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以《英语(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第二学期Module 3 Unit 9 The oceans为例
上海世外中学 陈然
摘 要: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备受重视。本文以The Oceans一课阅读教学为例,探析如何在说明文语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引导者和思考者,通过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课堂活动和问题引导等途径和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说明文阅读;思维品质
一、前言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良好的思维能力决定着人的智力发展和行为能力。杜威说过,“语言是思维的工具”。[1]英语教学和思维能力培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中也指出“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应提升思维品质。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2] 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辩证性和创新性是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需要密切关注的。
英语语篇阅读能通过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来促进语言学习者的思考和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载体。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的文本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语言特点,文章结构都有所不同。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语篇通常具有科学性,内容表达有条理。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针对六年级学生,新课标在说明文语篇知识的学习要求为:理解说明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结构特征、基本语言特点和信息组织方式,并用以说明事物和阐释事理。[2] 由此可见,在说明文的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把握说明文的结构特征,充分认识说明对象。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品质学段特征,新课标也强调了这两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根据获取的信息,归纳、概括共同特征;学会换位思考,尝试多角度认识世界,辩证地看待事物并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初步进行独立思考,避免盲目接受或否定。”[2]同时,应注意到,作为六年级下学期的英语说明文阅读课,在落实六年级的学段特征的同时,应该以相对较高的要求为目标,“能根据获取的信息,尝试归纳、概括主要观点和规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逐步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2]
本文选取《英语(牛津上海版)》的一篇说明文The Oceans,结合对具体文本和课堂环节设计的分析,探讨如何通过设计课堂活动课堂问题和课后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案例分析
(一)、阅读文本分析
本节课的阅读文本选自《英语(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第二学期Module 3 Unit 9。本模块主题为“大自然”,单元话题是“海洋和雨水”。课文语篇为说明文。从文章结构看,第一段为总起,介绍海洋的基本知识,第二、三段介绍常见的海洋动物及其特征,第四段介绍海洋提供给人类的资源,最后一段总结并呼吁人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文章文本特征鲜明,段落结构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本篇说明文选择了学生所熟悉的话题。语篇不仅阐明了海洋的基本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留白”,给予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例如,语篇中通过形容词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海洋生物,但是在细节上并没有展开。学生需要通过思考,理解这些词语,以及它们和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再如,语篇提到人类对海洋的污染,只用了一个词pollute。污染的表现和带来的问题,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既包括客观事实,也联系生活实际,还涉及到一些跨学科知识,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结合。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来说,这是一篇比较合适的文章。本课为单元第一课时教学。
(二)、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1. “一读”结构,“二读”细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说明文的材料安排有其特定的内在逻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思考,理清语篇脉络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读文本时,笔者将语篇原有段落顺序打乱,设计了一个段落排序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先找出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然后再将文章主体合理排序。
排序过程中学生就个别段落的顺序提出了疑问。首先:为什么文章的首尾段落不能互换?以下是学生存疑的两段文字:
Almost three quarters of the Earth is water. Many fish and sea animals live in the streams, rivers, lakes, seas and oceans on the Earth. (首)
The oceans are important to all animals on the Earth. We must keep them clean. We must stop polluting them. (尾)
经过思考,有的学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段应该是讲述整篇文本的主要内容。如果把首尾两段文字顺序互换,那么文章主体写的就不会是各种海洋生物了,而应该是人类如何污染海洋。因此,首尾两段不能互换。
还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接下来的这两段文字也不能互换呢?
Whales, dolphins and sharks are sea animals. Whales are the largest animals on the Earth. Dolphins are one of the most intelligent animals. Sharks are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s. (第二段)
In the oceans, you can find starfish and sea horses. They are interesting and beautiful sea animals. (第三段)
有的学生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一些常见的海洋动物,而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一些有趣的海洋动物。既然是有关海洋动物的说明文,那么一般来说应该先讲常见的主流的动物,再讲有趣的非主流的动物”;还有学生说,“第二段文字主要是陈述一些有关动物特征的事实,而第三段则侧重于人们对一些海洋动物的看法。一般来说,应该先说事实,再说看法。”对此,笔者没有给出唯一的答案,而是对学生的思考给予了肯定。
在理清语篇结构之后,学生需要获取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为了体现文本的逻辑性,同时让客观的信息形象化,笔者针对三种动物不同的特征,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表:
海洋动物名称 | 特点 | 处理方法 | 教师提问 |
鲸 | large | 对比图 | How large is a whale?
|
海豚 | intelligent | 举例说明 | What can dolphins do?
|
鲨鱼 | dangerous | 补充阅读材料 | Why do people think sharks are dangerous?
