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儿童戏剧表演是一种以儿童故事改编成的故事剧本为原型,幼儿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它综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多门类综合性艺术,通过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言语、动作、手势)、道具、场景等,再现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或某一个片段),幼儿在儿童戏剧表演中相互合作,学习知识,丰富情感,提升表现力,获得全面发展。
幼儿天生喜爱假装和幻想,他们是导演、是演员、是剧作家,他们身上潜在的戏剧天性需要一种理想的教育去呵护、激发和引导。
儿童戏剧表演是我园特色课程之一。为了让中班幼儿继续体验儿童戏剧带来的乐趣,乐于展现自我,提升多元表现力,我班将表演区与儿童戏剧进行了结合,以期在幼儿日常表演中发现问题,并从动作技能、表情技能、声音技能等方面给予指导,层层递进,提升幼儿的表现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案例一:《老虎拜师》——怎样能像老虎一样行动呢?
开学初的一次午睡故事是《老虎拜师》,班级里的幼儿zrl提出:故事非常有趣,能不能让他们自己也来演一演这个故事?于是,班级中尝试开设了《老虎拜师》的表演区域。几次尝试之后,教师录下了幼儿们的表演片段。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大家的表演片段,你们给自己打打分,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还有觉得可以更好的地方吧。
Zyh:我觉得他们表演得很好,大家都能说出他们表演的台词。
Lyr:老师,老虎会爬树么?我很喜欢他们的这个故事。
Zny:我不喜欢他们的表演,我觉得他们演得都不像老虎。
Xmk:老虎不是四只脚的么?他们为什么都没有?
孩子们不懂得多么高深的理论,但他们凭着自己的直觉,敏锐地感受到了表演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了帮助幼儿理解老虎的动作、习惯,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观看了老虎扑食、散步的一些记录视频和图片,让幼儿去自己观摩老虎的特征,并让幼儿进行图片模仿动作。
案例分析:
我园中班幼儿在小班时已经对儿童戏剧有所接触,因此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乐于参与表演活动。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仍无法准确表现出角色的特征。
指导幼儿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的一个过程。在让幼儿欣赏故事之后,需要帮助幼儿强化对故事角色的了解,让他们能够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动作特征。教师可以采用动画片、图片、纪录片等多种手段,先让幼儿熟悉故事角色的表现,通过一些适当的语言提示,充分发挥幼儿善于模仿的特点,让幼儿有一个可以模仿的对象。可以想到实物的对象,是幼儿最易表现出的童话剧人物表达方式。
指导策略:
1、提炼表征,引发思考:中班年龄幼儿已经积累了部分表演经验,虽然在动作表现上喜欢模仿,略有经验,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成熟的表演技能。面对真实的记录片,孩子们能够自己迅速提炼物体的特征,并对实物进行模仿。教师通过将儿童戏剧表演形式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游戏中,让孩子从模仿中积累点滴表演的经验,体验表演的快乐。
比如童话剧《老虎拜师》中,让幼儿分别扮演老虎、花猫。第一幕中主要表演老虎好几天没吃饭,肚子饿,想要学本领。教师将幼儿的表现重点,放在表现出肚子饿的动作、感觉,揉肚子、舔舌头等动作。第二幕中老虎找到猫学习了扑、跳等本领,就可以将重点放在表演出扑、跳动作上,先给幼儿分别播放一段猫和老虎的动作视频,让幼儿进行模仿,再把动作串联起来就完成表演了。
2、比较尝试,启迪思维: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所以生活经验差异较大。让幼儿互相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角色的性格和特点,将幼儿自发的模仿动作互相比较,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在儿童戏剧表演的练习中,教师请幼儿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增加不同角色、不同场景之间的转换,让几组幼儿扮演相同角色进行比较,方便幼儿互相学习,启发他们的表演表现思维。
幼儿变化:
在不断地欣赏、比较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得到了熏陶,萌发了难能可贵的表演意识。教师根据童话剧中动物的形象特点,帮助幼儿理解角色,提炼特征,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幼儿进行角色的表达表现。通过幼儿肢体模仿的形象表演,能够看到班级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基本动作发展、社会领域中的遵守规则、语言领域中的故事表演、艺术领域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等经验的习得。所有的童话剧表演中的幼儿形体动作要付诸训练和实践学习,只有让幼儿在实践中熟悉和提炼,才能有收获有进步。
案例二:《三只羊》——我是一头可怕的大狼么?
