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英语学习活动,学是核心,教和评都以促进学为目的,要正确处理学生“学”与教师“评”的关系,教学评价往往起到关键作用。“评”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梅德明、王蔷,2018)。
同时《课标》提出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具体表现,每天都应发生在课堂中(王蔷、李亮,2019)。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学”、“评”三者关系,主题引领的整合式英语学习活动才能有效地开展,才能有效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听说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评价缺乏必要认识
一些教师的听说教学思维相对固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他们想方设法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框定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还有一些教师会因为较多考虑活动之间的衔接而忽视为教学活动设计相应的评价环节。以上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教、学、评三者在教学实施中的割裂。当前,听说教学常采用的评价方式就是在听后活动中请一两名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演讲,再由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现做简要评述。在这种模式中,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单一,这说明教师对评价功能和评价方法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
(二)对课堂评价预设不充分
教师在设计听力活动中,往往停留在“教师提供听力材料—学生完成听力任务”这一层面,没有聚焦语篇的主题意义,很少关注听力文本信息组织模式,容易造成学习任务设计的碎片化。教师如果不能吃透教材内容和正确理解学习任务的内在逻辑,那么就无法对学生“听到的”和“说出来的”内容做充分预设和设计相应的评价点,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对学生评价策略指导不足
由于缺少评价意识和课时限制等原因,在日常教学中学生鲜有机会进行自评或互评,即使有互评环节,教师也只是让学生投票选出这节课的“最佳演讲者”,而不是让学生具体阐述“好在哪里”。没有预设的评价标准,学生就难以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就只能局限在“good、excellent”等笼统的字眼里。学生如果无法学会如何评价,也就不能够认真去体会和欣赏同伴的口头汇报。
为了使目标、教学、学习和评价融为一体,实现无缝对接,教师可以围绕 “教、学、评”一体化学习活动观的三个核心来设计听说教学活动:一是充分认识教学活动首先是学,然后才是教;二是牢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三是确保评价以促进学习为目的。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担任旁观者的角色,少说话多观察,把课堂的主要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梅德明,王蔷2018)。下面笔者以一节课例来说明如何在高中英语听说课上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设计。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听说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的听说板块“Whose house is it anyway?”,语篇类型为访谈,主要介绍并分析了青少年分担家务的情况调查。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有一定的语用价值和教育意义。教师先引导学生听一位专家谈论她对孩子分担家务的看法,指导学生运用听前预测的学习策略,然后口头表述如何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最后对同伴汇报的内容进行口头互评。
(二)教学过程
1. 头脑风暴,激活已知:教师通过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列出他们所知的家务,并反思自己做家务的情况,由此引入话题,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口头表述做好语言知识的储备。
2. 聚焦问题,预测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提取第一段听力文本中的事实性信息,辨识对话双方讨论的主题,引出“孩子们不愿意承担教务”这一问题,并以此引导学生推测问题背后的原因。
3. 师生对话,分析原因: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第二段听力本文中说话人的观点,理解说话人的情感和表达意图,了解孩子们不分担家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通过创设“制定一张家务表”这一任务,教师将语言教学情景化、生活化,学生通过同伴间的交际互动,促成在真实语境中实践迁移和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5. 生生评价,反馈促进: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维度评价量表,进行小组口头互评,判断同伴口头交际任务是否达成,实际生活问题是否能够有效解决,同时也形成了自我评价。
(三)听说教学评价设计
1. 基于听力文本组织结构预设评价重点
听说教学活动设计的第一步是研读听力文本,正确归纳梳理出听力本文中信息汇集的特征,准确找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应关注的重要信息。从这篇听力文本的信息汇集特征来看,它的文本组织结构是“问题—原因—解决”,即“孩子们不喜欢做家务—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做家务—如何培养孩子们做家务的习惯”。从中教师可以确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原因—解决”。
第二步是亲自听录音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听力不同于文字,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连读、弱化等现象会影响学生获取信息的效果。通过听录音并试做练习,笔者发现而“原因—解决”部分所对应的内容都位于第二段录音,这段录音中多为长句,内容以观点为主,信息量较大,细节不易掌握,教师预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提取重要信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搭建相应的脚手架。因此,在实施教学环节三“师生对话,分析原因”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回忆第一段录音的最后三个设问:What does this mean? Are kids lazy or just too busy? Should parents ask them to do more?,并复听这三个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后面专家的话,推测专家会谈及哪些内容,完成心理预设,帮助学生在后续听力活动中抓取主要信息。
第三步,教师预设教学中需要关注的评价重点,并设计必要的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整个听力文本的组织结构,深入对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并用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在板书上。基于本节课的听力文本分析,教师将“问题—原因—解决”这三个部分之间的转换点设为评价重点,并设计了以下引导性问题(见表1)和结构图(见图1):
教学环节 | 提问时机 | 引导性问题 |
聚焦问题,预测原因 | 完成听力练习2之后 | What do these facts mean? 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
师生对话,分析原因 | 完成听力练习3的第1~2空之后 | As you can see, according to Marlene, what i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re kids too lazy or busy? |
师生对话,分析原因 | 完成听力练习3之后 | What measures does the speaker suggest parents take? As a part of the family, what should children do to help around the house? |
表1:引导性问题
图1. 课堂板书:听力本文组织结构
2. 基于课堂进程动态实施评价活动
为了使这堂课的“教与学”活动顺利有序地推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动态来实施评价活动,以此来了解和监测学生表现。为此,笔者将过程性评价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结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作为评价活动的参照点。
1)听前“头脑风暴,激活已知”:Students do a survey and report the results of their survey.
