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大班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运用现状的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明确指出:“幼儿应遵守幼儿园生活常规和秩序,情绪愉快、稳定,能有规律的生活,并且能识别自己、他人的情绪变化,能够主动表达并调控自己的情绪。”幼儿的情绪调节是指对幼儿情绪中可能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调控的过程。比如幼儿生气、懊恼、攻击性等等一些负面情绪,幼儿情绪调节不单单是简单的压抑和调控,而是要对幼儿的年龄和性别等范围内进行合适的调控情绪,即有宣泄、控制、转移,以保持幼儿处于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中。约从幼儿4岁起,幼儿的神经系统结构开始高速发展,幼儿开始逐步开始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孩子的幼儿时期能否有控制情绪和宣泄情绪的能力有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幼儿未来的成就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把握幼儿情绪控制的关键时期。从幼儿期就重视孩子情绪控制的学习,依靠成人的引导和帮助,培养幼儿情绪控制力。[1]

结合现今我园大班,我试图发现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一些特点,从情绪调节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儿童情绪发展状况的了解,以及探讨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从而找出有效的预防和矫正策略,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

我们通过运用参与式与非参与式相结合的观察法,了解教师对情绪调节控制教育方案的开展情况、实施过程以及实施效果,同时也着重关注幼儿在教育现场中的实际交往过程中的情绪行为表现和处理冲突事件所用的情绪调节控制策略,依此对整个行动研究中实施活动的形式、方法等方面及时进行反思与调整。同时改编陆芳的《学龄前情绪调节策略调查问卷》[2],共36个项目。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种幼儿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建、问题解决、被动活动、自我安慰、替代活动和发泄。

(一)大班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状况

1、观察幼儿情绪调节策略数据分析

 大班儿童对于解决问题的情况时,儿童运用问题解决的调节策略运用最多,其次是代替活动,自我安慰和认知重建最少。这些观察都是我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记录下来你的,有一大部分儿童面对困难和消极情绪时,还是愿意继续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而有一部分儿童采用替代活动来逃避问题,把注意力从这个问题上移开,转而积极参加其他活动。而自我安慰和认知重建一样,可能原因是一些个别差异的原因,自我安慰还停留在大班以下儿童水准,认知重建则相反已近大大的高于大班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水准。

2、调查问卷情绪调节策略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大班儿童六种情绪调节策略数据分析中,认知重建(91.14%)、问题解决(84.87%)、替代(95.12%)、发泄(48.6%)、自我安慰(74.4%)、被动活动(44.5%)。

可见,大班儿童对于情绪调节的策略大多是以积极的方式面对。当儿童面临问题和消极情绪时,替代策略运用最多,其次是问题解决,发泄和认知重建最少。

同时儿童面对挫折时,运用发泄来解决的也不在少数。

   (二)幼儿情绪调节策略中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比较分析

在情绪调节策略中加入积极行为调节策略和消极行为调节策略,积极行为调节包括: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自我安慰;消极行为调节包括:发泄和被动应付。调查显示,在行为调节类别中,儿童积极行为调节占78.8%,消极行为调节占21.3%

可见,积极行为的调节方式还是占了大多数,大班儿童能在发生问题后,用积极的态度,直面遇到的问题,通过自己的调节方式来找到平衡心情的方法,从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三)各种情绪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

为了了解性别因素对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以大班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为依据,进行了男女对各种情绪调节策略数据的分类统计,得到以下数据

各种情绪调节策略的性别比较

性别

认知重建

问题解决

替代

自我安慰

发泄

被动应付

49.4%

52.0%

51.1%

50.5%

50.8%

48.7%

50.6%

48.0%

48.9%

49.5%

49.2%

51.3%

从上表中百分比数值中可以看出,男孩和女孩在问题解决、替代和别动应付上有着较显著的差异。男孩对问题解决的情绪策略运用明显高于女孩,而在被动应付情绪策略运用上女孩明显高于男生。在认知重建、自我安慰和发泄上没有明显的差距。

 

