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语文
引导学生高品质课外阅读的有效探索

引导学生高品质课外阅读的有效探索

上海市徐汇中学   陆亿春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必须坚持大量课外阅读。但是,很多学生尽管阅读量大,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却不明显,可见语文素养仅靠阅读量是无法提升的。“只读不思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那无异于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1]所以,要落实“真实的阅读”[2],除了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更要引导学生高品质课外阅读。

引导高品质课外阅读,首先要有两个“前提保证”。一个人喜欢阅读是与生俱来的,幼儿哪怕不识字,也喜欢听故事就是证明。但为什么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孩子慢慢丧失了本能,或只喜欢浅阅读?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孩子缺乏选择读物的自由,导致不喜欢阅读;二是孩子缺乏自由支配的时间,导致没有精力、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高品质阅读,阅读仅仅是为了消遣放松。所以,要进行有效的阅读的前提保证:一是少指挥多指导,保证孩子有充分的读物选择权;二是少布置重复低效作业,保证孩子有沉浸书本的一整段时间。

其次,还应明白何为“高品质阅读”。按照美国学者阿德勒的说法,“阅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超越读者理解力的阅读。你一页一页地翻过去,就能毫不费力地完全理解,书上的文字往往只是表达了你与作者相遇之前就具有的共同认识,或者是一些资讯。一类是能够提高理解力的阅读。即需要读者思考和探究的阅读,书中的内容超出了读者水平,只要通过研究和钻研,才能逐步从茫然不解到茅塞顿开。”[3]显然,“思考和探究的阅读”才是高品质阅读。

实际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至今普遍存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究,不会自主学习,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长时间停留在“粗阅读”层面,把感知作品内容作为阅读的终极目标,缺少对经典作品的领略和关照,根本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且操作简便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三个抓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文章内容不同,其实鉴赏角度基本相同,无非就是从作品的语言、写作手法、篇章结构、思想感情和主题意义等方面进行鉴赏。不妨借用中考语文对作文的评分标准,指导学生以“中心与材料”、“思路与结构”、“语言”为三个抓手进行鉴赏。

“语言”是最直观可感的,可以先从这方面入手。鉴赏就是要读出语言的美,读出句中的情,读出作者的深意。指导学生尤其关注有修辞手法的语句、表现人物动作情态心理的词语、句式语序标点等。以李娟的《一个普通人》为例,这篇千字短文由于语言质朴不华丽,被学生认为写得很一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有修辞的语句,如“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这句话用词虽极其普通,但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牧民非常信守承诺,极其看重信誉(还同时用了叠词和对比,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还可引导学生关注相似用词或句子,如“⑥可是,那个老账本上的所有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几年。⑦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家伙的下落。”第⑥段中用“这个人”,是因为“我”认为这个人是会来还债的,而第⑦段中用“这家伙”是因为“我”认为他是存心赖账的,这两个词看似表达一个意思,但绝不能互换,因为包含了“我”不同的情感。

“思路与结构”体现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是平时学生阅读中比较容易忽略的,而实际上我们阅读时只有摸清作者的思路,把握住文章的结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可以从段的作用(开头、中间、结尾)、行文妙处(结尾妙处、标题妙处、其他妙处)、表现手法(铺垫、照应、悬念、对比、烘托)等方面来把握。以《一个普通人》为例,“行文妙处”如:题目是“一个普通人”,为何第③④⑤段都写牧民群体?“标题妙处”如:文章最后点到“看来他真的很诚实”,为何题目不是“一个诚实的人”?理解了这两点,才真正了解文章的主旨是“赞扬牧民群体很守信用”,而不是学生初读课文时认为的“赞扬这个牧民诚实”。

分析完“思路与结构”后,“中心与材料”基本上迎刃而解了。

由于“三个抓手”借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且操作简便,很容易为初中生所接受。按“三个抓手”进行鉴赏,对提高写作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教学实践证明,之后学生自主鉴赏叶圣陶的《书桌》,不再畏惧和迷惘,最终高质量完成了旁批。

