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英语
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多元读写英语阅读

摘要:根据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运用多元读写教学法,探究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融入文化意识。本研究通过解读教材语篇中蕴含的单元教学目标,运用多元读写教学法中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框定和转化实践四个步骤,探究如何促进学生对语篇中文化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及实践,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化概念,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文化意识;多元读写教学法;阅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长期以来,在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的高中生习惯从字面意义上逐字阅读语篇,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词汇量足够大,就能够理解文章。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很少关注语篇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教师重视语言技能的传授,文化培养意识淡薄,认为传授文化知识就是培养文化意识,把二者混为一谈。教学中对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挖掘地不够深入,只重视英语国家文化,忽视非英语国家文化等。导致学生没有与语篇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的意识。在阅读之后,很多学生不能批判性的思考语篇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英语文章的表层含义,还要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学生能够在英语表达中融入文化元素,包括表达文化背景、文化习俗、文化差异等。学生可以介绍自己国家或地方文化或者与外国朋友交流文化差异的经历。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要求。

目前,虽然英语教师认识到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缺乏理论和方法的指导。鉴于此,本文借助多元读写教学法理论(冯德正,2015),尝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的培养。多元读写教学法是一种注重文化意识和多元性的教学方法,其认知理论依据是社会文化认知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文化对人的认知和学习的重要性,在运用多元读写教学法中,将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文化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英语教材中的正向价值观,另一方面也为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

二、 培养文化意识的理论依据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第一次把“文化意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它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对目标语文化的社会规约,价值观,信念的了解与接纳。突出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强化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文化意识”列为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指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教育部,2018),从两版课标的对照可以看出,文化意识的内涵不仅是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还包括通过文化意识地培养,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促进必备品格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实际生活必备的素养。当今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全球化合作日益密切,语言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密不可分。语言所具有的文化属性更为突显。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文化意识的缺失制约着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表达,阻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更加阻碍了中华优秀文化的转播。英语课程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在英语教学中,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应渗透文化意识的培养,而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要与其他三个方面结合起来。

冯德正(2015)运用多元读写理论阐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该教学方法提出应该首先将文化知识语境化,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真实情境中,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投入真实的情感。其次采用问题-解答的模式,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本,识别教材中语言和图片背后的价值观,并进行价值判断。之后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价值推理与判断。最后在转化实践环节,学生能自觉接受其中的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并在日后的生活中实践,做到知情行一致。

三、多元读写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实景实践,创设真实语境

新课改以来,很多学校都开始借助多媒体探索情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但如何在情景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多元读写教学法强调图像、肢体语言、音乐、课堂布局等多模态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课堂引入环节应设计真实,多样的社会场景,将英语阅读语篇的主题置于真实的语境当中,可以激活或与语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另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积极地学习,更好地体验到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应该尽量避免无情景语境的知识与价值观的灌输。

        例如在《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上外版)2A第四单元Future Living Reading A DOME, SWEET DOME !》的导入环节,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一组图片,猜测图片中出现的城市,学生能联系到自己生活的城市—上海,接下来小组合作描述图片中住宅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变化,传统石库门建筑的优缺点,将学生引入自己所在的城市住宅变迁当中,并且培养学生基于多模态资源预测文本的能力,从而进入本节课的阅读主题—住宅。由此帮助学生激活和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住宅文化。

      由此可见,在实景实践环节,通过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真实情境中,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投入真实的情感,从而更容易理解阅读话题,并且不产生厌烦情绪。

(二)明确指导,理解文本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泛读和精读。但是教师容易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需要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多元读写教学法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建构意义。在学生有需要时再给予及时、明确的指导,并且逐渐减少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建构意义。教师应该考虑如何设计问题,包括问题的种类和数量,另外教师应合理运用多种反馈机制,例如改述和详述等。

例如在DOME, SWEET DOME !》本节课的文本精读部分,采用问题-解答的模式,引导学生理解未来房屋的主要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

Teacher: What are the three main features of future homes?

Students: weather-proof, solar-powered, no housework.

Teacher:  What problems will be solved in the future homes?

Students: energy-shortage,  global warming, labor shortagehigh housing price…

Teacher:  Why do you think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s in our city in the future?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itize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the government’s control of house price.

Teacher:  Oh, you mean China government’s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of housing price.

 

综上所述,在本节课上,教师在明确指导环节,要合理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 思考未来房屋的发展可以解决哪些当前城市中面临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能源和劳动短缺以及全球变暖等。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我们将来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除了能说出技术发展,环保意识,还能说出中国政府对于房价的宏观调控。从而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教育。

(三)批评框定,发展文化意识

思维品质的培养与批判性思维密不可分。有效的文化意识培养需要建立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价值判断并自觉形成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思维与行为形式。多元读写教学法指出,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分析问题、归纳不同立场的信息及评估事件的结果。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教学材料进行批判性分析,使学生识别并拒绝负面的价值观。

例如DOME, SWEET DOME !》阅读课中,作者在说明文中运用了很多词语表示了自己对于未来房屋的积极态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语篇中的语言信息,推理出作者的态度倾向,如“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future homes?” “How do you know that?” “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future homes?”等,以此促使学生整合文本中的“sweet” “on the way” 等语言,概括出作者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表达自己理想的房屋,引导学生既能够保留本土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又能具有面向未来的全球视野。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批评框定,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作者蕴含的价值观和文化因素,

能够使学生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避免出现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和偏见。从而增进学生在日后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教师通过让学生思考作者的态度和写作目的,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即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的能力。这是在当前世界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素养。

(四)转化实践,使用文化意识

实景实践、明确指导与批评框定是相互渗透的,共同实现转化实践。通过理解并介绍语篇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指导新的实践活动。转化实践的活动需要回归真实的情景,设置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任务,使学生在新的情景中自主使用这些文化意识,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在本节阅读课中,教师在转化实践环节展示给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出学生认为的目前上海在住宅方面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下图所示: 

 111.png                 

为小组讨论活动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情景语境进行小组讨论,如What problems can be solved in the future homes What will the future homes be like in Shanghai? ” “What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future homes in Shanghai? ”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hikumen building?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分组竞赛,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采用图文搭配的方式,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介绍上海未来住宅的主要特点、实现方式以及解决的问题。转化实践的核心是设置新的情境让学生完成真实的语言任务,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中的话题,联系中华文化,拓展学生想象力,进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除了课堂活动的设计,学生写作是体现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培养效果的基本途径,例如在作业布置中,设置学生写一篇介绍上海未来房屋的作文。

 

四、结语

作为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文化意识融入课堂教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在探讨发展之中。本研究通过运用多元读写教学法理论框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知社会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且防止学生对于异域文化的盲目崇拜,关注自己所处的城市的住宅文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建议,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使学生在日后自觉承担责任,既能关注中华文化,又能具有全球视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文化意识的培养不能靠教师强行灌输和一味讲解,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的语篇解读能力,把握其中的文化价值。同时,教师需要设计实际语言使用情境与语言任务,让学生在正面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新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未来的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践的探究。首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除了语言文字等文本信息,还可以挖掘图片、表格、音视频等多模态信息。教师可以联系当下的时代信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每节课选取一个小的文化目标切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最后,根据教材中选取的话题和体裁,利用网络资源扩充教材信息,选取贴近生活的情景,引发学生问题意识,更自然地达成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

展望未来研究,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推动学生语言的实践和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重要意义。英语教育者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检验理论与教育效果,发展并完善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冯德正. 2015. 英语教学中的人文道德教育:正面价值观的多模态语篇建构[J]. 外语界,(5):27-34.

2.   教育部. 2022.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