    二、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大班幼儿策略运用的总体状况

从大班幼儿对情绪调节的策略的总体情况来看,无论男女都是更多的运用策略是问题解决,而较少的采用发泄的调节策略。

    1、面对消极情绪时情绪调节运用情况

在面对得不到满足和面临争执能情景时,大班儿童更多的运用问题解决的方式,例如,都想玩同一样玩具、不小心推到其他伙伴、对于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等同伴矛盾时,通过言语或者行动来解决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大班儿童已近开始发展并具备了一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而不单单是通过哭闹或回避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或许与教师的调节方式有关,假如小孩想通过老师来解决问题时,老师通常都是对他们说,这个问题很容易处理,我相信你能够解决,不需要我来帮你。对于幼儿来说可能这是一种锻炼,在求助于教师不成功时,只能逼迫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有了第一次自我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感和自信之后,他们自己以后碰到问题就会尽量尝试自己去解决。

    2、自我安慰情绪调节的运用情况

自我安慰也是儿童较常用的一种情绪调节的方法。当自己面对消极情形时一般不会主动用语言安慰自己,往往会用一些肢体动作来安慰自己,比如蜷缩身体抱住双膝或者抓头等动作来缓解消极的情绪,但是当伙伴或者教师问及他时,大都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在家搭的积木比这还有厉害呢”或者还有一些其他情况会说“这个东西我妈妈会给我买的或我早就吃过了”等等一些具有儿童自我幻想性的回答,并通过这样来调节自己消极的情绪。

    3、发泄情绪调节的运用情况

碰到消极情景运用发泄最少的原因可能一方面是他们自身的心理、生理、智力能方面的不断成长,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提高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由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分不开的,以及越来越多的生活经验,发现发泄只是会让情况越来越糟,老师越来越生气、家长对你越来越凶,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和满足自己的需要。让他们知道了“察言观色”什么情况下不能表露出这样的情绪,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表露率性的一面,从而他们会更倾向于其他情绪调节策略而不是发泄。

    4、情绪调节的替代运用情况

大班的孩子已经不单单运用一种情绪策略了,比如当有问题时,他自己尝试问题解决失败之后会选择替代;或者碰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选择认知重建或自我安慰。

    5、情绪调节的被动应付的运用情况

个别社会性比较弱的小朋友通常会运动被动应对情况,去让别人来处理,同时进行跟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大班儿童情绪调节的趋势

    从数据中去发现了解现今大班幼儿情绪调节的趋势,是积极情绪调节占了比重多还是消极情绪占了的比重多!因为积极的情绪策略行为对于大班儿童来说,由于他们能够很好的缓解负面情绪而且让他们从健康模式中摆脱出来。有些应对模式对于缓解短期的压力更有效,而有的应对模式则对缓解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威胁更有效。可能长期的积极情绪调节是一种对消极情绪的压抑,所以我们认为消极的情绪调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发泄一些在儿童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

    (三)情绪调节中的性别差异

    问题解决的情绪调节中差异最大,可能终其原因是男性是理性思维更多,而女性的感性思维更多。理性思维的男性看重的是结果所以要“不折手段”的解决问题,而女性喜欢从源头找原因,而从源头来解决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而导致了较少运用问题解决。

    (四)结论应用

    1、对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教育观念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是活动形成和推动的重要基础,它直接或间接的引导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的走向。长期以来我们都到的观念都是“成绩至上”的观念的影响,认为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就行,很少关注到孩子的心智和品德的发展。幼儿的情绪能力是幼儿终身都要持续发展和所重视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但并不是单单培养一个学习和行为良好的人,不能忽视幼儿的自身心理状况,而过分的注重教育的功利性原则就是完全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把情绪教育与智力教育分割开,这极大的影响了一个人的全面性培养。可能终其原因就是人们对情绪教育和其价值认识不清所导致的。随着信息大爆炸,人们对于情绪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这是我们想看到。所以幼儿教师要摒弃过去那种错误的教育观,不能以教师为主体而开展教育工作,应该以孩子为主体并关注他们的情感发展,情知结合才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做好准备。

