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德育成果
引导之道,润物无声

你是做什么的?

老师

你是老师呀,在学校怎么运用引导技术?

2016年开始接触引导技术,参加培训的大多是HR、自由培训师、企业内训师、教练等职业的人。上述的对话,已经被问到过很多次了。起初,只是单纯的喜欢而已,喜欢温馨、和谐、安全的场域,喜欢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的讨论。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想把这种氛围带到自己的班级和信息科技的教学中。我在学习引导技术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思索、探索、尝试如何把引导技术运用于学校的班级管理和信息科技教学中。

 

一、惊讶于引导的工具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惊讶于各种引导技术的工具,这些活动的形式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充满着好奇,比如:漫游挂图、开放空间、世界咖啡、欣赏式探询等。工具的名字听上去就很高大上,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场面也很活跃壮观。

在班主任管理中,学生对午餐问题意见很大。我利用引导技术工具---漫游挂图,让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老师、学生、厨房师傅、家长),分别对“如何让学生喜欢吃午餐”提出一些建议。本组写完后,可以到其他组,查看其他组的建议,在同意的建议后面打勾,也可以在其他组的建议后面做补充。最后,回到本组,查看其他组给本组提出了什么更好的建议。这个环节,除了让学生能够提出“如何让学生喜欢吃午餐”的可行性建议之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去看到同一个问题,会发现问题并没有自己想的这么简单,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信息科技课堂中,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我也把学生分成了3组,每组编写一道编程题目,并讲解给其他组听。但这个环节效果不佳,因为课程只有40分钟时间有些短,而且每个班级有30人,人数有些多,围在大海报周围,看不清楚。在拓展课上,人数少,二节课,可以尝试一下。

引导工具运用于教学中,对于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题目和学科,可能效果不是很好。对于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的问题,是非常适合的。同时对于时间有限人数过多的场合,引导工具的效果也是不好的。如果人数多,时间需要很宽裕,才能讨论充分,效果才会好。如果人数少,时间多,讨论充分,效果是极佳的。

作为新老师,没有足够经验,引导技术的众多工具,给了道和术中层面上的支持。

 

二、小工具也有大效果

    引导技术的工具,如果要做充分,至少要1-2个小时,对于半天或者1天的培训来说,1-2小时不算长,但是运用于教学中,只有40分钟一节课,如果要使用引导工具,时间显得有些不够用。难道引导技术只适合于企业吗?有没有适合教学的引导小工具?

直到我看到了芬兰引导大师Pepe《从困境走向成功》这本书,书中提到了一个小的引导工具,个人-小组-团队(me-we-us)。作为老师,我们也经常使用或者看到过这个教学环节。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几个人一组分享,最后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观点。

在小组讨论中,内向的学生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自己的观点容易被其他同学影响,形成一边倒的倾向。而me的部分,提供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we的部分,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更多的想法。几组同时进行,每个人都能发言到,也节约时间。最后us的部分,大组分享,让每组的想法都被听到。

我在《人机交互》这课中有使用到me-we-us这个引导小工具。课前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在成人的陪伴下租借共享单车,并填写共享单车租借流程的学习单。课上让学生2人一组,分享自己的使用过程。最后找同学分享和补充不同共享单车的租借流程。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体验,在分享中,学生能够了解其他牌子的共享单车是如何使用的。

芬兰引导大师Pepe《从困境走向成功》这本书,书中提到的另一个非常实用的小工具---点子交换。鼓励参与者去别人的想法。这让我想到了,在Scratch的官网上,有三个关键词想象、编程、分享(Imagine, Program, Share),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官网上,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作品。同时,网站除了提供作品的源代码之外,还允许其他人改编这个作品。

无论是引导技术,还是Scratch的Share,理念是一样的,鼓励大家分享,并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想法、创意、解决方案等。

我在《人机交互》这课的最后环节,用到了点子交换。我先让学生2人一组,畅想2.0版本的共享单车会有哪些人机交互的功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接着,让同学找其他小组,互相介绍自己组设计的2.0的共享单车,如果听到哪些设计很赞的,可以记下来,看看是否可以添加到自己的设计中。最后大组分享,非常惊叹于学生的创意。

