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最新动态
数智赋能学练赛 多样教学育素养

1.jpg

为更好落实双新,面向未来智能时代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促进教学多样化和精准化。今天,徐汇区中学体育教师齐聚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围绕“数智赋能学练赛 多样教学育素养”展开教学研讨。出席活动的领导和专家有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浦正权院长、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教研室)王立新老师和李芳芳老师、 上海市光明中学正高级教师李文耀老师、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杨洁校长和陆敏燕副校长、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中学体育教研员吴叶丽老师。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徐汇区教育学会艺体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承办,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艺体教研组组长王海龙老师主持活动。

2.JPG


校长致辞

杨洁校长首先向莅临现场的专家和全区教师代表致以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杨校长表示学校一直以数智赋能为教育教学变革核心引擎,坚守“以技术服务教学,以素养引领成长”理念,让智慧课堂、点阵笔等数字工具融入各学科,推动教学从经验主导向数据支撑转变。体育学科方面,以新课标为指引,探索数智技术与“学练赛评”融合,突破监测运动负荷、分析动作技能、评价滞后等瓶颈。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检验,更是区域同仁共探数智赋能的平台,期待大家建言献策,以提升教学质量。

3.JPG


教学展示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的李汉林老师带来八年级《篮球:攻防技战术组合(36-25):传切配合(3-2)》展示课。李老师紧扣V型和L型的摆脱、快速切入的教学重难点,从无防守基础练习到有防守实战模拟,从个人技能学练到团队战术配合,内容层层递进。课上借助热力图轨迹分析学生跑动路线,用智能软件捕捉动作细节,通过点阵笔实时记录练习数据,以智慧屏呈现评价结果。既体现“学练赛评”一体化理念,又展现数智技术对教学精准度与个性化的提升,为在场教师提供数智赋能体育教学样本。

4.JPG 1762925713504310.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领导讲话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浦正权院长肯定了将中青赛的参评课作为区域教研活动的重要性,点阵笔、智慧屏、光电球等数智技术的合理使用,是触及教学核心的“深刻重塑”。浦院长深入剖析数智技术对体育教学的价值:实现精准化教学与个性化指导,让每位学生拥有“AI助教”;丰富教学情境与评价手段,以多维度数据客观反映学生成长;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促使教研从“经验型”向“实证型”升级。同时,浦院长提出强化“育人为本、技术为用”理念,构建数智化教研新范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促进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建议,为徐汇区体育教学数智化转型明确路径。

14.JPG


大单元教学设计交流

徐汇区教研员吴叶丽老师以“数智、素养、多样、融合”为题,从素养导向的篮球单元构建、问题导向的进阶活动设计、数智赋能的教学方式变革三方面进行交流。依据课程标准、深挖教材内容,立足八年级学生实际,覆盖六大课程内容,形成“技术—配合—实战—比赛”进阶体系。问题设计层层拆解,从单元问题到关键问题再到课时问题,让学习目标更明确;数智赋能贯穿始终,首创将应用于其他学科的点阵笔用于体育课堂,实现评价前置与数据可视化,打破传统经验教学局限。吴老师强调要坚守“以体育人”本质,注重教学方式变革,构建“数据诊断—教学创新—动态反馈—素养进阶”的教学闭环,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15.JPG


互动研讨

互动研讨环节聚焦课堂评价展开。来自全区各校40位教师现场使用点阵笔,对李汉林老师的展示课从教师素养、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组织形式、运动负荷、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教师们通过点阵笔实时提交评价结果,系统快速生成数据报表,直观呈现课堂优势与待改进之处。这一过程不仅让教师亲身感受数智工具在教学评价中的便捷与精准,更明确了“数智赋能评价”将成为未来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6.jpg


专家点评

李文耀老师对本节课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其充分契合新课标水平四要求。教学内容兼具结构化与进阶性,从个人技术到攻防战术组合设计体系完整,进阶逻辑清晰;教学手段信息化且高效,所有技术应用均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注重问题引导与启发思考,将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深度结合;教学过程方法丰富,凸显多样化与比赛性。李老师提出在创设真实性比赛情境,深入挖掘篮球项目育德功能以及加强体能练习与专项技能衔接等方面的思考。

17.JPG


李芳芳老师从“双新”要求与高阶教学理念出发,肯定了活动的精准聚焦。李老师认为本节课的亮点具备广泛借鉴价值:一是数智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借助热力轨迹图、点阵笔等多种工具实现精准评价与个性化指导;二是“学练赛评”一体化贯穿全程,推动学生从技能掌握向战术思维提升;三是情境分层适配个性化需求,依托客观数据评价实现精准指导与教育公平。李老师在核心素养的进阶设计、真实复杂情境设计以及以评促教等方面提出更高期许。

18.JPG


王立新老师表示“高阶教学”的核心逻辑是通过高阶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高阶思维,最终实现素养培育。王老师提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与任务驱动,推动学生深度学练,进而培育“高阶运动思维”,实现身体活动与思维的结合。本次展示课的核心亮点是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将评价贯穿教学全程,这种伴随式评价成为撬动高阶运动思维的关键。期待吴叶丽老师带领团队不断探索,让海派学校体育呈现更具生命力的教学样态。

19.JPG


活动最后,吴叶丽老师指出在体育课程改革与AI重塑教育生态的背景下,体育教师需提升专业素养、数字素养、夯实知识储备,将AI技术从专项教学拓展至体能课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素养导向、问题驱动和情境教学,以过程性评价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本次展示课是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的尝试,未来将以多样化、精准化教学落实“以体育人”使命。全体教师需拥抱技术、勇于创新、深耕课堂,助力教学品质提升,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