适逢班级课程进行到《在农场》的主题,一个《三只羊》的故事引起了班级幼儿的兴趣,他们自发将故事搬进了班级表演区,尝试演绎童话剧内容。班级里增投了狼和三只羊的表演头套,同时制作了一座山洞的道具背景,帮助幼儿分角定位对故事内容进行演绎。
Lhz:你怎么老是笑呀?大灰狼才不会笑得那么开心呢。老师,你看她老是笑嘻嘻的,一点儿都不像大灰狼。
老师:那你觉得大灰狼应该怎么样呀?
Lhz:它要吃小羊,一定很可怕,是张大嘴巴的。
St:还会有尖尖的爪子,想要把我们抓走。
Cyn:我觉得它还会瞪大眼睛,睁得很大很大的。
Szj:它的头发还会竖起来,人家说怒发冲冠,就是头发都翘起来了。
老师:我好像想到大灰狼可怕的形象出现在我眼前了。听了你们的描述,我都觉得害怕了呢。那可怜的小羊看到这么可怕的大灰狼,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呀?
班级幼儿闻言立刻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还在大叫着“不要过来,好可怕。”我不禁感叹孩子们的领悟力惊人。
童话剧表演中,不仅有外部形体动作,更加有内部心理情绪活动,任何缺乏内心情绪的运动,都会显得不真实。情绪不同,带动的肢体也不同,让幼儿表演的角色更加鲜活。
案例分析:
中班幼儿对表演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她们能够互相寻找同伴角色来展现她们想要表演的童话剧。但是,幼儿是带着好奇心来演出的,她们还无法将表情管理与内容呈现进行联系。
童话剧表达中,表情媒介也是极其重要的表达方式,表情表达的同时,伴随着肢体动作,让观众能够迅速理解内容。因此,我们通过培养幼儿对于细节的观察,例如童话剧《三只羊》中的第四幕,狼被三只羊的回答激怒,想要吃了羊,然后三只羊用角把狼撞下了山坡。这一幕的重点,就是表演出狼愤怒、凶狠的表情,可班级幼儿在刚开始表演时,始终是微笑着来演绎狼。因为她们无法将表情呈现与情绪、表演三者之间进行有效联系,并将之呈现出来。
指导策略:
1、挖掘体验,融入表演:为了帮助幼儿学会理解并适当运用表情工具,进行表演,笔者在班级尝试展开了“猜猜我的心情”的表情游戏。首先,笔者仅仅只是带领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心情表达游戏,例如开心、难过、生气等,让幼儿来猜一猜我的心情,让幼儿了解到面部表情是一种表现方式,可以通过它来让别人了解你心情这件事,建立起直观感受。接着,我又在班级中推进了更为复杂的表情游戏,比如《猜猜我爱吃什么》,抓住食物对自己的刺激而作出的表情,先由教师表演出吃面条的场景,让班级幼儿猜猜我在吃什么东西,引导孩子们观察我的动作、表情等等细节,以便精准、生动的进行模仿。随后,我用相同的办法让孩子们自己表演,让其余幼儿猜测自己在品尝什么食物,表演的幼儿通过自我理解,采用表情、动作等等方法,表现自己吃到的东西,例如左右摇头、跺脚、用手给嘴巴扇风、紧皱眉头,眯着眼睛等等,生动地表达出吃到食物时的状态。让幼儿尝试学会表情管理,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将自己内心所想进行一定的呈现。只有准确的表情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思想感情。
2、授之于渔,学而又思: 现实生活中,班上有的幼儿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却不善于通过表情流露出来,或者常常克制自己的表情,不露声色,不苟言笑。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在表演中体验自己真实的所感体验之事,黑格尔说“对艺术家来说,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希望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有所感触,触发幼儿创造想象的基础。
幼儿发展:
通过几次分享活动,教师将幼儿在表演时的表情进行摄像分享,帮助幼儿分析自己的情绪感受。表情是人类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心情的外部的呈现,面部表情则是心灵的窗户,这些都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表情的变化依据心情感受而变化,舞台表演是经过设计的艺术化呈现,对心情感受有一定幅度的放大,便于观众看到、看懂、感动。儿童可以假定事物,以假乱真,并且儿童的游戏天性也是艺术创造的原动力。康拉德提出艺术的起源是游戏,游戏也是儿童观察世界、学习本领的一种方式。在表演中,我们要求的是真听、真看、真感受。
案例三:《三只小猪盖房子》当小猪紧张害怕时,声音会不会变得不一样呢?
