口诀作为一种有效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艺,不仅可以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技术或技能要点简化为学生易于记忆的短句,编成简洁、押韵、易记的口诀,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小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快速记忆并掌握知识要点和技能要领,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心理韧性增强,社会适应良好的全面发展。

    1.教学口诀可以提高课堂效益

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体育育人价值的发挥;强调了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快乐,增强体质,塑造人格,磨练意志等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然而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依旧存在显而易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手段依旧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体育课上学生有效的运动密度(即有效运动时间占总课时的比例)较低,有效运动时间被教师常规组织教学、反复技术讲解或依次等候练习等所消耗,学生运动时间被缩短;室外的体育教学,无法使用视频媒体、教学课件、动作挂图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技术动作,导致“精讲多练”教学原则和策略的缺失。小学体育“教学口诀”的实践探索,将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将系统且复杂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体育运动技术、技能要领简化为朗朗上口的短句来展开“精讲多练”的教与学,着力提升有效运动密度,这有利于小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术与技能的要领,进而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效率。

2.教学口诀可以提升学科价值

“双新”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口诀”,不仅具有体育“教与学”语言信息传递的简洁性、趣味性、易记性和实用性特点,还有利于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技术动作的习得、运动技能的掌握。其提升体育学科价值的益处在于五大方面:一是利用口诀简洁易记特点,可以引导小学生们迅速了解动作要点,节省学习时间,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效率。二是体育教学口诀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三是通过教学口诀,可以将复杂运动技术动作分解为简单步骤,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模仿,提高动作准确率,帮助并促进小学生的体育技术动作的规范。四是基于“双新”创编教学口诀和实践应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逻辑思维和学科语言表达等能力。五是通过教学口诀的实践应用,有助于丰富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学习体验,催生并萌发小学生体育精神和学科核心素养。

3.教学口诀可以锤炼教学技艺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善用教学口诀,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口诀对应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运动原理,就能避免模糊不清的记忆,提高学习兴趣与效力。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等特点来创编适合的教学口诀,不仅突显了精准教学的针对性特点,还能结合教师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呈现教学口诀的多样化运用特色,呈现“精讲多练”的高效体育课堂。教学口诀实践运用的过程,之所以成为锤炼体育教师教学技艺的过程,首先是“双新”背景下聚焦小学体育“教学口诀”的实践探究,就是体育教师把“教学口诀”深深嵌入在精准教学和高效课堂的新实践、新探究过程。其次是教学口诀的新实践新探究,不仅推动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还推动了小学体育教学的自我革新,更推动了“双新”背景下现代教育理念的迭代更新。再次是创编体育“教学口诀”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助推了小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心理韧性增强,社会适应良好”的健康发展过程。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体育教师具备扎实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不断锤炼教学技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品质。    

二、教学口诀的理论探析

教学口诀,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改善“教与学”方式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艺,它通过简明扼要、节奏感强的词语或句子来概括体育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以此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技能学习记忆,增强学习兴趣性和趣味性,促进正确运动技能的形成,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 探析体育“教学口诀”内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涉及了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助记原理、多元智能、认知负荷”的理论依据,诠释了教学口诀助力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并发挥独特魅力的内在机制。

1.记忆理论的助记原理

自从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遗忘曲线”实验报告的发布,促使记忆理论在各个领域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3] 记忆是输入信息的编码过程, 助记原理是记忆理论中的一种策略,旨在通过简化信息编码、贮存、检索、提取过程,增强的记忆效率。助记原理利用了信息的重组和联想,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链接,其常的方法为口诀、图像联想、故事法和地点法等。口诀属于一种助记工具,教学口诀借助于助记原理,通过《体育与保健》知识、技术或技能要点简化为利于理解的短句,编成简洁、押韵、形象、易记的口诀,帮助小学生大脑接收的信息编码和储存,快速记忆和掌握知识与技术的要点要领,提高了小学生《体育与保健》学习效率。

2.语言智力与动觉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主张构建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理论,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机关系智力、自知内审智力以及自然智力。[4]多元智力理论揭示了人类具有多种智力形态,其中包括语言智力、身体动觉智力和自知内审智力等。教学口诀,结合了对语言、节奏、韵律和身体动作的实践,高效的刺激并积极调动了语言智力、身体动觉智力和自知内审智力参与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的学习,进而减少了低效学习时间,增加了有效运动时间,提高了体育课的学习效率。

3.认知负荷理论

由澳大利亚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John Sweller)首先提出的认知负荷理论,并将其划分为“内在、外在”和“关联”三种类型。内在负荷是由任务复杂性和个体专业知识决定;外在负荷源自任务呈现和教学设计,可优化以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关联认知负荷涉及构建图式和促进学习的认知资源。[5] 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与保健》知识、技术或技能要点简化为易于记忆的短句,编成简洁、押韵、易记的教学口诀,有效利用了信息精简和先验知识,减轻并减少了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认知负荷,增强了小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学习中的关联认知图式构建,提高了小学生关联认知资源的有效率。

