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汇德 > 德育管理 > 学校主体性德育实践案例
樱花园小学

让学生主动成为学校的主人

    ——樱花园小学少先队代表大会

一、      背景分析:

随着时代的变迁,少先队活动逐步向着活泼、有趣的方向发展着,随之而来的是几乎所有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开始产生一种想法,那就是少先队活动就是给学生玩的、给学生活动的,当然产生的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在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学校为了片面的追求活动的可看性、娱乐性,把大队部活动都搞成了游艺活动,这样的活动的确看上去非常的热闹,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非常的大,但是这样一来少先队活动的严肃性就丧失了很多,当然我们也并不是反对让少先队活动具有快乐、活泼的形式。

少先队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的梯队,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组织,它的性质就决定了它本身是具有严肃性的,因此,我们学校在组织少先队活动中,不但要对广大的少先队员具有吸引力的同时,注重少先队活动的严肃性这一问题。

近两年来我校在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少先队活动的严肃性,在把少先队员紧紧吸引在少先队组织周围时,还能主动的参与到少代会、学校的管理、大队集会等等严肃的活动中去,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都明确少先队活动不但是很有趣、很好玩的,而且还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少先队活动也是非常严肃的,从而达到发展学生主体性德育的目标。

二、      组织形式:

两年来我校少先队代表大会始终受到校领导的重视和积极的支持,每年的少先队代表大会都是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上,努力争取把少先队代表大会开成由少先队员参与学校工作的舞台。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筹备阶段:

(1)    首先由学校大队部民主商议少先队代表大会的具体议程,确定今年我校的议程为大队委员竞选和少先队代表大会。

(2)    在通过大队委员在各中队中开展宣传,通过全体少先队员的集思广益,再确定议题为“好习惯idea”,主旨是为学校行为规范评比和检查出谋划策,从学生的角度为学校这一工作想办法、提建议。

2、准备阶段:

(1)    各种中队在中队辅导员的指导下选举产生本年度参加少先队代表大会的代表,同时进行中队的编队改选并选举出各中队的大队委员候选人提交大队部少先队代表大会组委会审议。

(2)    在获得大队部审议通过后少先队代表大会代表开始准备提案,提案要求各代表在对周围同学进行调研和听取意见后,针对要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或者建议,并且必须获得五位以上少先队员的签名后才能提交少先队代表大会组委会。

(3)    少先队代表大会代表们提出的提案交由校行政会议讨论,并给出答复。

(4)    各中队选出的大队委员候选人在公示三天后,开始填写大队候选人登记表并开始准备竞选演讲的材料,同时准备自己在竞选时的才艺展示。

3、实施阶段:

(1)    我校少先队代表大会在大队辅导员的指导完全按照区少先队代表大会的模式进行,把大队集会中出旗、三级报告、团组织和儿童团致贺词、大队主席进行年度总结、呼号、退旗等等过程完整的进行一遍,让所有的少先队员都能感受到少先队活动中严肃而又庄重的气氛。

(2)    大队委员候选人在所有少先队员的注视下进行自己的竞选,无疑对他们来说是一次考验,就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真正看出一个学生的素质,在竞选同时大队委员候选人还进行了才艺的展示,让所有少先队员都知道了我们学校的大队委员都是多才多艺的,树立了大队委员的威信。

(3)    针对少先队代表大会代表们提出的提案,校行政会议商议后由胡校长在少先队代表大会进行答复,并且无论提案的内容如何都进行了详细解释,让所有少先队代表大会代表们都觉得自己的提案是受到了学校的重视的,从而鼓励了所有的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学校工作的信心,树立了成为学校主人的决心。

4、公示阶段:

(1)    把少先队代表大会代表提案以及学校领导的回复公示在学校公示栏中,让所有的少先队员都能近距离的感受到少先队参与学校的工作,让所有少先队员都有一种成为学校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    同时把少先队代表大会上选出的大队委员材料进行公示,让所有少先队员能够进一步的了解新一届的大队委员,以利于新大队委员今后开展工作。

三、实施策略 

现代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存在于教育的世界中,并让教育世界成为人创造有意义的"生活世界"。根据这一理论,主体性德育应更多地倡导学生的"自主建构",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需要、现实状况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生活方式。

在少先队管理中我们发现,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几个队干部包揽的旧的管理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多数学生的主动发展,不利于民主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我们组织老师们学习新课标的理论,转变观念,实行“民主管理”,鼓励学生人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让队员们通过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参与提高自我,实现学校的教育目的,检验学校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效果,进而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

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没有主体的参与,道德就没有意义。仅仅靠外力改造和“客体制约”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上应通过学生个体的“内化”成为自愿自觉的行为。主体性德育正是尊循“教学做合一”的规律,它首先考虑学生的道德需求、道德情感、道德体验,以践行促养成,以体验促内化。引导学生个体精神的升华,敦促道德主体的自我完善。

四、            实施效果及反思: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同样也应是我校少先队工作的主旋律。少先队要以新时代人的素质为大背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获得体验、提高认识、养成习惯,形成良好道德、提高能力。

主体性德育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尊重人的自身成长规律的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实践。首先,它表明了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已从服从、适应的层次提升到了自主、超越的层次。人们逐渐认识到,道德乃是人探索、认识、肯定、发展和创造自己的一种积极手段,而不是一种消极防范力量。道德原则能否对主体的选择产生影响,能否对其行为产生约束作用,关键在于主体是否自觉接受这一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讲,道德主体乃是自身道德原则的真正确立者和创造者。其次,既然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由此,也就必然要求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如果道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借助自身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那么,道德教育的目的就不应是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某些规则,而是要鼓励学生接受理性的自我指导与自我决定;如果说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的理智和思维参与的过程,那么,就势必要抛弃传统的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等反理性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理性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一句话,没有学生主体的自觉自愿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

德育模式的建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校和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途径,实施一定的德育内容,就可能形成某种德育模式。主体性德育模式就是承认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人成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的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根据人的需要和个体自我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划各种德育活动,通过激发人的主体意识、发展人的主体素质、提高人的主体能力,促使个体完善主体人格、塑造主体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去适应社会、改造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