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历史学科推行整书阅读的策略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历史学科推行整书阅读的策略

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张丽娜

 

 

摘要】以《天朝向左,世界向右》一书的整书阅读学科活动为例,探讨中学阶段整书阅读对历史教学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为了更有效的发挥整书阅读的意义,在中学阶段如何具体操作,使之落地生根。

关键词】整书阅读;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一、   历史学科整书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个人学习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一提阅读,大家普遍想到的是,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事情。其实并不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学科如果能有效的选择阅读书目、制定阅读方案、设计阅读形式、做好阅读反馈,给出阅读评价,那么,阅读也会助力历史教学,乃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整书阅读作为阅读的进阶方式,它的作用应该是超越单篇短章阅读价值的。通过整书阅读,学生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书籍的内容,深刻地体会书籍的内在逻辑性,更能学会用辩证的视角,去看待作者论述的观点,对比中西、结合所学、形成所思。所以,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整书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在中考改革之下,当前初中历史考查方式为开卷考试,考题可能只有几道大题,那就意味着每道大题知识涵盖范围将会非常广,纵贯古今、横联中西。以往简单的历史知识点的串联并不能应对考试,要求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做出改变。再加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要培养学生时空关系,要求大格局、长时段看待历史,即 “大历史观”。而整书阅读正是能让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去阅读书中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时代大背景的基础上,站在整个时段乃至全球的视野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做到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再次,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国内首先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由此有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这一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搭建时空联系与对比的平台,要求学生能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整书阅读从书籍本身要说,首先对内容来看,它有时空的完整性。而书籍作者为了全面严谨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必然会从各个角度入手,联系与对比。那么当学生阅读时,他便会对这个事件本身的时空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整书阅读可以助力历史学科“时空关系”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

最后,新时期的历史教学倡导课堂转型,以往历史教师“满堂灌”,输出知识的模式已经过时,不符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动力”的要求。一堂高质量的历史课,一定是发挥学生真正的主体价值的课。在课堂中学生联系所知所学,从全球视角思考问题,培养高阶思维,学生在观点与论据的博弈中,得到学识与思维的升华,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整书阅读不仅能提供给学生完整的事件,而且学生在紧跟书籍作者一步步的推进中既可以产生与作者严谨推理的共鸣,也可能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这是单篇阅读无法给与的作用。所以可以说,整书阅读为课堂转型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由此可以看出,推行整书阅读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新时期推进课堂转型,落实核心素养,打造有效课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既然整书阅读如此重要,如何选择一本贴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落实核心素养的书籍?如何设计阅读计划、展开阅读活动、做好阅读反馈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以下以《天朝向左,世界向右》一书的整书阅读活动为例探讨初中阶段整书阅读的推行工作。

 

二、整书阅读书籍的确定

 

2017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 要注重中国近代史中的中国历史发展与世界的联系”,在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与世界的横向联系更为明显,其开端本身就是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一个结果,而且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发展与世界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就是说整书阅读所选的书籍最好能做到中西历史的有效贯通,既有中西历史的对比,又有中西历史的联系。由此来看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只有如此,才能达到课标(《2017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的知识,八年级再学世界近代史的时候,其实就可以把七年级的知识与之联系、对比。中国近代史是在列强入侵之下不断失败、不断反抗、不断探索的曲折过程,而这一切皆与世界大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确立及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包括中国在内的落后国家必成为其侵略扩张的必然对象。为什么在同一时间之下,西方进入了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时代,而古老的东方依然停留在“天朝大国”的迷梦里,成为待宰的羔羊,被殖民的对象。八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能参照中国历史学习世界历史,不失为一个降低世界史学习难度的方法。同样,在同一时空下中西对比学习,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在中西联系对比中,真正理解东西方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教学内容及落实时空素养的目标,我们选定了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这本书。

 

三、阅读设计之激发兴趣

 