三只小猪是幼儿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他们自己找到协作方法,互相提示,敢于展示。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之前的铺垫,幼儿在表演童话故事中,对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兴趣很高而且掌握得也较好,但对表演中关键的声音表情却很难掌握。
Lmr:老师,Rjt叫得一点也不像狼。他的声音好小,一点也不可怕。
Qyx:我也觉得他声音不像可怕的大灰狼,反而像是我们的好朋友。
Rjt:你们也不像是被大灰狼吓到了呀,我之前看电视,被人吓到的人声音都会哭的。
Zze:不是哭,那个叫发抖。冷了的时候也会发抖的。
案例分析:
幼儿在进行童话剧表演时,能接触大量的文学语言,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表达思想感情,丰富词汇,发展表达表现能力。表演童话剧《三只小猪盖房子》,幼儿始终无法用形象的声音表现出动物特征,其原因一是声音表情不像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那样易懂易学,对幼儿来说不够具体形象,较难理解;二是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指导;三是幼儿对童话故事理解不够,表演不投入。
引导幼儿用尖、细、快的声音和心慌的语调表现三只小猪的特点。可以问幼儿: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此时的小白猪、小黑猪或小花猪?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声音来表现?用其他的声音行不行?小猪害怕、紧张的时候声音是怎样的?要求幼儿用不同的声音去表现小猪或狼,引导他们思考:狼的性格怎么样?小猪的性格呢?它们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说话?通过分析、比较,幼儿表演时用憨厚、笨重的声音表现小黑猪和小白猪,用机智、稳重的声音表现小花猪,用凶恶的声音表现大灰狼。要求幼儿表现狼,则提问:狼是什么样子的?它在故事里都说些什么样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去表现?引导幼儿用较粗、较慢、有力的声音表现出大灰狼的形象。
指导策略:
1、学会聆听,表达身份:让幼儿尝试根据不同的意思表达出不同的声音。例如《小兔乖乖》中说同样一句话:“快开门!”如果用细柔的声音、较慢的语速及向上的语调说出来,能表达一种甜美、快乐、欣喜的情绪,可体现在兔妈妈的身上;用较粗的音高、较快的语速及向下的语调说出来,表达的是一种粗暴、野蛮、急燥的情绪,具体体现在大灰狼身上。通过此类具体、形象的例子,我逐步引导幼儿对声音、表情及正确运用声音、表情的重要性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
2、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为幼儿设置一些简单、明朗化的语句,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会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表达一句话。比如《狼和小羊》中:大灰狼对小羊说:“晚上,我要来吃掉你!”或者,小羊害怕地诉说:“狼说‘晚上,要来吃掉我!’”。然后让孩子分辨,学着运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故事中的角色比如:大灰狼和小羊,大灰狼应该用粗重的声音还是尖细的声音?如果用尖细的声音,大灰狼还可怕吗?小羊合适用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自己分析、判断,培养他们使用不同音色表现人物形象的能力。
幼儿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教师的推进,班级幼儿在表演时,能用较为贴切的声音进行表达。她们能意识到声音是有表情的,不同的声音代表着不同的内涵,声音表情实质上就是语气、语调、语速的变化所表达的人物不同的情绪、情感,音色的区别代表着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幼儿的表演大部分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所以教师所扮演角色的表情、语气、语调、动作等都需要夸张,让孩子们易模仿、易表演。说话的语气、语调非常重要,不同的语气、语调代表着人物不同的情绪、情感。幼儿学习声音的这些表现技巧,正是通过感受和模仿老师的表演进行的。当然,也要联系生活,让孩子们想想生活中爸爸妈妈和周围人们在生气、高兴等情绪下的语气语调。通过此类具体、形象的例子,逐步引导幼儿对语气、语调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通过实践,我们见证了戏剧表演带来的魔力,不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性格是否内向,不自信或者紧张,只要他们走上舞台,参与到表演中,他们便会变得闪耀。如何激发幼儿戏剧表演的潜在天赋与能力,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个性化需求,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还将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