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荣辱,树理想,促成长”
——长桥中学初二年级主体性德育实践活动案例
背景分析:
初中学生进入初二年级,面临着人生重要的转折期,他们由少年迈向青年,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传统的方式是在初二年级的春季社会考察活动中安排一个“十四岁生日仪式”,以激发学生青春的豪情,积极向上地展开自己人生的新一页。以往的生日仪式,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在笑过闹过之后,留存的记忆不多,因此产生的教育效果也就不甚明显。这一次的生日仪式,我们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将仪式的地点定在了南京。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背负着华夏民族太重的光辉和耻辱,被做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学生因交通比较便利,各大高中都选择南京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场所,但作为初中学生年龄尚幼,老师学校承担的责任义务不能不说是更为艰巨。在家长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爱护下长大的孩子们,他们自理能力差,责任心淡漠,普遍比较自私,更不用说合作、交际的能力。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初二这个重要的转折期,在即将投入初三紧张地备战中考的阶段,我们想在孩子们四年初中生涯中留存一份镌入心灵的记忆,使孩子们在人生的起点上将这重要一步迈稳、迈实,我们决定要开展此次活动。我们确立了“明荣辱,树理想,促成长”的九字目标,计划用南京这座鲜活的城市,用华夏民族的历史,净涤学生的心灵,唤起爱国的激情,肩负起兴国重任,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也增强自理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增进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活动形式及实施策略:
一.前期准备:
1.
2.
(1)宣讲本次活动意义——为了让大家迈好青春第一步,郑重告别儿童时代,特举办这样一次有意义的集体生日活动。南京是江苏省会,为历史文化名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教育资源,许多家庭难以实现全家出游的愿望,经报教育局批准,拟于4月29、30日成行,费用300元内。
(2)宣讲活动内容安排:游览中山陵、中华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举行14岁生日仪式和入团仪式。
(3)宣读《心灵有约》学生给家长的信。为仪式上“给家长的一封信”作铺垫。
3.
4.
5.
(1)年级组长:
A.布置学生进行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小组合作完成,资料分为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历史文化三个版块,以文稿、幻灯片等方式展示。
B.布置历史、政治老师在课堂渗透上述内容。
C.发告家长书:提醒完成给孩子的一封信;告知行程安排及注意事项。
D.给出行学生准备思考题:如中山陵的台阶数、门匾、题字等;秦淮河的文化;上海、南京印象比较等。
E.加强对学生文明、守纪、守信、合作自主管理的教育渗透。
F.分配房间,4人1间,2人一张床,推选室长;分配餐桌,10人1桌,选桌长;回信的信纸、信封、邮票由各班自备。
G.考虑考察评价指标及成果展示方式。
(2)政教主任:
安排行程。安排活动中的校领导讲话。确立本次活动主题。
(3)大队辅导员:
准备入团仪式及生日仪式所需物品。培训活动中的主持人及学生代表。
6.
7.
8.
9.
10.
11.
12.
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南京的资料。年级组宣讲活动评价方案、注意事项。政教处进行总结、补充。
二.中期过程:
1.启程。
2.用餐。中午时分,巴士抵达南京,全体人员在中山陵门口用集体午餐。用餐的整个场面秩序井然。餐厅内的桌子上摆放着序号牌,学生们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十人一队,由小组长带领着迅速进入餐厅,找到相应的餐桌编号。同学们坐在圆餐桌前一起用餐的机会难得,大家显得特别高兴,也特别谦让,此时的小组长俨然一个小家长,忙着为大家盛饭舀汤,真是其乐融融。
3.活动第一站:中山陵。面对着白砖蓝瓦、气势雄伟的中山陵,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向至高点进军。各个活动小组或拍照留念,或观赏陵园风景,或察看历史遗痕,或记录先生事迹。走过“博爱”坊,默念细想“三民主义”,瞻仰孙中山先生那一坐一躺两座石像,同学们已把先生一心为人民,振兴民族的思想镌刻在心。
4.活动第二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29日下午,南京城艳阳高照,气温达到了31摄氏度。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俗称万人坑,这里纪念的是被日军残酷屠杀的30万军民。就在烈日下,大家仔细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沉默了,哀伤和愤怒交织在心头,全然忘记了火辣辣的太阳正灼在脸上,此时此刻谁能道得尽大家内心的复杂情感。在反映当时屠杀情形的大型雕塑组前,在墓坑中那一具具发黄的骸骨前,在一张张真实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前,同学们默默地伫立着,有的被震惊了,有的甚至握紧了拳头。看着眼前的一幕,老师们知道我们天真活泼的孩子此时也油然而生一种保家卫国的情怀。
5.活动第三站:夫子庙、秦淮河景区。吟罢《乌衣巷》,同学们来到南京最繁华的夫子庙、秦淮河景区。沿着秦淮河漫步,岸侧石壁上的名人像仿佛在对游人诉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文化荟萃之地随着改革开放变得更具魅力。同学们纷纷感叹昔日达官贵人才能居住的场所,如今已成了大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6.举办十四岁生日仪式。晚餐结束后,同学们稍适休息,宽敞的餐厅被布置成了一个庄严会场,一个特别的生日仪式即将开始。熊熊的火炬映红了孩子们兴奋的小脸,那略带稚嫩的脸庞上闪现出理想的光芒。主持人带着大家呼号,同学们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在呼号声中,同学们热血沸腾,更明白了肩头的责任,理想就在此刻放飞。同学们准备的节目和游戏精彩纷呈,到处是欢乐的笑声。最值得一提的是阅读家长来信这一环节。读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来信,不少同学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在这个时刻,孩子们都长大了,成熟了。
