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教科院实验小学承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语文与特殊教育“跨界”融合教研。徐汇区语文教研员高永娟与特教教研员汪蔚兰携手走进校园,带领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调整项目组与学校语文教师团队,共同探索如何让普通课堂与特殊教育“双向奔赴”。
普特融合:从“接纳”到“共生”
活动中,高永娟老师一席话引发共鸣:“特殊孩子需要的不仅是差异化目标,更是一个被全然接纳的环境。”她强调,语文教学应立足特殊学生的生活场景,将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实践的内容。而这一理念,正与教科院实验小学的实践不谋而合——学校课题团队现场展示的二年级大单元教学设计,不仅细化分层目标,还为特殊学生定制了生活化的学习支架。
专业赋能:让支持“看得见”
即将执教的周亭老师分享了课堂设计的巧思:从课题关键词的深度解析,到特殊学生小组任务中的可视化学具,每个环节都藏着“润物细无声”的考量。高永娟老师更现场“把脉”教学设计,连“一个词语与段落的内在关联”“讨论环节的特教支持策略”等细节都逐一推敲,展现出跨学科教研的专业深度。
前备技能:打破学科壁垒
当项目组抛出“语文学习前备技能如何培养”的疑问时,高永娟从语文学科本质出发,逐条解析听说读写基础能力与特教需求的衔接点。这场“语文+特教”的思维碰撞,让在场教师感叹:“原来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从教育本质生发的共同语言。”
探索永不止步
作为徐汇区融合教育的先行校,教科院实验小学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应在课堂上找到成长的光。本次活动不仅让语文教师重新审视“因材施教”的内涵,更昭示着一种教育趋势——当普教与特教真正携手,课堂便成了点亮差异的星空,让普通孩子学会包容,让特殊儿童自信生长。未来,学校将继续以课题为桨,以实践为舟,在融合教育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供稿:教科院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