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互助 共同成长
——学生心理联络员资源使用案例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包遵锋
一、背景说明
在以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由于心理老师独居一室,平时接触的学生也仅限于自己任教年级的学生,于是很难及时而广泛地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动态,再加上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有某些偏见,他们真的有了心理问题时也很少会主动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从而错过了对问题学生的最佳干预时机,这也容易导致学校开展的一些心理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及时性和广泛性。当然,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人手不够可能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根据学校的规模不同,一所上千名学生的学校一般也就配备1-2名专兼职的心理老师,的确是显得捉襟见肘了。
面对上述的诸多问题,我便开动脑筋,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组建了心理联络员队伍,开展了学生朋辈互助活动,让学生也能成为心理老师的小帮手。他们平时发现身边的同学心里有烦恼,可以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也能马上向心理老师推荐。从这一点来说,心理联络员不仅是心理老师的“千里眼”、“顺风耳”,还是一个个能够助人自助的小小“咨询员”。
华理附中从2006年开始就成立了学生心理联络员队伍,建立了联络员管理制度,目前已经形成了心理联络员的上岗培训与过程性评价体系,在师生中颇有影响。
二、资源分析
心理联络员,顾名思义就是在学校心理室和学生之间充当联络任务的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联络员学生除了与心理室保持联络,宣传心理学科普知识,反馈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信息,还需要接受心理老师的专业培训,以便对身边的同学进行必要的心理援助。所以,心理联络员资源区别于常规的教育资源,其资源本身是人。这里的学生是受教育者,也充当了教育者的角色,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的成长性的资源,也是一个边培训、边使用的人力资源。
心理联络员本人必须心理健康、乐于助人、团结友爱、主动热情,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自信阳光、乐观开朗会感染身边的同学。他们还要尊重有心理偏差的同学,能替人保守秘密,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在选拔心理联络员时,需结合学生自愿与班级推荐两项原则,每个班级选出1-2名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作为心理联络员(如果是两名学生则最好一男生一女生)。他们在心理室的组织管理下,形成一个立体的、全校性的心理联络员网络。
作为资源,学生心理联络员有其优势,比如,心理联络员比心理老师更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由于同学之间年龄相近,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相仿,也方便在同学中开展朋辈辅导,其不足就是心理联络员的心理专业性不够。我们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对此有全面的认识。
三、过程与方法
学生心理联络员资源已经在我校使用了多年,经过不断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按照学生心理联络员资源的水平层次不同,我们在使用时一般分为两个等级:
1、初级使用
学生在刚加入心理联络员队伍时,还没有经过心理专业培训,工作主要靠热情推动。他们的主要任务设定为联络、协助、调查、推荐等低难度的工作。
(1)与心理室保持联络,当发现身边同学有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向心理老师或班主任反映。心理联络员与心理室的联络途径有很多,比如直接找心理老师、悄悄话信箱、电子邮件等。
(2)协助完成心理月的相关活动,如任务下达、收交作品等。
(3)协助心理室开展有关的访谈、问卷调查等任务。
(4)当发现身边的同学有心理问题时,及时推荐来心理室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
2、高级使用
当学生加入心理联络员队伍一段时间之后,经过系列的心理专业培训和积累了一定的朋辈互助经验,就可以进入高级使用的阶段。这时的心理联络员在初级使用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导、结对等高难度的任务。
(1)对身边有心理需求的同学进行朋辈互助式的心理辅导,并填写《心理联络员朋辈互助记录表》。
(2)与新联络员开展“以老带新”的结对子活动,增强了心理联络员资源的内生力。
四、成效与反思
(一)主要成效
1、学生心理联络员资源的使用,帮助心理室更加及时、广泛、真实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在过去的工作中,心理老师对学生问题发现不及时,因而介入过程明显滞后。心理联络员则弥补这个不足,他们能够深入同学,了解同学的烦恼。例如:初一心理联络员徐某向心理室反映,她班上一位同学经常偷偷地用刀片划伤自己的手腕,心理室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
2、学生心理联络员资源的使用,改变了学生过去对心理咨询的成见。以前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基本上不会来心理咨询,主要担心会被人认为有“病”。自从有了心理联络员,同学们进进出出心理室变成了一件极其平常的事,从而打消了那些同学的顾虑,许多优秀联络员经常会陪伴着同学前来咨询。
3、学生心理联络员资源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校心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有了心理联络员这个“小帮手”,心理老师不再身单力薄,很多常规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收到实效。比如在开展心理月活动时,以前是班主任指令学生参加,现在改为心理联络员动员同学们参加,学生参加心理月活动的意愿更强、活动覆盖面更广了。心理室在开展问卷调查时,以前总会出现迟交、乱答、收不齐,使用了心理联络员资源之后,这项工作基本上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反思建议
1、调整心理联络员的选拔标准。我们一开始认为,学生成绩越好,资源质量就必然越高。后来在实际工作中才发现,成绩好的同学把主要精力都花在了学习上而无暇顾及其他同学,另外,他们的心理优越感太强而很难切身感受到一般同学的心理,所以,他们往往不太胜任心理联络员的工作。于是,我们及时调整了选拔标准,侧重于那些心理健康、自信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
2、建立心理联络员的考核与评比机制。心理联络员一开始都很有工作热情,做着做着,他们的热情就降低了,一是因为他们的学业任务重,二是由于缺少考核与激励。于是,我们对心理联络员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考核,每学期还评选优秀联络员,予以全校表彰,对他们的付出予以认可,激发了联络员们的工作积极性。
在心理联络员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学生朋辈辅导的重要性,同伴互助能促进共同成长。这时候,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受教育者,而是身份独特的助人者,也是潜力无限的教育资源。他们在助人与自助的过程中,最终实现了自身的成长。
责任编辑 张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