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艺术
初中音乐递进式教学活动设计研究案例——《银屏飞出的旋律—场景音乐》课堂设计与实施

摘要 本文以《银屏飞出的旋律——场景音乐》一课为例,从对本课教学活动设计中的部分环节进行梳理与阐述,设定基于《上海市初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现有教材和学生学习经验三个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由“感知” 出发,以“理解”立足,以“创作”呈现的递进式教学活动设计展开思考。探索这一设计方式通过这样的递进式学习活动的实践与体验,引导学生获得高品质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审美表现与创造力,最终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逐步达到提高音乐核心素养的课程要求。

 

关键词 感知 理解 创作

一、案例背景

《场景音乐—夜斗》一课是《银屏飞出的旋律》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影视音乐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分支,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再到电视,从音乐为电影配乐到音乐成为影视作品中的一部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音乐成为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本单元介绍了几部影视作品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夜斗》、《穿越竹林》、《雪儿达娃》和《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生生不息》、《我怎样长大》等作品。六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电影音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于影视音乐的作用有了初步解。在学习能力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有自主探索特点,对于影视作品以及影视作品音乐很喜欢,但对于谭盾的这部作品了解的比较少,要在一堂课中对音乐风格特点、表现形式、演奏乐器等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围绕“基本要求”中的“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三个课程内容,结合单元的教材内容,以单元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开展主线为知道电影中的场景音乐和主题音乐的综合表现形式,体验电影中的场景音乐和主题音乐的旋律音调、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的表现特点,理解场景音乐和主题音乐作用和创作教学活动。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基于基本要求,结合学科教材,联系实际学情,侧重于三项学科核心内容中的“音乐与其外部联结”,包含了不同电影音乐体裁本身的表现特点以及音乐在影片中的表现作用的理解上。让学生对场景音乐和主题音乐有初步的认识后,感受主题歌与插曲在电影中的表现作用;主题音乐与场景音乐在电影中的表现作用。学生通过欣赏讨论、模仿演唱和演奏、交流分享、创作表演等多维度的学习过程,加深对影视音乐的理解与思考,并能学以致用,逐步提高音乐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上海市中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音乐学习经历,发展音乐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音乐表达交流合作与协作能力,激发音乐兴趣,引发情感共鸣,培养音乐审美情趣,培育终身爱好音乐的情感态度,在单元规划中,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三个维度的全面培育音乐体验与认知的基础,培养音乐实践与表达的能力,强调音乐审美情趣的培育等。”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教师主要通过“感受、理解、创编”课堂教学三环节,精心设计了单元学习活动,从场景音乐和主题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风格的表现特点赏析和理解音乐与艺术的关系;从学生的模仿表现、集体表演到合作表演。通过这样的递进式学习活动的“音乐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和“音乐创造”实践,促进学生习得相关音乐技能,保持并增进对音乐的持久兴趣。通过对音乐艺术魅力的体验和感悟,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活跃形象思维,启迪智慧,激发创意表达,理解文化内涵,拓宽国际视野,着力培育和发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方面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二、案例过程

片段一:体验感受

教师播放《夜斗》片段,帮助学生感知“夜斗”场景中音乐的器乐音色和节奏、方面的表现特点。在聆听音乐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乐曲的直觉感受和联想想象。初步知道场景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学流程

1.观看视频片段,交流“夜斗”场景片段A中的打击乐音响特点对视频音乐的感受.

2.聆听音频,师生交流:配乐主要是由哪类乐器组演奏的?教师分别介绍各种打击乐器,并做简单演奏。再次聆听音频,交流打击乐节奏特点的不同点。

3.听音频,捕捉节奏型,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集体演奏。

4.教师介绍“夜斗”片段剧情

教学说明

刚开始学生有些回答拘谨并不能很准确和专业的听出具体乐器,随后跟着教师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后,再选取音乐片段清晰有指向性的引导学生主动聆听节奏型,重点关注学生感知鼓声的音乐要素特点同时,听辨出现不同的乐器,教师亲自示范演奏一次,近距离接触这样影片中的一个乐器同时让学生感觉非常的亲切。在逐条分析后学生现场能主动听出节奏型,并集体演奏节奏型。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教师领奏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后面的课程兴趣,形成第一步的对作品的感性认识也从中得到了审美的体验及审美能力的提高。

片段二:理解合作

学生欣赏感受“夜斗”场景片段B中的节奏音响,通过交流对电影情节和配乐音响变化的感受运用之前片段中所学的欣赏方法和思考角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这种音响变化对影片情节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流程

1.观看“夜斗”场景B视频,交流对电影情节和配乐音响变化的感受

2.聆听音频,捕捉节奏型和节奏重音,并进行演奏

3.聆听音频,交流音乐是怎样表现情节中的紧张气氛的?

