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中,很多人除了读跟教材、考试有关的书,几乎再不涉足其它书了!为什么? 人们清楚地看到: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一天天在教室、办公室之间忙碌,几经铃声大作,几度疲乏无力。他们是一条条校规,是课程表,是教科书,是试卷、标准答案和成绩表。他们辛苦着,麻木着,无异于知识的传声筒。怎样对待学生?有的老师写了“班主任兵法”,说师生分属不同阵营,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战”之中若能制胜一筹,学生会甘做“手下败将”!学习为什么?有人说,“赚大钱”,“做大官”,“娶美女”,“出大名”!教师要什么?有位教师说,工资高,奖金多,有住房……“教师也是人啊!”这样的教师一年年在年级间切换,丰富的是教龄,增加的是工资。伴随着这种辛苦和麻木的,是一种集体的沉默,是可怕的思想失语和独立人格的沦落。周而复始的工作方式使很多教师忘记了自己的立场,负担过重使他们失去了创造力,丧失了表达为师尊严的话语。古色古香的教师早已不再,优雅的心境已然逝于热闹的教育市场和精彩的现代生活,受过的教育只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技巧有余,关怀不足。不足以关怀学生,也不足以关怀自己。在教育棋盘中,教师是考生上线人数,是考试奖金,是官员的政绩。他们在辛苦着,计算着,无异于备考机器。 上世纪中国现代教育萌发初始,诸如朱自清、丰子恺等一大批致力于中小学教育的名师都称得上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有相当明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相比而言,现在的中小学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结构令人担忧。(本文中我把“现在的”和“现代”教师加以区分,想必读完全文,读者会理解的) 本学期我校从教师的自培角度出发为老师赠送了《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 欲立人则先立己,面对现代教育的挑战,《现代教师读本》的主编之一钱理群说,现代教师首先是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具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的人,“不跪着教书”是他们最基本的信条。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不仅要引导学生建构独立的个体人格,而且要培育现代公民人格。“立人”的教育就绝不是跪着的教育。代表着对教师职业的重新认识,对教师思想精神的重新塑造。 现在的教师接受的主要是专业教育,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个人。”因此,现在的教师需要进行思想的再次塑型,重新在思维中树立真、善、美的绝对维度,做一个古香古色、平静淡泊、精神高贵的现代教师,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 古香古色是一种本色。现代教师首先是一位老师,充满教育之爱,永远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他的价值与乐趣是“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平静淡泊是教师的职业状态。平静不仅指教师心静不躁,也是“润物细无声”之静,指教与学了然于心,在知识的给予和生成中,师生两忘,传递无声。淡泊是指知识的传授没有功利。精神高贵是说,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教师要做精神贵族。真正的知识分子,就是要把真理告诉人们。为此,我们需要重新阅读,获得新的理性,就像当年在学校中一样。所不同的是,这应该是一次全面的思想启蒙和专业深化。《现代教师读本》关怀的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的现代人,着眼于“教师的全面和专业化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人文精神、科学态度、艺术情怀和自身的精神生活。它要帮助教师的思想恢复弹性,让思想重新造型。从父辈那里学来的有限知识已经难以面对那些整日为超级女声欢呼雀跃的现代学生,他们可能会上课忘记带课本、窃窃私语、嚼口香糖,他们可能喜欢巫毒娃娃,喜欢暴力电影,沉溺于网络游戏,在青春期迷失。这些现代学生,已经和二十年前的儿童很不相同,更加难教了。 现代教师直面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现代社会。现代社会要求“社会人格”,倡导民主与平等精神。现代人要有历史责任感、社会承担意识的团队精神,“学会共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现代教育的四个支柱: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现代教师读本》认为,教育必须是“立人”的教育,立教师,也立学生。教师要成为高素质的现代教师,学生要成为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眼中理想的人是这样的:“他高傲的前额、豪放而深邃的眼睛,眸子里闪耀着大无畏的思想的光辉,雄伟的力的光辉,这力量能在人们疲惫颓唐的时候创造神灵,又能在人们精神振奋的时候把神灵推翻。”现代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美丽精神。因为,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灵魂的伟美使人追慕,灵魂的丰满使人沉醉。同时,现代教师还应该有人间的情趣,他会享受生活,会在春晨秋夜、花前月下吟唱,和自己的心面对面。他也许有缺陷,但是性格鲜明,有真性情,有浩然正气。 重新面对哥白尼、伽利略、爱因斯坦、富兰克林。他们不仅仅是大科学家,关注自然世界,也专注人文世界,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在他们身上那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重新面对贝多芬、鲁迅,他们不仅虚构艺术世界,也是生活中的斗士,美是他们永恒的向往;重新面对宗白华、朱光潜、陆文夫,他们不仅学问深厚,而且懂得生活。自然山水与心中丘壑对话、交融,学术追求与个人修养绝不割裂、相悖,心与物、内与外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为此,《现代教师读本》丛书总序中给我们现在的教师开出了思想的再次塑型的良方之一:“在中小学教师中提倡一种读书风气,围绕教师素质的提高,拓开一个相对广阔的读书视野,提供既有经典性,又有现实情怀的、具有可读性的、经过精选的阅读文本,以帮助有志读书、时间却有限的老师尽快进入读书状态,将读书与做人结合起来,达到精神的滋润与升华”。读书是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读书或者读书很少,就必须以很大的狡黠之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这样的人,是一棵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中国的学校现在还没有通行通识教育,广泛的阅读可以弥补这种缺憾。但读书从来不是目的,也不一定拯救每一个心灵。可是,读好书一定会锤炼人的思考力,让思想有新的造型。别让头脑成了他人思想的运动场,人总要面对自己。教师如此,学生如此。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醒我们,别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运动场,他说:“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的确如此,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我们的思想不可能全都是真实的,因为我们并不是十分完满的:真实的思想一定要到醒时的思想里去找,不能到梦里去找。”要醒着读书,醒着思考,醒着教育。 现在的教师思想的再次塑型的良方之二是:正如钱理群教授劝告教师所说,要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天职”,即成为内在生命的需要,不管外在条件多么恶劣,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认定自己天生是当教师的料,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做教育的守望人。这就是教育的理想主义,教师本质上是一个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说,最理想主义的是最现实的,因为理想主义者不满足于现实,所以才要去努力改造现实。这是真正立足于现实、不耽于空想的理想主义者的话。现代教师也应该是这样的理想主义者。 思想的再次塑型的良方之三是:教师自身的生命发展,既是作为现代人的教师的权利,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自身需要。教师的物质生活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更应该是丰富多彩与高质量的。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空间,教育的魅力取决于教师的人格与精神魅力。一个视野开阔,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热爱并善于享受生活,生机勃勃,充满情趣,富有教养,仪表不俗,气质高贵的全面发展的教师,一个虽有缺陷但个性鲜明,有真性情的教师,对青少年的吸引与影响,是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甚至是更为根本与深远的。现代教师在处在人生起点的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一个“可爱的人”。 让思想的重塑促使我们成为一个可爱的人吧。 |
(责任编辑:何英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