7.住宿。晚上入住南京大桥饭店,虽然遇到个别房间客人没有退房而导致的房间紧缺的情况,但师生们充分发扬了谦让的美德,个人服从集体,迅速地做好了调整,使孩子们及时进入卧房开始书写给家长的回信。在规定的时间内,班主任收齐了所有孩子的信件。这些信件将于第二天由南京统一寄往上海,试想,当爸爸妈妈收到孩子的这份信时,又会是怎样激动的心情。
8.活动第四站: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
9.活动第五站:中华门。来南京之前,这座有名的瓮城就令同学们倾慕不已,早就盼着一睹为快。古老的城墙经历了多少战争的洗礼,它是历史的见证,它更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将激励着我们的后代子孙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10.归程。用毕午餐,全体师生驱车返回上海,辛苦了两天的同学们满载着收获沉沉进入梦乡,巴士安静地奔驰在高速公路上。
三.后期交流:
1.家长及学生书信交流。家长与学生的书信中不乏感人之作,有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盼之情,也有孩子对父母的感激与理解。在征得家长和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各班推出佳作,布置展版,进行展示。
2.开展关于“南京行”的电子小报、征文、摄影比赛活动。(出行前预先布置好)
各班搜集作品——展版公示——学生自主评选——颁奖
3.评选优秀活动小队。
每班评选一支优秀活动小队进行奖励。评选过程:利用班会课时间,先让各小组交流此次活动的收获,总结经验与不足,再由各小组组长进行班级交流,最后进行学生自主评选。评选出的小队,就自己小队的成绩与特色,准备电子文稿,进行年级交流。
实施效果:
此次活动历时两日,同学们收获巨大,主体性德育效果显著,在此,叙两个细节以证:当学生进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一具具惨遭杀害的枯骨时,大多数学生都神情肃穆,不发一声,但也偶有不协调的声音:“真吓人,拍两张照片回去吓吓别人。”此时,不等老师来教育,边上立即有同学站出来制止:“你还是不是中国人!”听到这话,老师也深为感动。可见,此时同学们心里膨胀着爱国激情,他们正视民族的历史,牢记民族的耻辱,也深深感受到自己肩头的兴国重任。这比学校里老师反复的说教、每周的升旗仪式,以及中学生守则里第一条“热爱祖国”的教育都有力得多。再如,在生日仪式上阅读父母来信的那一幕,不少同学都一边看着信,一边默默地流泪,有的同学甚至泣不成声。在那一刻,孩子们都感受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对他们的殷殷期盼,也感受到自己对父母、对家庭的一份责任。谁说现在的孩子很冷漠,谁说现在的孩子难以走入他们的内心,只要找到好的形式,找到合适的教育载体,就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大门。在此次活动中,“明荣誉、树理想、促成长”这九个大字得到了落实。在用餐、住宿和活动中,学生团结合作,谦让互助的良好品质也得到培养。各方面的感情也更为融洽,整个团队显得其乐融融。返沪后,同学们在征文中纷纷感叹:“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次南京之行!”
分析与反思性总结:
我校安全顺利地开展了此次德育活动,并有效地落实了德育计划,其原因如下:
第一.在出行前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与计划。调动学校的每一个部门,关注到每一个细节。我们深知,这次的德育活动成功与否,安全是第一前提,在班主任会、学生大会、家长会等各大会议上,我们开展了安全教育,提醒注意事项。整个年级实现层级管理,建立安全通讯网络,并充分做好突发事件的安全预案。在出行前,将我们的队伍训练成一支文明守纪的队伍。从年级到班级,再到各活动小队,各负责人充分发挥作用。用餐有桌长负责,住宿有室长负责,全部安排到位。使得我们的整个出行过程得以有序地开展。
第二.利用学生内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恰当的形式开展了此次德育活动。初中学生学习繁忙,始终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他们渴望走出校园,走出家庭,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去外面的天地试飞。当学生得知此次社会考察的地点是南京,并历时两日,可以在外住宿,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自发地搜集有关南京的资料。在年级大会上,本拟史地老师讲解南京知识改为由学生自己进行南京资料搜集的展示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南京的相关知识,他们从未去过南京,却已对其历史及概况如数家珍。学生这种主动参与的激情,为德育目标的初步落实奠定了基础。
第三.活动中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教育,少了平日里老师的说教和指挥,收到了更好的效果。在南京这座城市浓浓的爱国情怀熏染下,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将社会主义的道德观,荣辱观纳入了自己的道德思维活动中。活动中重要的仪式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气氛特别好。此次活动中有两个重要的仪式:十四岁生日仪式及雨花台前的入团宣誓仪式。学生中的主持人、发言的代表及工作人员,在校内经过大队部的培训,活动成了他们展示的舞台,老师也只是其中的参与者。我们的仪式时而庄重,时而诙谐,时而严肃,时而轻松,与会的每一个人都融入其中,从老师到学生都得到了教育。此次活动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同吃、同住、一路同行,其间也不乏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但它不同于传统的任意的无节制的教师权威,师生间是一种“你与我”的主体间关系,而不是上下级、主被动、主客体的关系。这样的形式更利于学生接受,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
此次活动是一次新德育模式的尝试,是一次有益的主体性德育的实践。实践证明,主体性德育中充满着对成长中的人的爱护与尊重,对人的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肯定,体现着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实质与精要。在今后的德育活动中,我们要继续贯彻这一新的德育思路,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充分、更有效地开展起来。
长桥中学政教处、初二年级组
整理执笔:苏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