4.集体演奏,通过速度、力度变化表现紧张气氛

5.小结:场景音乐的主要作用

教学说明

对比欣赏电影片段,将场景A与场景B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与合理的安排,紧紧围绕着场景音乐的主要作用。在这个部分,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中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受和体验。欣赏场景B在分析节奏的环节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对比节奏型和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用语言组织来阐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学生乐在其中,在听辨、解析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育了他们言语表达能力及实际操作的能力,掌握乐器的简单演奏方法及内容也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体现。

片段三:创作表演

根据《哪吒》打斗场景情节,请选择合适的打击乐、重音,速度,力度,节奏编配。本环节对于用打击乐为无声影片的创作配乐,需要学生团队合作,教师参与指导并在一定时间内练习,进行成果展示。试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艺术知识技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 想象,将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及自身的情感通过创作进行尽情地表现。

教学流程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堂所学,模仿“夜斗”片段,进行以《哪吒》打斗场景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创作与表演。

(2)小组编创和排演,进行现场表演交流,并由代表简单介绍创作构思。

2.学生现场分组创作与排演

3.学生分组交流演奏,组长介绍编创构思并进行自评或互评

教学说明

教师通过为热门动画片《哪吒》打斗场景配乐,来引导学生将鼓点音响特点和电影场景画面产生联系,理解场景音乐的表现作用。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并把前面学过的知识: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结合进来,很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导学生创编打击乐,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活动,并在打击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以生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此环节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不但把上课所学的节奏型很好的演奏并自己编配了简单的节奏型,下面听课的教师纷纷表示梅园中学的学生鼓乐的素养很好,编配演奏的配乐甚至堪比原声。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音乐学科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获得了很大激励和提升。

本课中,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 5 个小组,在作品欣赏与学生活动上都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式的学习模式,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创造了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增强了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同时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表达,使育人理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落实到具体行动。

三、案例评析

整堂课的学习活动设计,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学中,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感受、理解、创作”课堂教学三环节,逐步达成教学目标,达到“审美立德 实践立行”的育人目标。

1、感受—多元教学,综合应用

课堂中教师从电影背景、音乐情绪特点、音乐不同节奏型应用、音乐要素的作用等多方位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影视场景音乐的作用。学生在意识上认识到场景音乐可以确实反映影片的主题和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实际能力上能够积极思考影片所需配乐的特点、节奏类型、音乐要素的合理应用。使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综合体现,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辨析审美的思维能力。

2、理解—层层推进,从易到难。

课堂中通过影片配乐欣赏,从辩听乐器——辩听演奏节奏——辨认节奏类型——对比不同节奏效果产生原因——应用不同节奏创编。教师的设计是层层推进、从简到难的,让学生在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环节都不觉得困难,学生思维跟着环节的推进不断积累知识技能,累积了最后创作的能力,这样才能最后创造性地应用节奏创编,整节课的推进性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创作—自主探索,情景迁移

根据教育部们颁发的《音乐新课程标准》,其中指出:“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性的创造性情境、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以此来帮助学生拓宽自身的想象空间,促进全面化的发展。所以在课堂最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活动,想象新电影场景中的音乐形象,进行现场创作,为默片配乐。这是这节课思维能力体现的最高潮的部分——学生积累了器乐音色、音乐节奏型、音乐要素辨析和应用能力后,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进一步从实践中体会音乐对影视的作用。在学生的创作作品中他们将整节课老师所铺垫的内容都应用呈现其中,如:节奏型、音乐的快慢起伏、还有选择的乐器等都很好地为电影影片去配乐,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创新,来灵活运用这节课我学到的知识内容,将新的电影场景的配乐编配得非常得体、贴切,确实有效地烘托了电影场景的氛围,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己去创作音乐的兴趣和能力。

4、评价 —目标一致,丰富立体

《场景音乐—夜斗》这节课以单元目标为导向,具有整体的规划,为促达目标,教师将评价适时地融入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三维目标为导向,确定评价重点。评价设计观测点清晰、评价途径和方法也做了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根据学生的活动行为,给予合理的评价。如:在听辨乐器的环节中,教师对学生听辨乐器的准确性、听辨乐器节奏的类型两个维度给予评价,从而推向学生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如:在场景音乐的感受和情绪特点的辨析和讨论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辨析即时评价,使得学生明晰了场景音乐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助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第三维目标的达成。另外,在最后的拓展创编环节中形成了师生、学生互动评价的模式,达成了过程方法中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应用合理的节奏类型、音乐要素去表达自己创作的意图。当然,本节课教师在即兴地给予学生评价、及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融入音乐要素和音乐节奏的更多的剖析和锻炼,将节奏型、音乐要素通过评价,更加丰富地现场表现出来。可能会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及活动、目标、评价一致性的达成更立体化和融合化。

 

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递进式的“感受、理解、创作”的教学活动设计,丰富艺术审美与实践,引导学生掌握艺术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基本要求》[M].上海教育出版.2020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2018

3.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研究课题组.《知音识曲 向善尚美》[M].上海育音像出版社.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初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S].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