随着不断的尝试,觉得引导技术中的小工具非常适用于教学中,在某些需要大家讨论、交流的环节使用引导小工具,能够使讨论的效果更好。

 

三、善用家长们的智慧

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都尝试和使用了引导技术,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临近家长会,想给家长们来一次不一样的家长会,这次使用的引导工具是开放空间。

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OST)是创造出一个可以互相讨论的平台,对未知开放,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集思广益,解决冲突,达成共识,做出行动决策。这一方法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处理极其复杂的问题与事物,也被广泛运用于组织发展与创新激发。

为什么会想到用开放空间呢?在真爱梦想的培训中,引导师带我们体验了一次开放空间。当时,我做了问题的发起者,摆着摊位,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校长、局长们给我出谋划策。大家对于“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引导技术呢?”这个问题,给出了很多建议,让我从多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比如是否中立、平等,班级团建,课堂小环节,班委开会等。在这次开放空间的活动中,让我更加了解开放空间是个非常好用、有效地工具,通过大家的智慧,给到问题的发起人很多建议和不同角度的思考。我特地买了哈里森.欧文 (Harrison Owen)的《开放空间引导技术》进行学习。在非教育的领域尝试了几次,效果很好,大家参与度很高,每个人都能从开放空间这个环节中,获得自己所需。

以下是我针对家长会做的开放空间案例:

1.    家长会的困惑

我所任教的班级为境外部,学生和家长正面临申请国外大学的压力。而我对家长提出来的问题,比如是找中介还是自己申请?申请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我没有办法回答,但是我知道有些家长做了详细的“功课”,他们了解得比我更多。所以我尝试用开放空间的方式,带领家长进行讨论,用家长们的智慧解决家长遇到的问题。

2.应对策略

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OST)是创造出一个可以互相讨论的平台,对未知开放,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集思广益,解决冲突,达成共识,做出行动决策。这一方法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处理极其复杂的问题与事物,也被广泛运用于组织发展与创新激发。

正处于升学阶段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如何申请学校,孩子选择哪个专业。但对于没有带过高三的笔者来说,要回答家长的这些问题,确实有些困难。所以运用开放空间技术,让家长自己提出关于班级、学校、学生等相关的问题,然后其他家长给予回复,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答,而不是靠班主任一个人的智慧和经验。

3.具体实施过程

(1) 准备工作

把所需要的椅子围成一个圈,中间放盆花、圆形布,圆形布上放所需要的物品(A4纸头、粗笔、细笔、N次贴、大白纸等)。家长一踏进门就会立即觉察到自己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环境,安静地排排坐的旧有习惯就会被大家置于脑后了。在大白纸上写开放空间的流程和原则。

(2) 介绍流程和原则

四大原则:1)出席的人都是对的人:不用关注有多少人加入你的议题探讨,或是谁加入,而是关注互动的质量及通过对话创造出的新意。2)任何发生的事情都是当下所能发生的事情:要放下那些“应该如此、可以如此、也许如此”的想法,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担心未发生的事情,而忽略当下正在发生着的惊人的事情。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所有的一切就只有当下。3)不管何时开始都是对的时间4)该结束时就结束:如果原定40分钟的讨论,20分钟就讨论完了,那就结束吧,不用拖到40分钟。

双脚法则:在会议进行期间,当任何人发现自己在某处没有获得学习也没有贡献时,他必须运用双脚,走到某个自己可以学习和做出贡献的地方。

贡献者:1)蜜蜂:代表了不停在各个摊位间穿梭,提供贡献的人。2)蝴蝶:代表了从未真正参与一个摊位的讨论,他们创造了休止的中心,他们享受宁静,或是进行着某个新的、尚未被探索过的话题讨论。

