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思考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指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1]“核心素养”首次被置于课程改革、立德树人任务的首要位置,此后中国基础教育开始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3]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历史概念又是历史知识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掌握正确的历史概念是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关键,笔者拟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感悟来探讨历史概念的教学。

    一、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历史概念为载体或起点的,因此科学而准确地掌握基本历史概念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基础任务。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概括、总结和认识,由于历史概念的抽象性,所以历史概念的教学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根据历史知识的抽象程度,我们可将历史学科基本知识划分三个层次: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观点、结论和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经过抽象归纳,并固化成语言表述的知识——无论是历史史实还是观点、结论或认识,都属于历史概念的范畴。

从学生认知历史的过程来看,掌握历史概念是学生认知历史的重要环节。从知识学习的效果来看,经过理性思考并得出的结论更容易理解,因为结构化、体系化的历史知识更不容易遗忘。因此认清知识间逻辑关系更能实现学习的有效性,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这些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史实本质的认识形成概念的基础上。因此历史概念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关键,现今强调核心素养的时代,历史概念学习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二、历史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高中历史统编教材的内容覆盖面广,教材中对许多历史概念特别是历史理论概念,没有具体详细的解释,且有不少史实的表述都是提纲挈领式的,这给学生历史概念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由于历史概念的抽象性和特殊性,所以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教师由于对历史学科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缺乏认识和理解,常常不重视历史概念教学。或是由于自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等理论缺乏深入的理解与思考,不能正确把握历史概念,进而对历史概念教学采取回避的态度。或对有关历史概念教学的方式方法缺乏全面了解和正确运用,只会用简单的定义法教学,造成历史概念教学简单化、机械化或形式化。

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理解和掌握晦涩难懂的历史概念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封建制度、君主专制等存在困惑,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历史概念兴趣不高、忽视回避的态度,如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得到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常会出现学习方法单一、死记硬背,对很多历史概念就会一知半解,无法迁移内化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进而影响整体历史课程的学习,也影响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三、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尝试

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结合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内涵,依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历史概念教学流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激发兴趣、引入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人的认知活动都是从积极的认知心理开始的,这是整个认知活动的前提,历史概念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历史概念教学应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学生引入历史概念学习的活跃状态中。

例如,在讲授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这一单元时,当讲述“古巴比伦文明”这一历史概念时,可以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对伊拉克问题的了解和关注引入。又例如,讲述“古代印度文明”这一历史概念时,可以利用学生对当代印度的印象来引入,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历史概念与学生的距离,还可以纠正学生将古今印度在地理位置等同的错误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由于非正式的经验形成一些概念和认识,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可能是错误的,教学中利用这些熟悉的话题引入新的概念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 纠正之前形成的错误概念,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2.抓住史实、形成表象

在教学中语言是还原历史现象和历史场景最常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

例如,在学习“凡尔赛体系”这一历史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巴黎和会实际操纵者美、英、法“各怀鬼胎”的利益争夺,让学生对巴黎和会实质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形成生动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古代埃及文明”时,如要说明雄伟的金字塔这一历史概念,可以从多维度进行史实叙述,比如将金字塔的高度和学校的教学楼层高进行比较,在感性的基础上得出理性的认识。金字塔高达一百四十六米多,而学校的教学楼一层不过三、四米,金字塔相当于近四十层教学楼高,同时提醒学生这是古埃及人民在距今三四千年前建造的。这样的对比更加直观而不失科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古代埃及文明的正确理解。

    3.启发思维、分析提炼

构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会根据历史概念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秦末农民起义”这一概念可以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为起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影响)几个方面;理解“梁启超”这一历史人物可从国籍身份、时代特征、文化传统、社会地位、主要活动、历史评价等几个维度去分析;“商鞅变法”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归纳。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历史概念的具体类型来确定需要分析的要素,这就需要有思辨的能力,这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

    四、历史概念教学的原则事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地历史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注意历史概念的完整性。历史概念是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的本质全面地认识和反映,因此要做到完整性,避免片面地、碎片化的认识和呈现,且在表述上要高度概括。

2.注意历史概念的联系性。虽然说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各个方面本质属性的综合表现,但历史概念对历史现象的反映要体现出内在联系,体现历史认识的逻辑,避免机械罗列要点,克服偏激的想法。

3.注意历史概念的准确性。在把握历史内在逻辑和认识的基础上,用简洁、明确的语言,科学、准确的且符合逻辑的叙述来呈现历史概念。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

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5]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又是历史教学的灵魂,而用历史概念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较高的心理品质,绝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高中阶段是学生的理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敏锐的历史思维和宽泛的历史视野,形成科学、严谨的历史概念,必须靠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中领悟、教学中渗透、在日常中积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读史明智”。



[1] 教基二〔2014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4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月。

[3] 方勇著:《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上海大学出版社20198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