从鉴赏短小文章入手,掌握鉴赏方法,养成品读习惯,进而阅读长篇,跳读只看情节的低品质阅读现象必然会逐渐减少。

二、自我命题,多角度研读提升思维品质

自我命题,需要多角度深入研读,查阅大量的资料,并进行筛选整理,然后调动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能培养创造力,激发阅读内驱力。可以按以下三种方法提出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一)浸入文本式命题

围绕文章内容、要点主旨、思路结构、句子含义、句段作用、描写方法及作用、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及风格、行文妙处、表现手法等方面命题。如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命题如下:根据以下句子,归纳萧红作品语言特点:

1、靠着槽子的旁边就睡着一柄生锈的铁犁头。……转头晒太阳,就有泥土来陪着。

2、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3、就是那么多呀!数也数不过来了。记也记不住了。假若是鸡生了蛋,蛋生了鸡,来回地不断地生,这将成了什么局面,鸡岂不和蚂蚁一样多了吗,看了就要眼花,眼花就要头痛。

4、于是她碰到了多少的困难,她都克服了下去,她咬着牙根,她忍住眼泪,她要骂不能骂,她要打不能打。她要哭,她又止住了。

(第1、2句,喜用拟人手法;第3句,口吻儿童化;第4句,多主语。

(二)跳出文本式命题

从作品点评、比较阅读等角度进行命题。

以课外阅读《呼兰河传》为例,命题1如下:梁文道对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进行点评时,说这本小说“出版时茅盾先生替她写序里面就有点批判萧红的意思”,你认为茅盾有没有批判萧红?你认为梁文道的点评和茅盾的序,谁更中肯?命题2如下:下面三句句子,分别是萧红、同为黑龙江的作家迟子建、同萧红生活年代接近的张爱玲的文字,你认为是萧红写的,请写出序号;若不是,请上网查找作者姓名,并围绕“人物生平”、“主要作品”、“文学特点”、“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四个方面进行简要摘录。

1、八点左右的时候太阳才慢吞吞地起来整理容颜,它先洗了脸,因而初升的太阳显得格外干净,接着它又涂了胭脂,这时天边就会隐现出几片明丽的玫红色,再之后它伸直腰,它升得更高的时候就梳理头发,她的头发就飘扬到森林上,它们金色的纤细的毛发盘盘绕绕地缠住了树木。

2、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3、中秋节过去,田间变成残败的田间;太阳的光线渐渐从高空忧郁下了,阴湿的气息到处撩走,南部的高粱完全睡倒下来,接接连连地望去,黄豆秧和揉乱的头发一样蓬蓬在后面,也有的地面完全拔秃似的。

(答案:选3)

(三)多样思维式命题

运用逆向思维、多元思维、辩证思维等方式命题,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外阅读的品质。对于初中生而言,教师应首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开拓思维。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历来对文中“我”的母亲的评价是“势利、自私、冷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评价是否恰当?学习柳宗元的《黔之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驴”是否被误读了?部编教材谈歌的微型小说《桥》被一致认为写得好,这篇小说在人物创作上有何不足之处?

课外阅读进行多样思维式命题,一般可从人物分析和作品主题两方面入手。如学生课外阅读《悲惨世界》命题如下:如何辩证看沙威?(一方面,沙威是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和冷酷残忍的爪牙。另一方面,他讲秩序,讲原则,铁面无私,性格坚韧,懂得追求,是一个维护法律和秩序的忠于职守的警长,原则与法律是他的信仰。)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等方式命题,能再次激发深入研读著作的兴趣。

自我命题,不仅有效开拓视野,扩展课外阅读范围,培养阅读品味,更大大提升了深层思维能力。

三、提炼归纳,借鉴实践巩固阅读效果

鉴赏是走进文本进行探究,写作则能检验阅读品质的高下。提炼归纳需对文章再一次深度学习,故能巩固阅读效果。

文章不同,“材料和中心”自然各异,所以可重点指导学生在“语言”、“思路结构”这两个抓手上进行提炼归纳、借鉴实践。

(一)语言上的借鉴实践

中考语文作文对语言的要求是“流畅、简洁、得体、有一定的表现力”,对初三学生而言,“有一定的表现力”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主要有:能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能表现人物动作情态心理的句子。可以运用“三步骤”提升语言表现力。以学生自读林海音《窃读记》为例:

