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校特色,提升育人价值
——高一Unit1 More Reading“The Concert Hall Which Moved”教学设计案例
江嘉慧
一、案例背景
2017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课程需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逐步形成和提升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言能力是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现在我们提倡的核心素养和过去我们常说的三维目标相比较,更突出了“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文化”的渗透,突出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无独有偶,作为一所美术特色学校,在本校的学科教学中,也力求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美育内容,为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在美的感受与体验中获得美的感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塑造完美人格的“育人价值”。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中关于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核心思想:立德树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无论是语篇和主题的选择还是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都要体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现通过以下课例来阐释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校发展特色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案例分析与思考
(一)教材分析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 教材是德育渗透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学科寓德的前提。英语学科一个显著的“育人”抓手即为广博的学科资源。上海二期课改英语教材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中都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充满了人文气息,向学生传递着隽永深刻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些语篇,学生不但能习得语言,形成言语技能,发展智力,也能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本篇教材选用的是高一牛津教材第一单元More Reading “The concert hall which moved”。本篇课文围绕着上海音乐厅的搬迁,从介绍上海音乐厅的历史和发展开始,讲述了上海音乐厅的平移理由、平移过程、以及平移的效果。上海音乐厅是上海优秀历史文化建筑,拥有着近90年的悠久历史,是全国的第一座音乐厅,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舒展凝重、端庄大方,是我国少有的仿西方古典建筑形式的专用音乐厅。学生在阅读本篇课文中,能对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上海音乐厅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欣赏上海音乐古典隽永的建筑风格、感受上海音乐厅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阅读课文后,能从上海音乐厅的平移实践中进行对于上海音乐厅平移的实际意义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于保护历史建筑的重要性的思考。
(二)教学设计
本课时为第一课时,由于进行教学的班级是本校的英语特色班,教师特意在课前以学习单的形式布置了一些预习作业,希望能在课堂上更多地鼓励学生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并引导学生花时间思考本篇课文的育人价值,而不是与本校普通班第一课时的阅读课一样主要解决课文中的字词和课文大意。
在课前学生在学习单上的预习内容包括:运用本校学生的特色,用画时间轴的形式表现上海音乐厅的历史,用草图表示上海音乐厅的平移过程;了解上海音乐厅被平移的原因,思考上海音乐厅不被重建而是被搬迁的原因和意义。
1. 在话题导入中:创设沉浸式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美
本节课的主题是上海音乐厅,然而现在普遍喜欢流行文化的学生们却对于古典音乐和上海音乐厅知之甚少,故在课堂的引入环节中,教师展示了上海音乐厅各个时期的图片,并配以曾在上海音乐厅进行演奏的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音乐,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前就对本文内容产生了阅读的兴趣,并以音乐和图片给予学生们美的享受。
在课堂教学中,在带领学生们进行课文大意的理解时,教师充分从学生特色和学习兴趣出发,以色彩丰富、效果清晰的时间轴代替原本枯燥无味的表格,鼓励学生上台用自己所画的时间轴来展示上海音乐厅的变迁史。时间轴的出现让学生们对于上海音乐厅的简明历史一目了然,同时明亮的色块、丰富的图片也在无形之中提供给了学生们另一种学习的手段。在理解上海音乐厅的搬迁过程时,学生在讲台上展示了利用自己美术特长绘制的草图,并用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上海音乐厅搬迁的具体步骤。教师明显感觉学生们的兴趣度明显提升,原本比较乏味的单词如“lift(提升)”、“machinery(机械)”等在学生的画笔下栩栩如生,比教师原本在单词旁加以图示、标注中文等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并给予本校拥有美术特色的学生们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让他们的技能在英语课堂中也有了用武之地。
2. 在课文理解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融洽课堂,引领学生感受美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本课时授课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已经给学生们布置了预习任务,学习单的预习模式,其中包括课文生词的自查、课文结构的梳理、课文主要问题的回答等,让特色班学生在授课前就对文本的基本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基本解决了课文理解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就课文理解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与学生进行了探讨,如:上海音乐厅的发展史,上海音乐厅需要搬迁的原因,搬迁的过程,以及搬迁的效果等。在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台用自己所画的时间轴来展示上海音乐厅的变迁史。在理解上海音乐厅的搬迁过程时,教师也引导学生在讲台上绘制的草图,并用语言向同学们介绍上海音乐厅搬迁的具体步骤。
在本篇课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一改在第一课时的教授中以教师为主题的传统授课方式,把学生上升至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前和课中给予指导,如:课前布置适切的课前作业,课中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启发学生自我反思、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等。教师明显感到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师生间的合作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在课堂教学中:整合丰富育人资源,激发学生领悟美
在本节课的单词教学中,教师期望学生在理解了本课生词的大概涵义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地理解和运用单词。为了夯实单词的用法并让学生们能够深刻记忆,教师设计了选取单词填空句子的练习,其中的例句与学校的特色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如:With the oil paintings suspended on the walls, the dull halls were brought back to life. (挂在墙上的油画让学校中空白的墙壁恢复了生气。)As soon as the model was seated, students began to draw sketches.(模特一坐好,学生就开始画素描了。)在完成单词应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把每个生词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美术结合起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加深了他们的记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的传统和信念。”本次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对于课文深层次育人价值的挖掘。在了解课文大意后,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上海音乐厅不被重建而是被平移的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们就课前所准备的上海音乐厅的历史资料讨论上海音乐厅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从而引发学生们对于上海音乐厅的热爱以及对于保护历史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关注。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辨析、判断问题的价值,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自然地引发学生产生对优秀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重要性。
4. 在课后活动中:营造合作性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创造美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生活的平台。情境创设主要通过角色扮演或采访,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把课文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进行语言输出,用对话形式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对某一特定思想的理解、体验和记忆。创造适当的情境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德育境界。
在进行了对于文本完整的阅读之后,学生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词组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对于平移上海音乐厅的意义也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课后活动中,从本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将课后活动设计如下:在一组学生分别扮演旅行社的导游和游客,导游负责在游览过程中向游客们介绍上海音乐厅,而游客们则在游览过程中向导游询问上海音乐厅的有关信息。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即夯实了对于单词和词组的运用,又充分与小组成员间进行合作,让学生懂得了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强化了进取意识、创造意识、竞争意识和团结意识。
四、实施效果及反思:
基于学校的美术特色以及学生们的兴趣以及英语特色班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这个教师作了许多新颖的尝试。首先便是课文预习单的使用,尽管学生们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的预习单,然而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自己翻开课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查询单词词意、提出课文理解上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不仅让节省了课堂上花在阅读文本上的时间,也让学生们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尝试把课堂的主体交还给学生,在课文理解中、在课文问题讨论中,提供给学生更大的舞台让学生们展现,并充分结合学生们的美术特色来解决课文中的单词以及理解问题,让学生们在英语课堂中也体会到了美育的渗透,让学生们的才华得以充分的展现。
从这节课的实践中,教师惊喜地发现,只要有详细的要求和规范,有合适的载体和舞台,学生们的能力可以充分地提高和发挥。教师不必时时充当学生的“拐杖”和“扶手”,这反而会使学生们在语言表达上失去自信、失去兴趣、并对教师产生依赖性,阻碍了其思考和提高。在英语课堂上进行适度的“留白”和等待,恰恰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开始。
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就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生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阅读课文中的德育素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找准阅读课文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把思想教育、英语语言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