① 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do household chores regularly?
② How often do you do household chores?
③ Which of the chores do you help do at home?
④ Why don’t you often help with the household chores?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平时做哪些家务和做家务的频率,实施语言身热和情感热身。这个活动也是一种前测,学生报告的内容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对已有的认知图式和情感态度,比如:他们掌握了哪些相关语言知识?对于做家务的态度如何?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激活学生对“家务”的认知图式,以旧促新,有效启动学习活动。
类似的活动还有:在听完第二段录音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做家务的其他好处”,旨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调动自己的已知语言知识和经验,同时向同伴学习相关的语言表述,为后续口头表述做铺垫。
评价设计: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倾听学生的话语表达,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维认知,判断学生对做家务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以及能否完成后续的口头输出活动。
2)听中“师生对话,分析原因”:Students listen for the speaker’s opinions in terms of the three aspects and take notes of the main contents. 此环节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解说话者的观点,即做家务的好处和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
评价设计:此环节评价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完成听写任务后,先对拼写和语法进进行自我修正,然后进行同伴互评,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核对信息是否一致,是否需要增减,是否记录了无关的信息等。随后教师通过和学生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厘清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说话人的态度和意图。最后,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正确答案,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笔记。
3)听后“创设情境,解决问题”:Students make a chore chart,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the reason, and report to the class based on their discussion.
这是一个口头输出活动,要求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来制定一张家务表,说明做这些家务的好处并阐述理由,由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口头说明。在小组讨论开展前,笔者让学生辨析以下两种表述的区别:vacuum the floor和vacuum the floor of the sitting room every Saturday,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家务表的书写格式,由此引出家务表的评价标准“achievable and practical”。
评价设计:这个环节不仅能检验学生是否理解该评价标准,而且也让学生参与到了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同时,学生在口头汇报时,其他同学除了可以基于此标准进行评价外,还可以根据教师设计的互评表(见表2)从内容合理性、语言规范性和演讲风度等维度实施互评。评价表中以定性评语为主,旨在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观察,通过比较来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学会欣赏和鼓励他人,实现生生共同促进。
上述评价活动给了学生明确的努力方向和行为依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评价的接受者转变为评价活动的参与者,逐步适应从“学习主体”到“评价主体”的身份转变,更能帮助教师观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表2. 小组互评表
四、结语
“教、学、评”一体化的听说教学设计即需要通过情景化、生活化,引导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和课中的实时评价,巡视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他们帮助,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听说学习的体验。因此,英语教师要不断增强“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提高教学评价素养,通过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提升课堂即时反馈能力,随着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如教学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评估者等,有效地调控课堂中“教、学、评”三者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梅德明,王蔷.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S].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蔷,李亮. 2019. 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 [J]. 课堂教材教法,39(5): 114—120
赵月霞.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与思考 [J]. 英语学习,2021(9):5.
听力文本
第一段录音:
Presenter: ... and so please welcome child psychologist Marlene Knight, author of the book called Whose house is it anyway? She is going to talk about sharing space and responsibilities with our children.
Marlene: Thank you very much ... OK, so I'm going to start with household chores. In some homes,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often argue about chores and who should do them. Let's look at some strange but true facts. ... A recent survey of 11-to 16-year-olds found that 35% never prepare meals, 63% don't do the ironing and 75% never load a washing machine or clean the bathroom. Many children …. girls and boys ... don't even make their bed before they go to school. What does this mean? Are kids lazy or just too busy? Should parents ask them to do more?
第二段录音:
Marlene: Some people point out that today's kids have more homework and have less time to do jobs around the house. Teenagers in particular won't have much energy since their bodies and brains are developing very quickly, and that can be tiring ... Kids also say, "It's not my house. Why should I clean it?” Well, they use it, and if they don't learn how to do basic chores like cooking and cleaning, how can they look after themselves when they leave home? Helping with chores is training in basic survival skills. It's also a good way to remind children that they ar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themselves -- the family. And, by giving them some responsibility, you're also telling them that you trust them, and that increases their confidence. But it's tricky to get children to do chores.... And most kids only like to do things that help them or give them something back immediately. The best way to deal with this is to make some house rules, and also point out some of the long-term benefits: studies show that children and teenagers who help around the house are happier and have better family values. When they take out the rubbish, lay the table or clean the floor, they are actually learning how to become more helpful members of society. So, my message today is this: don't teach your children to be lazy. Start good habits early, and help them become good and responsible citizens in the future.
学生学习任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