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最新动态
走进吟诵

202339日下午,特级教师彭世强老师为徐汇区初中语文教师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走进吟诵”的讲座。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主办,初中语文教研员刘侠老师担任主持。

彭老师由浅入深,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经历,绘声绘色地向老师们详尽地介绍了古诗文吟诵的相关知识。

首先,彭老师用诵读与吟唱两种方式演绎了《江南》这首乐府诗,让在座老师不仅廓清了吟诵的概念,还依稀看到了采莲女劳作时的欢快场面。就这样,诗歌的语言活起来了,画面活起来了,人物的喜悦之情也随着旋律流露出来了。

接着,彭老师指出了吟诵能有让文字响起来(有声化)、站起来(有形化)、活起来(有情化),让学生兴味大增之“近效”;更有长久积淀后,能提升学生鉴赏诗词品味,积累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吸收文人人格素养的“远效”。这何尝不是语文诗词教学着力追求的目标?

明确了吟诵之效后,老师们又跟着彭老师现场吟起了《游子吟》《竹石》《清明》等古诗词。吐字需饱满、句调重拉腔拉调、字调讲究平长仄短、韵字要拖长,在彭老师耐心地指导下,大家逐渐掌握“吟诵之要”,越吟越有味道。

讲座最后,彭老师走进“观众席”,与现场老师们进行互动,解疑答惑。

教师1:吟诵方法不易,如何将其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彭老师:在训练吟诵时,不需要先讲道理、方法,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读,接着听老师示范。然后问学生:“老师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吟唱的魅力,就会慢慢走入诗歌的情感中去。

教师2:有没有学习吟诵相关知识的平台推荐给大家?让学生更理性地了解吟诵?

彭老师:整体、直接、形象、有感染力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会更感兴趣,而不是方法的灌输。多点具体、直观的教学,把有声阅读融入我们的课堂,学生就会感受到古诗之美了。

教师3:小朋友对于通常意义的吟诵不是特别感兴趣,如何把吟诵的方式多样化?

彭老师:把过于理论性的内容拿去教中小学生,效果往往不理想;把古诗词分析的特别细致,小朋友也往往不感兴趣。老师们还是要从整体上去教学,去引导。比如利用别人现成的吟诵录音,放给孩子听,这种方式就很好。

教师4:彭老师在民歌、戏曲等领域很有造诣。但是在教学中,也许现在的学生会用自己想用的音乐形式来表达古诗。那么继承前辈吟诵调的基础上,是否可以允许学生用他们熟悉的音乐方式进行“混搭”,以此来理解古诗的表达?

彭老师:我不会唱流行歌曲,如果在座年轻人,能将流行歌曲与吟诵诗歌结合,这是值得鼓励的。但在混搭的时候,不能忽视平仄规律和韵律,还要考虑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它是悲伤的?是壮烈的?还是欢乐的?要将音乐恰当的和古诗词结合,而不是简单地套用。

字记于心,意会于心,情润于心。吟诵带来的动心动情的记忆,是愉悦的、痛快的!彭老师的吟诵给在座语文教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让大家体会到其魅力所在。这场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供稿:夏春艳)



附件列表:
互动环节3.jpg (2977.417 KB)
开场2.jpg (5839.566 KB)
讲师吟唱.jpg (5006.762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