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初中英语阅读作业设计的实践
上海市徐汇区上汇实验学校 李悦瑄
摘要:随着《新课标(2022年版)》的颁布,英语教学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思维品质的发展。阅读作业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巩固语言知识的任务,更应成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初中英语阅读作业的设计面临文本陈旧、命题科学性不足、教师工作负担重等问题。人工智能依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语言生成和智能分析能力,给阅读作业的设计带来了新的路径。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AI如何赋能初中英语阅读作业设计,从文本生成、问题设计到分层训练,全面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并为教师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工具选择、指令优化与输出校验等方面的实践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初中英语;阅读作业设计
一、英语阅读作业的价值和重要性
英语阅读作业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语言输入和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要“教-学-评”一体化;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这要求阅读作业不仅要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语言知识和阅读策略,还要在练习中锻炼学生各维度的思维品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一) 阅读作业是日常作业的主要形式之一
阅读练习是初中英语常规作业之一。通过坚持阅读训练,学生可以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掌握语篇结构,为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阅读作业的完成过程就是语言知识的再现和巩固的过程,也是课后语言技能应用和提升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 阅读作业应具备“巩固”与“拓展”的双重功能
阅读作业需要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帮助学生课后巩固与内化所学。同时,也要引入课外的真实语料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语言运用的真实感和实用性。这种课内外结合的阅读训练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其语言交际能力。
(三) 阅读作业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手段
《课标》把“思维品质”当作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包含理解,分析,比较,推断,评判,创造等众多方面[①]。通过设计有思维梯度的阅读问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并使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相融合[②]。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认知加工以及思维锻炼的过程,学生要用到先前积累的语言知识、做题方法和生活的经验来对文本信息进行解读、梳理、分析并评判。但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依靠系统的阅读训练去完成,这要求阅读作业在设计上也要有明确的思维训练目标和有梯度的思维问题。
二、英语阅读作业的现状和设计困境
传统的阅读作业在文本选择和命题梯度上有局限。造成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流于浅层,忽略了分析、推理这类高层次思维训练。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作业的设计仍然面临许多困境,主要问题如下:
(一)现有的阅读作业资料不够丰富
文本方面,文本话题丰富性不够。现成的阅读作业资料多来自于教辅书或网络,存在话题老套、内容重复的问题。很多文章的话题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家庭、学校、朋友等方面,缺乏时代感和新鲜感,很难引发当代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命题方面,存在的设计思路老套、出题方式单一的问题。在问题设计上,多重在基础层面的“事实信息检索”,缺少更深层的“文本隐含含义挖掘”以及“观点批判性反思”,没有体现思维品质培养的分层目标,学生难以通过阅读练习来锻炼思维能力。
(二)教师自主设计阅读文本的困难
设计阅读文本对教师的语言素养和写作能力要求极高。所设计的文本既要符合学情也要遵守语言表达规范,也需满足课标要求和科学控制文本难度,同时还需让文本具有思想深度和阅读趣味,这对于绝大多教师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此外,教师日常的工作量较大,难以有时间去坚持原创、修改来产出高质量的文本,不能满足阅读教学和练习的量的需求。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还是只能根据已有资料进行改编,依旧难以规避上述现成的阅读作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教师自主设计阅读问题的困难
设计阅读作业的问题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另一大挑战。很多老师缺少系统命题的知识和训练,往往倾向于设计事实类、检索类的问题,容易忽略推断、评价、创造类问题的设置,导致做设计的阅读作业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也违反了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③]。