(3)提出问题

先让家长想一下自己想要提出什么问题,也可以和旁边的家长沟通交流下。提出的问题是关于学校、学生、学业、教育相关的问题。把问题写在A4纸上,然后到中间,描述下问题,“我是xxx家长,我的问题是xxx”,把纸贴在墙上。以此类推。最后询问下家长,贴在墙上的问题,是否需要归并。

(4)讨论

提出问题的家长,我们这里称为摊主,把问题、摊主、参与者、讨论内容写在大白纸上。在教室中找个自己喜欢的位置,粘贴大白纸,等待其他家长光顾摊位,提供他们的建议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摊位没有人讨论的情况,不用担心,之后会有人来讨论的,或者在补充环节也会有人补充的。有家长在摊位外开始聊天,也要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他们扮演者蝴蝶的角色,给讨论的环境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5)补充讨论

讨论完之后,摊主把大白纸放在圆圈的中间,大家浏览下讨论结果,再做补充。在讨论过程中,摊主没有参与其他组讨论,或者有些家长只在几个摊位做出了贡献。此时,把所有问题放在地方,大家可以把所有的问题和答案都浏览下,会激发更多的想法。

(6)摊主发言

摊主站在自己的大白纸前,其他人插空站。摊主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做一下总结。其他家长听到摊主总结后,又会激发其他想法,可以再做补充和简短交流。

(7)总结和感谢

每位家长概述下今天的收获。最后,让家长站起来,看着圆圈里的所有人,感谢在座的每一位家长的贡献。

4.家长会的收获与反思

相信参与者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前都是老师回答家长的提问,这次家长们自己互相贡献自己的看法。比如:如何培养孩子成为淑女/汉子?刚开始没人回答,补充环节和总结环节大家提到,孩子做自己就好,展示出自己原来的样子。比如: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最后讨论到,家长和孩子沟通不好,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没有和家长说,可以通过和孩子关系良好的第三方来和他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比如:如何让孩子少玩手机?最后讨论到,玩手机只是表象,主要是让孩子有动力去学习。通过和孩子的讨论,让孩子自己做出使用手机的约定。让孩子不玩手机,家长自己也离不开手机,榜样的力量也很重要。比如:申请学校是找中介还是自己申请?在总结环节,大家提到,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先问问孩子想要自己申请还是找中介帮忙申请。

这次运用开放空间技术,举办了一次不一样的家长会,创造出一个家长们可以互相讨论的平台,对未知的高三种种困惑和担忧,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倾听其他家长的意见,从而集思广益,解决自己的困惑和焦虑。让家长们交流更加深入,思想碰撞,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了家长目前比较关心和担忧的问题。

 

四、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和超越

作为信息科技老师,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本学科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学生在某些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是要超越我们的。作为新班主任,面对着新一代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约束、张扬个性的学生,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学生非常有能力有才华。

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愿意分享自己知道的知识,愿意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呢?随着引导技术学习的深入,慢慢觉得,作为引导者的状态比工具要重要的多。所谓的,引导技术的众多工具是的层面,而引导者的状态是的层面。

老师虽然不能像引导师那样保持绝对的中立,但是可以做到的是,保持不批判的态度。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关注、被关心、被尊重、被重视。当我们怀着这样的态度,和学生相处,我们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不一样。

以前的我,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质疑,我会觉得很尴尬,没有面子。但是现在的我,会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这种事情。会很开心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思考,鼓励学生给大家分享下自己知道的知识。以前的我,当我宣布一个决定,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时,我会不理会,“我是班主任,我说了算”的心态。但是现在的我,会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这种事情。让我觉察到,是不是我又自作主张了,我是不是应该做个民意调查,听听大家的意见。当我抱着开放的心态,去处理班级和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不在那么慌张和手足无措,拥抱意想不到的变化,拥抱学生们的超越。

 

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当年更加有个性,更加有眼界,也更愿意表现自己。运用引导技术提供的各类工具和引导所需要的开放、公平、不批判的状态于教育教学中,创造温馨和谐安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鼓励学生创意无限,老师提供他们成长所需的平台。

责任编辑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