|
结合以上的课堂设计,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在:
1) 自主学习和“群学”模式。在“一读”文本时,学生首先通过快速阅读和分析理解,自主进行排序。接下来,针对排序理由的讨论是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把话语权让给学生。通过对段落顺序的判断,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质疑——思考——解疑,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得到了提高,也有助于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 细读文本和分享讨论。 “二读”文本时,学生的理解没有停留在表层,而是开始关注细节,对于海洋动物的特点也有了较深的理解。结合学情,教师提供的补充文本也旨在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当学生在课堂上分析,比较,举例,联想时,对说明对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对文本进行深度思考,逻辑思维得到了发展。
2. 问题“牵引”,问题“串联”,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虽然说明文重在陈述客观事实,但是理解说明文的过程需要学生辩证地思考,对说明对象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此时,就需要教师在认真研读文本之后,以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笔者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如下问题:
环节 | 问题 | 设计目的 |
引入 |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World Oceans Day? Why do we have World Oceans Day?
|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心存“困惑”或“怀疑”,催生学生探究的欲望。 |
二读 | What do people get from the oceans? How do people pollute the oceans? What do you think of ocean pollution? | 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发掘字里行间的深意。 |
三读 | Do you think World Oceans Day is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What can students do to protect the oceans?
| 和引入部分的提问呼应。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能力,并将课堂所学和实践生活联系。 |
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借助问题,促使学生通过阐述、交流、倾听来进行深度思考,对于海洋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学生不仅仅是回答了问题,更是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习多角度地看问题和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在说明文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行文内容,挖掘文本,寻找辩证思维能力和课堂的结合点。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提升思辨能力。
3. 创设情境,布置作业,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英语学习活动的三个层次为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其中,迁移创新类活动更多指向输出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因此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读后活动中体现较为突出。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学生基于所了解的事实,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课后,笔者创设情境,设计了一项活动:我校将举行“校园海洋日”活动,请学生四人一组,结合本节课所学,为本次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并制作相应的宣传海报。
笔者设计这项作业,是希望学生不拘泥于课堂,能将课堂所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这项活动既有语篇学习内容的迁移运用,让学生写下作为中学生,能对海洋保护做些什么;也有围绕主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大胆思考,发挥想象,解决问题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物的生态危机问题。在海报制作完毕后,笔者给予每一个小组展示的机会,并且让组与组之间互评,学生互相学习。
三、思维品质培养在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思考与建议
(一)设计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链
教师提问的类型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级。每个层级的提问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对于说明文教学而言,记忆理解类和运用分析类的问题是课堂的重点。在文本阅读环节,教师可设计记忆、理解类的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结构,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而分析类的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读后活动中,通过创造类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问题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到深,由低阶到高阶,由表象到内涵,逐步调动学生对文本的思考。每个问题的设计都应以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更高一层为目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3]
(二) 设计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1. 自主探究类活动。自主探究类活动指的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活动,如课前查阅资料、独立阅读和写作等。笔者设计的段落排序就属于此类活动。自主探究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培养。
2. 合作探究类活动。合作探究类活动是个体在自主探究类活动之后的进一步提高。如小组创编对话、小组讨论、小组项目等。合作探究时,学生仿佛处在一张信息网中。他们思维活跃,彼此补充,从而拓宽自己的思路。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比较和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或是完成自己的作品,有利于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笔者布置的课后活动中,学生按照合作——自主——再合作的模式开展学习,就是自主探究类活动和合作探究类活动的结合。
3. 反思评价类活动。反思评价类活动包括分享自己的感受,对他人答案的评价和质疑,以及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学习。如笔者设计的对于段落排序的质疑解惑,“校园海洋日”海报的交流和互评等。这类活动有利于在反思评价他人思考成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此外,教师不应只是执教者,还应该是学习者(learner)、诱导者(facilitator)和思考者(thinker)。
1. 在执教前,教师应作为学习者,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时俱进,设计基于学情,激发学生兴趣,且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活动。例如,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到除了学生熟知的塑料污染和化学污染,海洋还遭受着不为众人所熟知的噪音污染和光污染,并将此内容融入课堂。
2. 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的临场互动,教师都是整个思考活动的诱导者。[4] 例如,笔者用一个个串联起来的问题,引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过程,就是教师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
3. 教师作为思考者,尤其是创新思考者的身份应贯穿于课堂。在备课之初,教师积极思考,对课堂学生思维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进行预判,并做好提前的探究;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同时设计有创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师生间有效的思维碰撞。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结语
杜威说过,“我们要学习的不是思维,而是思维得更好”。也就是说教育需要做的是将“自然的思维转化为经受过检验的专业的思维能力。”有关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实践已经有很多。作为教师,需要去学习,积累然后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实践。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控制学生的思维。教师应“为思而教”,要让语言成为塑造学生思维的工具,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让课堂变成学生思维自由演绎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刘道义. 谈英语学科素养——思维品质[J]. 课程·教材·教法,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李晶,从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入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 中国教育学刊,2019
[4] 张韬,英语语法教学设计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形容词最高级“教学设计为例[J]. 教育参考,2020
[5] 上海教育出版社. 英语(牛津上海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