三、教学口诀的实践枚举 

锚定“兴趣激发→精准练习→技术内化→负荷突破”的高效体育课堂实施路径,设计并善用教学口诀,是高质量落实“双新”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一种法宝,体育教师将复杂技术转化为儿童语言的教学口诀,既降低了学习门槛,又赋能于精准教学下的持续高效,帮助了小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正确技能形成同时,还提高了体育教学效益,贴切了小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合理运动密度+有效运动强度),提升了学生体育运动的生理负荷和技能水平,实现了知识技能学习的认知减负、运动锻炼效益倍增的高效体育课堂。

1.童趣化的教学口诀

1)动作的拟人化——拟人化叙事的方式赋予体育运动生命特征:篮球运球“小手掌,像吸盘,低高低,砰砰砰”;“低头运球会被盗,运球过人要抬头”。

2)语言的具象化——将抽象的运动技术术语转化为儿童熟悉的形象:如体操动作“前滚翻团身→抱腿变圆球”、“低头团身变圆球,手撑脚蹬滚圆球”,使动作要领可视化,降低认知负荷。

3)创编的韵律化——通过押韵和节奏强化记忆点:跳绳“手腕转,脚尖弹,绳子画出彩虹圈,将动作轨迹转化为诗意画面;足球射门“膝盖弯弯像弹簧,脚背绷直啪嗒响”;立定跳远“一蹲二摆三蹬地,空中展体像飞机”。 

4)编码的数字化——将数字串联成体育运动的动作流程:篮球三步上篮“一大二小三高跳”,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时序逻辑;跳绳“一甩二跳三哈哈,手脚配合顶呱呱”“一摇二跳三数数,手脚配合四五六

2.多感官协同参与的教学口诀  1听觉协同参与——强化教学口诀的节奏感:《希望风帆》预备节第一八拍口诀“稍、息、立、正、5、6、7、停”,与动作节拍形成声动同步;排球垫球“一蹲二插三抬送”配合击球声响。  2动觉协同参与——巧用动作呼应设计口诀:羽毛球挥拍“拉弓→放箭→收回”三步法,将身体运动轨迹与觉协同口诀绑定。  3视觉协同参与——配套手势密码与信号:体操俯卧支撑口诀“小树扎根”配合张开手指,手掌下压的动作,形成动态模型的记忆线索。

3.结构化技术要领与分解口诀

1)技术动作分解法——依据运动技术分解与要领:前滚翻口诀“双手要撑地,两腿要蹲地;低头要含胸,下巴贴胸口;地团身滚,抱腿变圆球;起身要站立,小花开眼前

2动作顺序标记法——依据技术动作先后顺序与要领:立定跳远口诀“1蹲2摆3蹬地,4展5收6落地”。跳远口诀“蹬地起跳,伸展臂膀;弯膝盖腰背直,尽情舞弹跳远”

4.知识-技能-趣味融合口诀

1知识迁移的口诀——将物理原理融入教学:投掷“45°飞最远,蹬转挥臂飞得远”。羽毛球发球“钟摆原理要记牢,小臂带动手腕摇” 。

2预防错误的口诀——反向警示与正误对比:排球垫球的正确的教学口诀“双臂夹紧像钢板,来球变成小弹簧”;跑步摆臂的反向警示错误的口诀“前后摆动不

画圈,左右摇晃会扣分”;足球正误对比示范的口诀“膝盖弯弯像弹簧(正确) vs 直腿踢球像木桩(错误)”强化正确动作。

3分层记忆的口诀——逐步提高投掷技术的口诀:基础三步法“投掷三字经:蹬转挥”;进阶五步法“蹬地转髋送肩肘,挥臂扣腕指拨球”

5.情境化游戏教学口诀

1闯关挑战的模式——将技术分解为关卡任务:足球带球突破“穿越丛林(标志桶)”,口诀“左右脚,轻推球,绕过树桩向前进”。2角色扮演的模式——设置运动情境的角色:武术“我是功夫熊猫”,配合口诀“马步扎稳像座山,出拳快如闪电般”;设计“保护性”情境,如篮球接球“篮球是我

好朋友,绝不让它再逃走”,同步培养技能与责任感。

3反馈评价的模式——同伴互评的教学口诀:仰卧起坐“双手抱头不发力,腹部发力像虾米”,学生通过口诀互相指导;投掷练习同伴互评“蹬地转髋像弹簧,出手角度

45°”。 

“双新”背景下着力体育“教学口诀”新实践新探究,是体育教师积极主动更新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的一种自觉要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满足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和健身的体育课堂,契合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理念。科学合理运用体育“教学口诀”,符合了小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改变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技能的繁琐复杂反复讲解的教学形式,避免了“木桶短板”的弊端,提质增效了小学体育的精准教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P2-P3南师大出版社

[2]  柳惠斌.休育教学口诀的特点、运用及问题对策.体育师友.41卷.2期.教育长廊. [J] .广州体育学院期刊. 41卷.第2期.2018.4

[3]边玉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2013.第3期.P31.开明出版社

[4]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2012

[5] 张建波. 认知符合理论:教学设计研究的新视角. [J].上海教育科研.2006 .11

[6] 张健康.“口诀法”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运用.[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35卷.2019.9

[7] 孙建顺.陈继松.体育教学高效讲解六结合.案例与分析. [J].《体育教学》.201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