第一步骤:比较体会。如:下面两组句子中,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第1组:

A.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

B.我思考着:“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

(参考:A句更好。A句用“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而B句是“思考着”,显然B句通俗一般,A句用拟人的手法,更生动活泼。)

    第2组:

A.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B.我走进书店门,发现没有人注意。我轻轻地、慢慢地躲进去,为了尽量不让书店老板发现,不小心把头发都弄乱了。我终于到书店里面了。

(参考:A句更好。A句“跨、暗喜、踮、挨蹭、钻、挤”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自语式的独白,生动地写出了窃读时紧张而急切地心理。A句“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的表达要比B句“慢慢地躲进去”的表达更为活泼。)

第二步骤:提炼归纳。写“人”的时候,尽量运用动作、肖像、心理描写,把它写具体,这是“细腻的语言”;写“物”的时候,尽量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或夸张的特写,这是“灵动的语言”。“细腻灵动的语言”就是具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三步骤:借鉴实践。

【学生习作原文】第三周上课时,那时我已经完全忘记了积分卡。由于快迟到了,我三步并作两步冲进教室,走到我座位上时,发现有一滩水,我不能把我的默写本放在桌上默写,于是我问老师:“老师,您有没有一张餐巾纸?我要擦一下桌子。”老师打开了抽屉找,当打开第二个抽屉时,一个粉红色的东西映入眼帘。我高兴地大喊:“老师,那是我的铅笔盒!”正在默写的同学们吓了一大跳。

【学生习作改文】第三周上课时,那时大脑中有关积分卡的事件已经烟消云散。由于快迟到了,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与略带寒意的风,我三步并作两步冲进了教室。走到座位上时,一滩水无奈地躺在那儿,我不能用默写本打扰它,所以我问老师:“老师,您有没有一张餐巾纸?我要擦一下桌子。” 老师打开了抽屉找,当打开第二个抽屉时,伴随着我的大叫:“老师,那是我的铅笔盒!”一个粉红色的东西重见天日。声音惊动了所有正在默写的同学。

(二)思路结构上的借鉴实践

可以按学生作文常见问题进行渐进式借鉴实践。

首先,学生习作中常出现“三段文”、“流水账”,这是详略不得当的典型表现,暴露的是学生在阅读中的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探究,在写作中信马由缰,没有围绕中心谋篇布局。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中首先要注意题目与详略安排的关系,如迟子建的《龙眼与伞》,文中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因为题目是“龙眼与伞”,文章理应写刘老师与“龙眼”的故事,写刘老师的故事还可起到强化主题的作用。还要注意文章主旨与详略安排的关系,如秦文君的《一诺千金》,写了那个男孩信守诺言如期归还借款的故事,为何还要写去车站接朋友的事?因为写车站两个少年风雨无阻在车站如约会面,与我没有等到朋友相对比,更能突出信守诺言的可贵。

其次,学生习作大部分采用平铺直叙的顺叙,事情来龙去脉清晰,但无法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中注意倒叙、插叙的写法。写作中借鉴实践,就可以使自己的习作结构富有变化、叙述有波澜、引人入胜、内容更充实周密、文章主旨更鲜明。高品质阅读,保障写作有效借鉴;实践中遇到困惑,促发学生钻研探究。

 

三个抓手,是走进文本鉴赏评价;自我命题,是深入文本思考探究;写作实践,是走出文本化为己用。按这三环节精读一本书,“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其价值和影响远超走马观花阅读十本书。

 

参考文献:

[1] [2]曾宪一.崇尚真实的阅读——试论语文教学的重心.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4).

[3]阿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