王龙的《天朝向左,世界向右》一书中,列举与中国近代史兴衰荣辱、分布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不同领域的人物。如皇帝,权臣,改革者,起义者,文豪等。把这些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人物与同一时期其他国家同等地位的人物进行横向比较,在人物个人成长经历、思想变迁,行动举止及对历史产生的影响中去发现天朝大国如何在近代日渐式微,而其他国家却逐渐变强。通过鲜活的历史人物的对比,感受个人人生际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的息息相关,也从人物中的思想、行为等的差异,感受中西方历史底蕴造就的截然相反的轨道。

(一)介绍本书目录

本书的章节名称非常具有中西历史对比性与挑战性,且大多数人物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笔者在课堂中把本书的目录制作成PPT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已知的中国人物来猜遮盖对比中的外国人物。学生们跃跃欲试,思考着、抢答着,看到答案时,脸上或惊叹、或了然、或不可思议、或思考,安耐不住的学生甚至悄悄讨论了起来。通过巧妙的介绍书本目录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有了疑问、有了舆论才能掀起一股读书的热潮,使读书成为一个班级行为,成为课后、“饭后”的“谈资”,带动那些对历史缺乏兴趣的同学,形成班级读书氛围。

附本书目录:

第一章:《迷途的帝国——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治国差距》

第二章:《大臣与首相的差距——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人生悲喜剧》

第三章:《两个女人的沧桑时代——慈禧太后哪点不如维多利亚女王》

第四章:《毁誉参半的悲剧英雄——洪秀全与西乡隆盛的荣辱悲欢》

第五章:《谁才是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为何没有渡边华山看得更远》

第六章:《“鬼使”与“神差”的命运博弈——从郭嵩焘和陆奥宗涛看强国与弱国的外交》

第七章:《光绪皇帝向左,明治天皇向右——近代中日变革的关键时刻》

第八章:《笔杆子的大对决——康有为和福泽谕吉的启蒙之路》

第九章:《千古文豪谁堪怜——曹雪芹和莎士比亚的同途异运》

第十章:《两位“国父”的命运——孙中山为何做不成“中国华盛顿”》

(二)介绍本书的专业性

如何让学生对一本书有持久的阅读兴趣呢?目录的吸引人是次要的,关键的还在于书籍本身。历史类的书籍最忌讳“空谈”,最怕误导读者。所以,选定的整书阅读书籍一定是严谨的、论从史出、有理有据的,即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天朝向左,世界向右》不同于常见的人物传记书,更非野故事集。本书作者对书中所提及的中西著名历史人物,其研究皆是基于相关的中西历史资料考证而来。书中的每位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人类不可避免的矛盾缺陷,但正是这些最真实的语言、行为的描述,才能给学生足够的证据和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立足历史现场,做出自己的判断。只有学生自己感受、体验、思考,才能真正感受压在历史人物身上的“包袱”,感受百年沧桑家国梦的任重道远,理解同一时空下东西方的选择!

 

四、阅读设计之阅读工具的选择

 

为了高效推行整书阅读活动,笔者组内教师设计了学习、阅读工具——阅读卡。

阅读卡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学生的相关信息及具体阅读内容和上交时间。第二部分,时空对话,把自己最疑惑、最想问的话写给历史人物。第三部分,选取阅读内容中最打动你的段落或语句,并对它进行自己的理解。三大部分,依据学生认知过程、难易程度来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最终化为笔头所思所想。

阅读工具的重要性,不只体现在要学生按时间按规则来完成阅读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工具转变学生阅读随意性的陋习,阅读也要有仪式感。另外,阅读工具单如果在内容设计上多花点儿心思,除了对学生持久阅读有作用外,还可以为教师之后的阅读计划的评价与推行做好收集资料的准备。所以,中学阶段历史学科整书阅读设计阅读工具,不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助力思考,还对教师后期的整书阅读反馈评价工作积累资料。

 

五、阅读设计之阅读活动的推行

 