具体而言,老师在自主命题中会遇到的问题有:问题类型是否覆盖低阶到高阶思维;题干表述是否清晰无歧义;各题型比例是否科学;各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是否合理;开放式问题的尺度和答案的评价如何把控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题目的信度、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人工智能赋能英语阅读作业设计的方法与实施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突破以上困境提供了方案。现有的AI工具依靠自身强大的学习能力、信息检索能力、语言库以及语言智能处理技术,可以辅助英语教师高效、科学地进行阅读作业设计。AI的“精准性与多样性”可辅助教师突破个体局限,实现“人机配合”的优势互补来进行作业设计[④]。
(一)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检索功能
通过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教材体系以及学生学情的数据,AI工具可以理解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生成更加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和问题,并转化成具体的阅读训练目标。举例而言,老师可以直接上传本单元的重点语言知识让AI先进行学习,在后续的生成文本阶段,AI就会在文本中融入这些语言要素,帮助学生在阅读作业中实现对课上语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AI还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实现分层作业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分析大量优质教学资源还有对学生的评价数据来完善输出的内容,使产出更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需求,比如,在后续作业中更多地设计学生做的不好的文本或者某类思维能力题目。AI大模型对学情的感知,也不仅仅是“难度适配”,它还可以识别出学生思维品质上的短板。这种自适应学习能力使得AI成为教师的智能教学助手,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⑤]。
(二)人工智能工具的海量数据支撑
AI工具通过庞大的语料库和在线资源可以生成各种话题、体裁和文化背景的文本。老师输入主题关键词就可以得到内容丰富,语言地道的文章,避免传统阅读作业话题或者文本类型单一的问题。
AI工具经过海量语言数据训练后可以产出语言质量较高的文本。用于AI工具学习和训练的语料库往往是比较权威的,比如经典英语文学作品、官方英语媒体文章等,能够保障AI产出的文本的语言水平和内容质量。并且,很多AI工具可以选择联网模式,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信息更新,确保阅读文本话题和内容的实时性。
(三)人工智能工具的语言库与智能编辑功能
AI比起人脑来说,在语言处理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根据指令快速对文本进行润色,或者简单化、复杂化等处理。例如,输入“降低文章的阅读难度”、“增加议论性段落”等指令,AI都能快速改写文本。这种灵活的调整能力使得教师可以轻松实现文本的差异化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再例如,在词汇选择方面,AI工具也能够精准把控。教师可以对阅读词汇进行限定和要求,比如“尽量使用上海中考英语核心词汇”、“多运用本模块主题词汇”、“将文本中的低阶词汇替换成高阶词汇”等。这种精细到词汇层面的调整是很重要的,能够精准满足学情需求,既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内词汇,又可以适当拓展学生的课外词汇量。
(四)实践案例:AI赋能提升阅读回答问题设计的科学性
以上海英语新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2 Rules around us为例。借助“豆包”这一AI工具,教师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构清晰、梯度分明、思维层次丰富的阅读问答作业,有效提升作业设计的效率与质量。具体过程如下:
(1)输入文本设计指令:
第1步,点开AI工具界面,选择“深度思考”模式。
第2步,输入基础指令:教师在对话框内输入单元主题,写明所需文本的语言、词数、对应年级、文本类型等具体要求,等待文本生成。例如,输入“阅读主题为rules around us, 请用英语为上海六年级学生生成一篇关于该主题的故事,约250-300词”。
第3步,检查文本,输入细节调整指令:对阅读文本进行调整和润色。例如,语言指令:“调整语篇语言,输入请在本文中包含本单元所学词组和重点句型”,或“在不改变文章大意的前提下降低(或提升)阅读词汇难度”,或“替换掉这篇文章中的一些生词和难词,多运用上海中考核心词汇。”等。再例如,标题指令:对文章标题进行改写,输入“请给文章换一个更加吸引读者的标题”等。
第4步,通读语篇,判断质量。教师可以人为再对个别细节进行调整,最终确定文本。
(2)输入问题设计指令:问题层次对应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求
第1步,输入问题设计指令:“分析这篇文章,设计6道阅读回答问题。难度由浅入深,2道信息检索题、2道信息整合题、1道文章主旨思考题、1道联系自身的开放性思辨题”。
第2步,豆包产出:阅读回答问题设计(难度梯度:由浅入深)
1. 信息检索题(直接定位)
Q1:What did Li Hua think of rules at first?
Q2:Why did Li Hua trip and almost fall in the community?
2. 信息整合题(结合细节推理)
Q3:What did the community worker tell Li Hua about the purpose of rules?
Q4:What changes did Li Hua make after the incident? (List two examples)
3. 文章主旨思考题(概括核心观点)
Q5:What is the main message the story wants to convey about rules?
4. 联系自身开放性问题(结合生活思辨)
Q6:Can you think of a rule in your life that initially seemed annoying but later helped you? Explain why.
