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语文
充分调动学习动机,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充分调动学习动机,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民办南模中学   陆冰清

 

摘要:高效的课堂一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在新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更需要教师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提高。目前阻碍语文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多被动,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动机不强。本文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有效的策略,以期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学习动机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新语文课程改革更强调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语言力、思维力、审美力和文化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基于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运用一切智慧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

 

一、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内涵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在有效的语文课堂基础上,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更高的教育教学成效。也可以说是用尽量少的时间、精力、物力争取尽可能高的教学效果[1]。在新课改革背景下,高效的语文课堂应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师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给学生高质量的语言运用训练和思维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初中语文课堂的特点

不同于小学阶段,进入初中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快速而巨大的变化。初中生思维活跃,逐渐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因此,初中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教材中的文本的难度和深度也较小学有了质的飞跃,这就意味着初中语文课堂要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转向文本理解、文本分析的教学,要逐渐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初中阶段是向高中阶段的过渡和衔接,初中语文学习要为高中语文学习做好高质量的铺垫和准备,但初中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逻辑思维又不像高中生那么完善,他们依然活泼好动,传统的语文授课方式容易让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沉闷无聊,而光靠图片、音乐、故事等情境又无法满足初中语文课堂的思维要求,因此如何适应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保证课堂的思维容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得提升课堂质量,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阻碍初中语文课堂高效的原因

目前,随着课改和教改的持续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了巨大的转变。大多数教师秉持着平等公正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多数的课堂都能做到张弛有度、宽容有序,但是语文课堂的效率依然不甚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很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造成这个现象一方面是源于学生的主观认知,部分学生觉得语文课没什么好听的,语文靠自己“悟”,语文老师讲再多,自己去做题的时候还是不会,这种认知和感受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降;而更多情况则源于学生在上课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学什么。这也和语文课的特点有关,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语文课上面对的大多是一篇篇课文,虽然它们的篇幅可能长短不一,但对学生来讲都是文章,而怎么读这些文章,读了有什么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清楚,他们甚至也不想知道,因此语文课大多就呈现出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老师问什么“我”就答什么,老师写什么“我”就记什么的局面,学生的学习较盲目,课堂的实际效率也就不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高也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教学进程,如果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那么教师的一些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设计可能无法顺畅地进行,迫于课堂时间的有限,就会导致教师不得不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语文课堂依然存在以老师为主体,教学方式较为老套,师生、生生互动较少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中、高考的压力,语文课堂尤其是初三的语文课堂依然以机械操练为主,这些都进一步地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动机的内涵和意义

动机常被定义为激发我们的行为或促使我们采取行动的内部动力,它也是我们行为背后的原因。[2]为什么要学习?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些学生为了获得老师、父母或同伴的认可而学习,有些则由于害怕老师、家长的惩罚或喜欢老师、家长的表扬而学习,但这些都只是外部动机。在学习上,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求知的快乐,收获学习的成果,提高自身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投入,在课堂中积极参与。

 

五、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的策略

基于上述阻碍语文课堂取得好成效的原因,笔者认为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运用合理而智慧的策略和学生一起组成学习共同体,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学习目的明晰,学习过程充实、有劲,学习成果可见,这样的课堂就会成为高效的课堂,相信这样的语文课堂定会让学生感到有趣而又有收获。

具体的策略与措施:

(一)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提升学习动机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主体,老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吸收得却不多,那是因为学习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虽然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不可否认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教师依然是站在高位的,很多时候学生等着老师来“喂”,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动机不足。其实,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如果教师和学生能成为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关系、互相成为学习伙伴,学生会消除一定的紧张感,他们会更愿意和教师一起去探索文本的奥妙,去体味语言的魅力。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用更平等的观念和眼光看待学生,在课堂上少一些居高临下的发问,多一些共同探讨、探究的话语,甚至还可以向学生“求教”,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内在动机。

(二)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触发学习动机

一般每授一篇新课,语文教师总是会布置预习作业,但一般的预习往往停留在读课文、抄生词等浅层操作,课文基本没有在学生的脑海中留有多少痕迹,更谈不上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的思考,这就导致学生在上课前处于迷茫状态。要让课堂高效,语文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教材、学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前预习布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这样,预习就成为了语文课堂前伸的一部分,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渗透到了课前。为了提高有限时间内的课堂效率,教师还可将次要的、非必要的学习内容放在自读预习里完成,在课堂上对最重要的,最有思维含量的,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得课堂紧凑,重点集中,收效更好。

(三)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启动学习动机

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提到,学生在上语文课时往往学习目的不清,上课就是跟着老师“跑”,要“跑”到哪里并不知道。那是因为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般不会和学生说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也许这种方式已经过时,但是笔者认为在课堂的开始如能让学生明确我们这节课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那么他接下来的学习是有方向的,等课堂结束时他也能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这节课是否有成效。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的开始,教师有必要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告诉给学生,当然可采用灵活的方式。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启动了学习动机,他接下来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学习才能更高效。

(四)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或任务,激发学习动机

在课堂上,教师会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或任务来推动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的话,这些问题或任务就得高质量,它们是达成课堂学习目标的路径和桥梁。初中生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也有发展理性思维的需求,语文教师应带领他们深入文本,这时高质量的任务或问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考验语文教师的文本分析功底。语文教师首先是个好的读者,然后再是好的教者。语文教师应在备课时反复阅读、咀嚼文本,读出文本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或构思,或语言,或写法,或情感,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巧妙的、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某些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落实,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成效。

(五)检测学习成效,强化学习动机

国外课堂一般都有“课堂作业”环节。在语文课堂的最后阶段,笔者也建议教师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设置一两个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一方面这与课堂初始设置的学习目标相呼应,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检测来判断自己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检测将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成就感和认可感,促进后续的学习,这样也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后续的学习动机。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在课堂的最后阶段采用操练和检测的教学手段既能让学生转换注意力又有助于巩固知识与技能,提高课堂效率。

 

六、结语:

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沉浸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更容易实现,课堂的效率能明显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当学生全心投入到课堂中的时候,课堂管理也会变得相对轻松,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在良好的互动、合作中,学生能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语言的美妙。新时期语文教师应致力于构建流畅、有序、高效的课堂。



[1] 杜昌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19

[2] 理查德˙I˙阿伦兹.学会教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