整书阅读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项持续且持久的作业,即使是那些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阅读完整本书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更何况那些对历史兴趣缺缺,“学务”缠身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及组内教师在推行整书阅读过程中,通过批阅学生上交的阅读卡,给与等级及相关评语,学生得到教师的反馈,尤其是肯定反馈后,成就感与表现欲、挑战欲齐发,阅读在无形中被坚持了下来。通过教师及时反馈的做法,激励学生进一步持久阅读,做到以评促学。同样,教师在课堂中结合整书阅读书籍,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留足时间让学生结合所学所读思考,畅谈自己的看法。当学生的回答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时,学生心中阅读已在慢慢由被动阅读向主动阅读转化。如此一来,对学生而言,阅读将变成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在阅读中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举办阅读沙龙,鼓励有想法有兴趣的同学参与。阅读沙龙的参加者一定是对历史、对本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正是因为如此,沙龙的举办其意义比班级学生的交流将更为专业。学生在宽松氛围中分享自己对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看法,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对中西事件的理解。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迸发思考的灵感,通过阅读不仅思考历史,更去思考当下。把阅读与学习、生活、未来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以史为镜。

 

六、阅读设计之阅读反馈与调查

 

为期三个月的整书阅读伴随着新课的结束徐徐落下了帷幕,为了检验整书阅读活动推行的成果,组内教师共同商量制定了“读书随想”及历史学科整书阅读活动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可从阅读带给学生的收获、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量的设定、阅读记录卡的设计形式、指定书目的方式等方面入手,既是对书籍本身的调查,也是对阅读活动设计的调查。

通过批阅学生的调查问卷,笔者收集汇总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建议,以便将来更好的推行整书阅读活动。以下附八年级某班的问题、建议:

(1)关于阅读给你带来的收获:

扩充了课外知识;

帮助我更好的理解当时的时事;

让我更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书中人物有了不同角度的看法;

将同一时期的两个做出贡献的人物进行对比,了解了同一时间发生的时事;

对历史的了解不只限于课堂,可以多方面,对维度,探讨人物、事件,从东西方不同角度学历史;

通过对比阅读多元地认识到中国和西方历史及文明发展的进步和差异,让现在的我们深刻地知晓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让我更好地了解不同时代人物的特点,并从人物看到当时的背景和政治;

每周所要求的的阅读章节,与当周所上的课程内容相仿,所以能对课内内容很好的巩固;

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更为明确地了解历史,也配合了课程;

一些人物生平历史事件的细节,一种宏观上的历史认识,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得到“取胜”“成功”的道理;

可以培养学生的“世界眼”,以及认识到自己国家的不足,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他人;

更加全面的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贴合大历史观,更全面的看待问题;

学会全面地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即通过对比学习历史;

让我能够有从多角度分析一件事的能力,更容易发现环境对事物不同的影响;

这些收获中有知识层面的,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有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教学的三维目标基本通过阅读实现了。大历史观理念、中西历史比较、宏观与微观、理解到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

(2)关于整书阅读活动设计的建议:

阅读反馈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一份报告来;

可以提供1-3本书进行整书阅读活动,更多元化一些,选择权更广更自由一些;

增加阅读卡的版块,从更多的方面思考;

自己设计感想、思维导入、摘抄、剪贴等,给与更大的空间;

增加我的疑问这个环节;

在阅读过程中,多增加一些交流和总结;

增加阅读分享,增加交流;

总的来说,形式是很新颖,且有良好的影响作用。但本书一次的人物对比篇幅有些长,希望以后能挑选篇幅小一点的,还有我们希望阅读卡还能让我们设想,若这两位中外人物出生在彼此的国家与时代,会发生什么?

可以配合演讲、思维导图等形式;

我觉得阅读沙龙可以普及,还有,中西辩论的活动很好,可以实行一下。

……

整书阅读学科活动是大历史观教学、学习世界史的一种新路径的探索,在阅读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长知识的同时,更是对大历史观、中西历史有了更深的体会,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落实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

同样,阅读结束后,学生感触良多,他们或慷概激昂感叹命运不公;或沉着冷静,客观看待历史命运;或由古及今,畅谈个人抱负,家国情怀就在这样的感叹感悟中得到了升华。

 

小结: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整书阅读的学科活动,有利于构建学习兴趣浓厚、思维迸发、互动沟通,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学生主动投入课堂,主动学习,对课堂的体验将更加深刻,从而,不断培养了学生高阶思维的能力、大格局顶层设计的意识,使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