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是以主题为线索,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美术为手段来培养情感丰富,乐于探究,敢于创造,个性健康的人,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种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强调课程的综合化,而这种整合不仅是形式上的综合,更关注的是幼儿各种经验的在相结合,使幼儿的整体素质得以发展。 在“二期课改”全面开展的今天,怎样走出传统的美术课的模式。结合主题活动的大背景,使美术活动能激发幼儿积极地尝试用绘画、美工语言大胆地表达与表现生活与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思考在活动中幼儿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形成了怎样的态度。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我想通过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与尝试。 通过实践活动,我非常注重运用多种手段,丰富幼儿体验美感。以下是我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几点体会: ★重视让孩子亲近“自然” 自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孩子来说。惟有师法自然,才能得到成长的充分营养,才能掌握真正的学习能力。美术也不例外,我非常注重让孩子走近自然情景,走入社会环境中让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去直接的体验,获得美的感受,让感观“身临其境”让感受化为情感,也让我的启发能“推波助澜”尽情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在“四季轮换”主题中,正值春天各种花开了,我利用社区资源让孩子到小区里观察自己看到的花卉,并请家长配合让孩子带上相机把自己看到的花记录下来。孩子们找到各种美丽的花,有:婷婷玉立的白玉兰、茂盛的贴梗海棠花、迎着春风含苞待放的梨花、美丽、鲜艳、饱满的月季花。孩子们有的用画笔,有的用相机、有的将凋落的花瓣夹进了书内,用他们的不同方式把春天里的花记录了下来。这个活动后,孩子们在散步的时候还发现幼儿园里开满了美丽的花。于是他们马上拿出了画笔给这些小花即兴画了一张写生画。 我通过让幼儿亲身投入、通过视、听、闻、触摸等多种方式来直接感知自然,在心中产生最为真实地美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强烈兴趣,使他们的创作作品更富有生气。另外我还非常注重在教室中营造艺术环境,让孩子在环境中受到熏陶,使他们在动手中体验美、感受美。 ★相信孩子,给孩子创造的空间 在引领幼儿体验自然的同时,我还相信孩子的潜能,为孩子提供充分尝试、操作探索的时间、空间,鼓励他们在探索表现中的长时间投入。 如:在“动物大世界”主题中,当孩子们感受了各种各样的树,欣赏了“了不起的建筑师”后,根据故事情景,我设计了绘画活动“各种各样的鸟”活动。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各种问题:“这么多的鸟,先画哪里?”“后面的鸟被挡住以后能看到吗?”“啄木鸟是怎么画的?“近的鸟和远的鸟看上去一样没吗?”等问题。于是我们通过讨论、领悟各种说法,在多种尝试后,孩子的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又如: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我孩子用教室里的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神州六号”。有一个大胆的孩子找来圆柱形的啤酒罐、饮料瓶,用这些材料制作火箭。于是我马上加以肯定,鼓励孩子的创造,并启发他们进行合作。在区域中孩子们的相互合作,幼儿共同体验新的制作方法。结果孩子们奇思广义想出了在各种酒瓶上绘画、用陶土捏、用建构材料搭建等方法。 ★强调多种经验的整合 说、唱、舞、画、欣赏等艺术活动都是有机成为一体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它能使艺术学习变的更为自然,更为容易,活泼多样。我努力营造文学、音乐、美术教育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 如: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里,我通过聆听“我是中国人”的京剧乐曲。并让幼儿带上了京剧脸谱,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摆出了各种京剧亮相的动作。随即我马上进行了美术活动,让孩子将各种人物的造型表现出来。 又如:在“为世界杯加油”的主题中,为激发从小热爱运动的情感。我们开设了“争做小主播”的活动,家长给孩子们提供了关于世界杯的报纸和赛事情况。孩子们先自己制作剪报,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经过“小主播”的方式即增长了幼儿的社会经验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发挥多媒体手段的渗透 多媒体手段的不断介入,使孩子有更多机会开阔视野,同样使教学的形式更呈现出丰富多彩。我还通过即兴联想和创作的方式调动孩子的想象力。 如:在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一段有趣、动感的动画的引入,代替了传统美术活动中平面、缺乏想象空间、缺乏开放性的范例的作用。又如:在美术活动“有趣的车”中,我们观看了从网上下载的许多创意车辆图片。孩子们发现原来车子也能变得那么有趣。这对孩子脑海中已形成的车辆的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这为孩子在后来想象画创作中,大胆打破原有表现车的固定模式。 在实践中,我感受到美术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成为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多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和幼儿个性化成长的过程。 |
(责任编辑: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