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老栏目 > 杏坛春秋 > 学习交流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摘  要:本文从理论基础、特点和优势三个方面剖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又对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流程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以期对当前的英语教学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平台 阅读教学 内涵 实践探索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内涵分析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的起源可追溯至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可谓源远流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可从三个层面来解读:首先,学习是一种意义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自身的认知结构有关。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全部通过传授而获得知识,而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了自己内部的表述。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外部世界的知识既可以同化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又可以通过顺化机制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学习过程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极活跃的因素。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肩负着“传”的使命,还肩负着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对于学习者的许多开放着的知识结构链,都是要能让其中最适合追加新的知识单元的链活动起来,这样才能确保新的知识单元被建构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新的开放的结构。学习的发展是依靠人的原有的认知结构。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有着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从而导致了有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此时,只有通过社会“协商”和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成共识。既然学习者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可以是各异的,教学评价应该侧重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最后,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context)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对知识记得很“熟”,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只做到了单向的内化建构,而忽视了逆向的外化于物,这显然是一种无效的学习。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通过对建构主义和网络特性的分析,人们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与Internet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属性的充分体现”[1],所以网络教学伴时代而风行。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也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
    其一,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和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
    其二,教学内容也突破了以往的界定,客观上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兴趣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选择和筛选的所有资源;同时,主观上教学内容也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其三,教学过程更加动态、交互和主动。一方面,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和问题,自己分析并解决它。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同时,学习是交互式的,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上。
    其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网络平台不仅用来帮助教师进行众体教学(如呈现教学信息),而且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这两种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环境中进行的阅读教学活动,不言而喻,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点也成为这种新型教学的天然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题材广泛、新颖
    网络有信息承载量大、更新迅速的特点,所以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也呈现题材广泛、新颖的优势。题材的广泛性体现为信息多样,覆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娱、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一优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增强学生适应各种阅读材料的能力。而且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背景知识、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这弥补了传统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的不足,避免了学生由于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而造成的理解障碍。同时,网络内容图文并茂,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更新速度快,在学习和生活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更有效地避免了教材中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一些现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语言生动、鲜活
    网络上可供选择的语言学习资料非常丰富,英文原版文章也很多,英文原版文章的语言的表达方式真实地道,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新的词语源源不断地出现。一些新词、新短语、新表达最先在网络上出现、运用和普及,所以网络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的来源决定了它在语言资料上的优势。
    3.形式多样、活泼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教师有自由选择多种类型资料的机会,而且这些资料的呈现方式也会更加多样、活泼。英语阅读训练本身是枯燥的活动,但是通过音像结合的动态形式输入信息,让学生在更加逼真的环境中感觉、理解语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单一的教学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所以,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也应该是多种交织运用的。结合实践,本人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在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交互型阅读教学
    传统阅读教学中,师生虽然共处一室,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并不多,网络环境的交互性、选择性给师生提供了超越时间、空间的交流环境。由于网络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阅读方式是发散的、非线性的,这种阅读使学生思路大开,参与的愿望和信心大增。而网上的BBS更让学生有了一吐为快、大显身手的自由空间。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交流的开放性与交互性,大大地激发并解放了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学生从封闭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增强了个体的参与合作意识。如在进行Pollution这一阅读内容教学时,将地球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恶劣环境以及自然灾难: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山体滑坡、河流污染、洪水泛滥、土地沙漠化等的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发布到每个学生的计算机上,学生边看边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现状一一呈现在他们的眼前,使他们直观、立体、生动地感受到地球所面临的困境。学生对人类生存的现状出现了强烈的危机感,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激起了学生对环保主题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任务型阅读教学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利用信息化的网络平台,不仅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更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如课前给予学生阅读时的明确任务,课中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能应用于实际的学习任务,课后设计能支持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我控制的任务。再以Pollution 阅读单元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上网查询下载有关环境污染的相关资料,课中教师利用网络的传播功能播放师生共同收集的资料,并且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资料进行分类和处理,完成本课的任务:How to fight against pollution? 课后完成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如设计英语海报 (post)、宣传册 (booklet)、环保标志(sign) 等去唤醒、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3.时效型阅读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接触到最新、最快、最感兴趣、最标准的英语阅读材料。我们英语教材中也有相当好的阅读材料,但这些中的大部分已经成为过时的语言材料,如讲到电脑,没有涉及互连网,讲到科学进步没有提及“克隆”技术等等。而时效型阅读教学保证了阅读材料的“新鲜度”,避免了阅读材料地重复使用,从而体现英语阅读教学的时效性。仅以新闻为例:台海危机、伊拉克战争、北京奥运、上海世博、我型我秀等阅读材料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与学生对话,强化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4.专题型阅读教学
    网络阅读资料纷繁复杂,阅读材料的选择主要以新闻类、科普知识类、体育类、音乐时尚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网络为专题型阅读教学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广阔自由的舞台。另外,也可以通过专题活动来设计教学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两纲”教育、励志成材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都能通过网络平台得到充分展示。
    5.自主型阅读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在同一时空中(同一节课内、同一个教室内)展现多个教学平台。教师根据学生阅读能力设计多个阅读教学平台,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和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6.合作型阅读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在同一时空中(同一节课内、同一个教室内)设计若干学习团体, 通过相关几台电脑的互连,使学习者在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中,在一个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建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共同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使学习者能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分享,充分展现合作互动学习的优势。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原则
    阅读方式的变革,要求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之上。获取资料和信息的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和衡量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因此,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教师要创造最真实、最直接、最主动、最优越的英语互动学习环境,就必须遵循如下的设计原则:
    (1)学生参与原则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是课堂设计的重要原则。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的选择、运用上都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生的整个过程中。其中要注意,教师要让学生从对网络学习这一形式的兴趣逐渐转移到对网络内容学习的兴趣上来。如果没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我们的教学,而仅仅让计算机代替了黑板,那我们就穿上了新鞋,走了老路。
    (2)任务递进原则
    RICHARDS 等对阅读理解的定义为四个层次,即字面理解,推断理解,批评理解及欣赏理解。字面理解指理解、记忆语篇中明确表达的信息。推断理解指读者利用自身经验、直觉推断理解作者的观点并预测结果。批评理解指读者把语篇信息与自己的知识世界及价值观进行比较。欣赏理解是为了从阅读中得到情感反应或满足。根据这一观点,教师在设计时应注意各种梯度、层次任务的分布和推进,培养和考察学生各种层次的理解水平。
    (3)情境创设原则
    情境是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的必要条件。网络英语阅读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将学生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联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英语阅读课堂学习情境。
    (4)方法指导原则
    相对于传统英语阅读教学而言,网络英语阅读教学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为网络所提供的材料数量多,难度层次不一,篇幅较长,含有较多的生词,这时,教师更必须对学生阅读有一个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以体现在阅读前的准备阶段,阅读中的渐进阶段,以及阅读后期的活动阶段。尤其是六种阅读微技能的方法指导:发现事实,领会大意,把握顺序,利用语境,归纳结论,学会推测,在网络阅读中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效益有着极大的影响。
    (5)材料选择原则
    网络浩瀚无垠,网络英语阅读教学材料的选择必须具有相关性和真实性。教师在课前准备阅读材料时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真实需要和兴趣进行,这些材料是学生有准备,有能力且愿意读的语篇。
    (6)网络有限原则
    网络的高时效、大容量、多层面的信息有时为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供了可能,但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再加上网络信息内容丰富但又良莠不齐,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一个适合学生实际的课堂网络环境。教师不妨在备课时将网络缩小化,根据实际的学生情况、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以网站的形式建立教学资料库,让学生有目的地在这种虚拟的“课堂网络世界”里遨游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建成的网站可以包括: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Lead-in)、教师选择的阅读材料页(Homepage)、学生活动任务页(Page1)、评价标准页(Page2)、相关背景材料(Background)等网页。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流程
    依据设计原则,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的分析基础上设计好教学流程。这一流程还是要遵循一般的语言教学规则,从课程导入开始,学习新内容,然后通过任务巩固所学内容,经由交流和评价完成整个课程。结合网络的特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采用,具体步骤设计如下:

    下面就以上海市《牛津英语》初三第二学期教材A Successful Story为例,详细说明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教师展示成功人士的图片或视频资料(Bill Gates,李彦宏,成龙,姚明),共同讨论什么才是成功,引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动机。接着引入记者采访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资料片段,导入今天教学的主题——励志成材
    (2)确定任务,自主学习
    成功人人向往,但成功并非易事。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物,阅读这些成功人士的成长历程。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阅读能力、兴趣爱好选择一位或多位人物进行相关阅读。同一人物的阅读材料也分成三个梯度,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和教师设计教学的层次性。

    (3)分层要求,完成任务
    阅读完成后,要求学生利用获得的信息合作完成相应任务。任务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递进。

    基本达标同学完成的任务:利用获取的信息以填空形式完成《励志成材》调查报告(Survey)
    提高型同学完成的任务:利用获取的信息模仿电视节目进行《励志成材》人物采访(Interview)
强化型同学完成的任务:利用获取信息以第一人称,对我们在座的学生进行《励志成材》演讲(Speech)
    (4)分享交流,反馈评价
    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教师在主机上及时了解学生阅读的进展情况,完成任务的情况,有所选择的将一些小组完成的任务集体播放,达到交流分享、共同提高的作用。另外,也可以实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将课堂中的阅读任务作为回家作业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J].学科教育,1998,(3—6).
[2] Nuttall, C.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 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 Press. 1982.
[3]Richard, J. ,J. Platt & H. Weber.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M]. Essex: Longman House.1985.
[4]李远方.国外阅读理论与我国英语阅读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3).
[5]李爱萍.网络平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松江二中校园网站.
[6]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J].惟存教育,2002,(9).

 

(责任编辑:徐 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