第3步,教师对产出进行检查和修正。教师带入学生视角思考,判断是否有歧义、有生词理解困难等问题,进行修正。这步可以反复进行直到获得一份完整、准确的作业。
修正的过程既可以继续给出指令让AI工具润色,也可以由教师人工完成。例如,所给问题5中的“convey the message”,学生可能由于词汇量存在理解困难,教师可以输入指令“请将问题5 换成单词更简单的表达”,或者人工调整为更简单的问法: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四、人工智能赋能英语阅读作业设计的启示
(一)AI工具的选择:多样性与适配性并存
目前常见的AI工具如豆包、Kimi、Deepseek等各有千秋。通过实践对比发现,豆包适合用来生成与教材相关性强的文本,语言也较规范但创造性方面相对保守;而Kimi在文本的创意及趣味性上更具优势,可以产出更加吸引学生的标题和内容;DeepSeek更善于产出有思辨性且严格满足字数的文本,适合较高层次阅读的训练。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用,甚至组合多个工具以获得最好的输出结果。
选择工具时,老师还要考虑以下因素:语言质量是底线,要保证生成的文本语言地道、准确;内容质量是关键,要避免带有文化偏见和政治敏感的内容;使用的便利性也很重要,工具的响应速度也会影响工作效率。
(二)适用的文本类型:课内巩固与课外拓展并重
在课内巩固方面,AI可以帮助老师快速生成和单元主题有关的阅读材料,这样的阅读作业既能保持与教材的相关性,又为学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内容,帮助学生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巩固课内知识。在课外拓展方面,AI辅助生成的热点事件、文化主题类的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和提升词汇量,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利用AI技术可以做到为学生推荐个性化的阅读材料。例如,输入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兴趣爱好等背景信息,AI工具可以推荐符合学生条件的合适材料,可以是语篇或者是整本书阅读,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阅读训练。
(三)指令话术的要求:清晰、准确、分层
AI输出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输入指令的准确性,这要求教师输入清晰、准确、有层次的指令,如清楚说明学生学情、文本类型、词数、语言重点、问题类型与数量等。必要时,教师可通过多次迭代和细节调整指令继续优化输出结果。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人机协作的深度体现,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和决策作用。
经过实践,总结出 GRACE指令原则:Goal(明确目标)、Role(设定角色)、Action(指定动作)、Context(提供背景)、Example(给出示例)。例如:“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Role),请生成一篇关于校园安全的记叙文(Goal),词数250左右,包含prevent, safety, emergency等核心词汇(Action),故事背景发生在中学(Context),类似之前生成过的关于消防演习的文章(Example)。”
(四)教师的责任与挑战:从执行者到设计者与审核者
AI对教学的赋能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随着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也需要承担新的责任——从由内容的“执行者”变成了“设计者”,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教师要更加重视对由AI产出内容的核验、修改以及完善,保证其适合学生学情,能够达成教学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老师都应保持批判性思维,警惕对AI的依赖,仍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人机协同的理想情况。教师还要成为AI伦理的守护者,保证AI生成内容正确、安全,保护学生隐私和数据安全,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与使用AI等。
五、结语
人工智能对初中英语阅读作业设计的实践带来了诸多帮助,在文本的丰富性、命题的科学性、思维的层次性等方面都有显著赋能。通过合理选择AI工具、明确的指令输入、严格把控产出内容,老师可以设计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高质量阅读作业。
面对技术的发展和带来的教学革命,我们要做的是让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切实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赋能价值和实现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郭文斌,范晓壮,方俊明. 思维品质研究的热点、进展与前瞻[J]. 教育研
究,2019, 41(01): 106-115.
[3]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 H. Douglas Brown[J].Prentice-Hall,[2025-10-15].DOI:10.1093/applin/22.4.470.
[4] 祝智庭,彭红超.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实践路向[J]. 中国电化教
育,2020(03).
[5] 王欣荣,李圣爱.大语言模型赋能的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4, 2(7):16-18.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②] 郭文斌, 范晓壮, 方俊明. 思维品质研究的热点、进展与前瞻[J]. 教育研究, 2019, 40(01): 106-115.
[③]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 H. Douglas Brown[J].Prentice-Hall,[2025-10-15].DOI:10.1093/applin/22.4.470.
[④] 祝智庭,彭红超.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实践路向[J].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3): 1-10.
[⑤] 王欣荣,李圣爱.大语言模型赋能的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前沿, 2024, 2(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