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隔代教养的普遍存在,对小学生个性心理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以城市家庭隔代教养对小学生个性及心理发展问题为线索,通过个案、归因,以班主任的家班沟通视角,提出班主任工作中应对隔代教养家长的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年轻父母来说,不仅承担着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的经济压力,也承受着自身的职业升迁和高效工作等种种压力。多重压力之下,许许多多家庭将照顾和教养孩子的责任推给祖辈,形成了隔代教养新常态。根据上海老年大学“孙辈教育班”的一项调查文报告显示,上海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参与隔代教养的比率高达88.9%。[1]可见,城市家庭隔代教养现象客观存在且普遍。在祖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或者祖辈家长参与到孩子教育过程中,对于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对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不少挑战。
一、个案
以上海市徐汇区某小学小学生小浩为例:小浩的父亲工作繁忙,其母亲并不喜欢孩子,便将其交由爷爷奶奶照顾且与父母不同住。爷爷奶奶很宠爱孩子,以至于小浩不愿听爷爷奶奶的话,有时候还会顶撞祖辈。而父亲则对孩子较为严厉,母亲却很少与孩子交流,父母对小浩进行的沟通较少。
小浩进入小学后,父母对孩子采取了5+2的教育模式,即5个工作日由祖辈负责他的生活和学习,周末2天由父母带。进入小学中高年级后,小浩依旧在5+2的教育模式中成长,其父亲会在工作日抽空辅导其回家作业。小学阶段,小浩经常违反校纪校规,虽经教师的无数次教育,但屡教不改,并常常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不能正确认识到错误。同时,小浩经常违反校纪校规,导致在班级内没有朋友,但他又渴望参与同伴互动,常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不顾同学的反对,强行参与并强迫他人与其玩耍。他总觉得同学对他有恶意,频繁与同学发生矛盾,喜欢用拳打脚踢的方式解决问题。一次,小浩与同学发生了小摩擦,在持续的争吵中,他情绪激动,后拿出剪刀恐吓对方。
班主任在学校对于小浩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化教育,并与小浩的奶奶进行沟通,一段时间下来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后转而与小浩的父亲取得联系,父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经常就事论事对小浩进行教育,取得短时效果。小浩能够对所发生的事情反思自己的改进之处。但是其易怒、暴躁的个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个案可见,小浩敏感自私、霸道易暴、缺乏安全感的个性心理表现在规则意识薄弱,喜欢用暴力以及没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等问题。而他的个性心理发展除了自身性格因素以外,也与他家庭的隔代教育环境相关。可见,城市家庭隔代教养对于小学生个性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归因
1、祖辈“溺爱式”教育使孩子形成不良个性
祖辈带孩子,容易对孩子过分迁就、疼爱,甚至是溺爱,造成对于孩子行为的过度放纵。当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被拒后,常常以发脾气的方式表述自己的不满,而祖辈家长较多采取顺从。由此长期以往,会使得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造成其易怒、任性等不良个性。
再有,祖辈在生活上对孩子过分呵护,事事不让孩子插手,使得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祖辈家长精力不足,又考虑安全问题,很少或者限制孩子参与探索活动或者体育运动。孩子的精力充沛,得不到合适的方式宣泄。在长期压抑的情况下或会造成孩子尝试在学校进行突破以宣泄其精力,从而违反规则,亦有可能造成其产生一些不合群的行为来宣泄的精力与情绪,从而引发孩子的同伴交往问题。
同时,祖辈家中对于孩子遇到与同伴的交往问题时,常常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过度保护和包庇孩子,扼制了孩子交往能力的锻炼。长此以往的包办保护会使得孩子的独立能力、交往能力得不到发展,反而增强孩子的依赖心理,逃避问题,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2、父母情感缺位导致亲子隔阂缺乏安全感
年轻父母带孩子可以满足其情感性依附的需求。[2]父母对于孩子身心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祖辈情感无法代替父母情感,得不到父母的情感关注,使得孩子在内心更加敏感,造成他们不信任他人,防御心理较重,从而造成霸道易怒的个性。
小学阶段是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的基础阶段。[3]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可以增强孩子的情感信赖感,会使得孩子自信,与人交往主动真诚。而隔代教育中,父母的情感严重缺位,孩子得不到充足的情感依赖,易造成人际交往的障碍。对于孩子而言,陪伴是非常重要的,陪伴的过程能营造亲子交流的良好环境。而由祖辈教养,父辈没有很多时间与孩子互动交流时,而见面时却都以繁重的学业问题或者解决学校、同学矛盾为主,孩子内心会有紧张、恐惧,拒绝,容易造成缺乏安全感,同时产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和隔阂。