    2、教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情绪知识理论基础和经验

    教师在情绪活动实施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情绪知识理论,才能更好开展工作。在研究观察中发现一些教师对于有而情绪表现归结于幼儿的性格因素,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多用欺骗、不理睬和威胁等方法来暂时的缓解幼儿情绪的方法。由此可见,教育者对于幼儿的情绪知识认知还处在片面层面或者经验层次方面,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有很大的欠缺。鉴于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通过一些的途径来进行情绪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有助于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第一自主学习。主要指教师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或期刊杂志,从而得到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者通过日常带班,在与幼儿的接触中累积实际经验,进行反思以及自我学习,从而整理出一些能让幼儿正确处理情绪问题的方法。

    案例1:

    小周是我们班级一位比较调皮的小朋友,一来园就表现的十分的爱玩,对于朋友的相处也显得比较弱,主要用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来进行交往,时常被我们关注。但是对于一些文化常识,他知道的懂得都很多,但是就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去运用这些。但是主要还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向与他进行交流,但是他的反应一直处过激的一种状态,好像是明知故犯一样。后来我们知道原来家里一直关注到的事情就是小朋友的一个知识方面的提高,对于小朋友的一些指导培养的策略运用不当。

由于了解到小周在家里一直被不当的教育策略培养,所以在我们班级,我们首先采取的办法是不激烈的、平静的教育策咯,在教育当中我们首先观察幼儿的一个问题情况,并且遇事让他来自己的去想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一直和他来进行说话,一直进行沟通,消除了幼儿一个易激动的一个心理,知道所有的事情都能解决,而且都能好好解决的。

当然家园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也介绍了我们的方法,我们同时表示家长在家里的指导策略很重要。如果照一直激烈的训练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没有耐心,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一直让幼儿处于一种亢奋的心理状态对幼儿是十分的不利的。孩子需要老师家长的支持和鼓励,才能提高,我们一定要让幼儿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情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其实在幼儿后期我们也观察下来他比平时的活动要好了许许多多,他在活动中也越来越趋于平静,虽然有时会有些错误,但是我们也会心平气和的和他沟通,在中午午睡,我们会用拍拍他的方式让他平静下来,现在看下来比之前要好许许多多。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中有一条,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教师需要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根据每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促进和引导每一位幼儿的进步。所以在平时的日常带班中,反思是必须,从反思中吸取经验,对于幼儿的未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教研活动。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园长或骨干教师组织全园教师或年级组教师,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和反思活动。在这过程对于全园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通过讨论和评价,在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也帮助积累教学经验,促进了理论和时间的结合。就如现今提倡的的“游戏化”教学理论,让幼儿的消极情绪,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转化,从而让幼儿能快乐的解决目前的问题,从而一点点的解决幼儿的消极情绪问题。

    案例2:

    小董是我们班级一位十分聪明的姑娘,但是有的时候脾气很倔,发生了问题总是用逃避或者发泄的方式来解决,或者就是“我不会”来解决。中班的时候,我们老师在的时候会帮忙来解决,但是到了大班,我们希望小朋友能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又出现了“我不会”。比如自己能叠好被子,这天我教小朋友起床后需要自己整理自己的被子,把被子整理整齐,其他的小朋友都已经跃跃欲试起来,感觉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一样,虽然动作十分的生疏,但还是跃跃欲试起来。可小董却是坐在床上,一直在说着“我不会”,连尝试的欲望都没有。我在旁边和她进行了简单沟通后,她表现的就是单纯的“我不会”,不愿意尝试!

当看到其他的小朋友都或多或少叠好了走掉了,她的情绪更加不稳定。之后发现没人了她就把被子一丢走掉了。被我叫住后她说:“我就是不会呀,怎么办啦!”这句话又出来了,随即变成了哭闹,发泄自己的情绪!之后我给了他张纸,用我说的叠被子的方法来折这个纸吧。慢慢的,她用折纸的方法之后发现很简单,一会会就好了,最后我说那你现在来试试折被子,最后她成功了,虽然不是折了非常的好,但是也是进行了尝试!这就是迈出了第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董也发现了一味发泄自己的情绪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 

    总之,儿童情绪的调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因此在每一个成长阶段,老师都要根据儿童情绪调节的特点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和引导,针对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实际情绪表现,然后实施针对性的日常教学的幼儿情绪调节的教育方案,以此来提升幼儿情绪调节的能力。

 



[1]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8

[2]陆芳.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5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