有些小学生因父母长期的缺位,导致其产生“亲祖辈、抗父辈”的现实情况,由此也可能会引发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从孩子的抚养教育问题升级为家庭内部矛盾,使得孩子的家庭成长氛围变得激烈、抗拒、矛盾重重,没有足够的幸福感,从而进一步的使孩子缺乏安全感。
3、亲子教育的差异使孩子错失了教育良机
城市中的父母,大都见识广博且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较快,而祖辈的生活背景以及思想认识有着明显的差异,往往无法更上时代的发展,学习能力也较为薄弱,他们能保障孩子的生活,但无法跟上现代教育的节奏,大多只是关注孩子的生活与部分学业,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以及个性发展。隔代教育环境下,孩子在社会中的成长是滞后的,他们很难接触新事物,开拓视野,接触到社会的进步,即使接触到新事物,在没有及时关注和合适的引导下,容易对新事物缺乏客观认识,从而造成是非观念模糊。由于两代人的教育理念存在差距,处理教育问题的方式不同,容易让孩子错失教育的良机。
国内隔代教育专家李焱的研究中认为,在隔代教育下的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心灵孤独,感情脆弱,性格倔强,抗压能力较差;普遍集体意识薄弱,行为控制能力差;通常喜欢争强好胜,不讲理,也不服输。由此可见,城市家庭的隔代教育会给孩子的个性心理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隔代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实,是不可避免的一种亲子沟通现象。[4]
综上所述,城市隔代教养会对孩子造成形成不良个性、缺乏情感依托、缺乏安全感、社交能力障碍、亲子沟通滞后等问题。
三、对策
改善城市家庭隔代教养带来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是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所在。从个例可见,小浩的班主任对小浩进行长久的学校教育并积极地展开了家班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小浩家庭的隔代沟通与亲子沟通之间的关系,促进小浩的个性心理的良性发展。但是小浩的情况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与父母的亲子教育长时间不到位,以及孩子母亲教育缺席等诸多因素相关。结合个案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城市隔代教养背景下的小学生引导提出如下的工作对策。
1、与祖辈的家班沟通
祖辈关爱孩子,也有充分的时间照顾孩子,但缺少意识和方法。班主任在进行家班沟通时,应适时向隔代家长传授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引导其掌握科学的亲子沟通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帮助隔代家长在家中提升孩子的规则意识。同时在沟通中,引导隔代家长要运用自身生活经验丰富的优势,要放手让孩子多参加劳动,培养独立的能力,多关注孩子心理状态,注重个性心理的发展。
2、与父辈的家班沟通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法律责任更是道德义务,无论遇到什么现实问题,都不应逃避孩子的教育问题。班主任与父辈进行家班沟通时,向父辈家长传递科学、进步的当代教育理念,使家长从内心深处形成对亲子沟通引导的客观认识,形成正确的育儿观,从而及时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承担起亲子沟通引导责任,充分发挥父辈教育对于孩子在个性心理发展上的优势。
3、家班沟通中注重隔代教养与亲子教育的平衡
祖辈与父辈之间不和谐的家庭氛围难以创造互相理解的、幸福开放的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在进行家班沟通过程中,可以借助不同的途径,比如电话、家访、家长会谈等不同方式,促进两代家长统一教育思想,鼓励父辈和祖辈在教育问题上应该多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尽可能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促进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之间的达到平衡,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四、结语
城市隔代教养的普遍存在,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正确客观认识隔代教养对于小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有助于家长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有助于班主任把握学生的学情开展工作,有助于精准实施家班沟通。班主任关注学生的隔代教养与亲子教育实情,通过家班沟通改善隔代教养对于小学生个性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求基于常态的隔代教养与亲子教育逐步走向科学与成熟。
[1] 《浅谈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王军锋,2012.9
[2] 《浅谈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王军锋,2012.9
[3] 《低年级小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以锦州市 X 学校为研究个案》,李俊峰,2016.6
[4]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隔代教育初探——以石家庄市经贸社区为例》,刘卫,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