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幼儿情绪问题得到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次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中,针对家庭教育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发展情况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情绪教育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缺乏科学性等情况,家庭作为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应对策略,导致幼儿情绪问题日益增多。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促进幼儿情绪的积极发展,家庭和幼儿园应当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在尊重幼儿个体情绪差异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家庭情绪教育指导策略,提升家长的家庭情绪教育能力,树立科学的家庭情绪教育观念,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引导幼儿辨别、理解自身和他人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寻求适当策略进行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
一、问题的源起
(一)基于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
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情绪的这种功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力,即情绪能力。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不仅体现了一个人健康与良好的适应能力,还对其认知发展、人际交往、社会性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在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情绪能力作为幼儿心理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乃至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情绪能力能够帮助幼儿进行有效的社会调节,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同时,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
3-6岁幼儿处于良好情绪发展的奠基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情绪教育的黄金期。幼儿情绪的发展不仅是一种自然发展,更需要科学引导和教育。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要情绪安定愉快。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这也体现了幼儿情绪对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幼儿情绪健康的高度重视。情绪是早期儿童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是儿童应对社会生活情境的能力来源,是组织儿童认知活动的心理激发者。
家庭对幼儿情绪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幼儿成长最重要的环境,良好的家庭情绪教育对幼儿情绪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养人的情绪状态,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情绪表达形态等,都深刻影响着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因为家庭情绪教育,多隐含在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当中,是即时即刻发生的。
(二)基于国家层面的要求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愉快的情绪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二、幼儿在家庭中情绪表现现状
教师在对幼儿持续的一日生活情绪表现观察、幼儿个案追踪和与家长的家园沟通中,了解到幼儿在家中的情绪行为大致会出现以下情况:
(一)情绪表现波动较大
幼儿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会强烈地表达喜欢,遇到不愿意的事情会大发脾气;幼儿情绪转换随意性较强,且情绪表达的方式较激烈,很难在家长的安抚中稳定自己的情绪。例如君君(化名)是一个月龄比较小的幼儿,在家不喜欢吃蔬菜,皱着眉头表示不要。看到蔬菜在桌上就会直接推翻。而看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了,也直接一把抢过玩具,一旦被拿走又会皱着眉头撅着嘴巴,跺着脚喊“哼!”
(二)在家与在园的情绪表现不一致
幼儿在园与在家中情绪表现差别较大。例如小超(化名)妈妈向我求助道:“(小超)在家天天发脾气,每天都要被揍一顿。怎么跟在幼儿园完全不一样!?”“孩子一不顺心就开始大发脾气,大哭还有跺脚。”妈妈表示,孩子做出的事情总是让爸爸妈妈手足无措,也会经常气得不行,甚至是动用“武力”。
在园表现得很积极的幼儿,在家却经常大发脾气,还经常喜欢说反话。如佳佳(化名)妈妈总是向我“控诉”佳佳的脾气非常不好,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姐姐经常会对弟弟和家人发脾气,常常因为很小的事情就产生哭闹的情况。但是在家长进行这样的一个反馈的同时,班级的两位教师也进行了沟通,发现幼儿在园的情况与家长反馈的情况大相径庭。在幼儿园中,囡囡经常会向老师撒娇,积极帮助身边的同伴。
(三)不同家庭成员照料时情绪表现不一致
不同家庭成员照顾幼儿的时候,幼儿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绪状态。虽然在同一家庭环境下,但是不同家庭成员照料时,幼儿仍然会出现不同的情绪表现。如文文(化名)的爷爷奶奶总是在接送文文的时候跟老师反馈:“老师啊,这孩子脾气很不好,你们多说说她哦!”但是在教师平时的观察和与父母进行沟通中发现,文文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和在幼儿园的时候情绪都比较稳定,安静又懂事,与爷爷奶奶反映的情况完全不同。
三、造成幼儿情绪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从持续的观察与家园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幼儿在家庭中出现的情绪问题非常多样,家长对于幼儿的情绪非常关注却又常常束手无措。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
(一)家庭情绪教育回避消极情绪
幼儿在出现消极情绪的时候,有部分家长采取传统的家庭情绪教育模式,用简单的“不可以生气”“不可以哭”压抑了幼儿的情绪表达,使幼儿的情绪长期处于简单的“积极假象”,漠视或回避幼儿的消极情绪,同时令幼儿在潜移默化之中对消极情绪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家长缺乏对情绪的科学认识
部分家长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了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上,对幼儿情绪问题关注得较少,缺乏对情绪能力的科学认识,也会出现觉得孩子闹脾气不需要太多干预,孩子冷静下来就好了。幼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即刻采取哭闹来解决,而每一次这样的行为又会得到家长的让步。久而久之,这样的行为也就在他的生活中成了惯例。
有些家长对自身的情绪也关注得较少,在遇到一些事情时不能对自身情绪表现有很好的控制,在教育中也经常大发雷霆,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却又不向幼儿说清自己的教育意图。幼儿长期处于家长不稳定的情绪影响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习了家长表达情绪的行为方式。
(三)家长不了解幼儿情绪变化的原因
幼儿情绪行为的产生,有它背后的产生原因。而部分家长往往只看到了幼儿的情绪行为本身,而忽略了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在解决幼儿情绪问题时,只解决了当下的情况,而没有做到追根溯源,了解幼儿情绪行为产生的原因。
(四)家长缺乏科学调节情绪的策略
部分家长在生活中非常关注幼儿情绪变化,但是缺乏帮助幼儿科学调节情绪的策略:在幼儿生气的时候,采取单一责罚或冷处理方式;在幼儿沮丧或害怕的时候,采取简单安抚的处理方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缓解幼儿情绪的作用。
(五)不同家庭成员对情绪化解的方式差异
在同一家庭环境中,父母与祖辈由于观念上的差异,在面对幼儿照料过程中产生的情绪问题时,往往采取不同的化解方式,而情绪化解方式上的差异,常令家庭成员之间产生矛盾,同时也对幼儿造成情绪困扰,不知道听谁的好,不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
(六)持续紧张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幼儿的情绪表现也存在着极大的影响。部分家长工作较为繁忙,
经常会在给幼儿布置好作业或留下玩具之后,就去进行自己的工作或家务事,幼儿长时间得不到情感支撑和情感陪伴,影响了他向他人表达情绪的需求。而过于严格的要求也经常打压了幼儿的自信心,“我不行”“我不会”“我是失败的”诸如此类的消极自我评价和不适当的自我否定,令幼儿经常处于负面情绪中,总觉得自己是失败的。长期“一言堂”的家庭氛围,也令幼儿逐渐失去了主动表达自己情绪的欲望。
四、家庭情绪教育指导策略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对家长进行情绪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正确的情绪教育观念,逐步形成隐含在在生活中的家庭情绪教育策略。
(一)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情绪教育理念
多渠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形成科学的情绪教育理念。通过个别家庭教育指导、访谈、亲子沙龙、科学育儿讲座等不同形式,结合不同类型的家长及其所面对的幼儿情绪问题,确定情绪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的情绪教育理念引导(如下表)。
不同类型家长个性化情绪教育措施
对象类型形式 | 个别家庭教育指导 | 亲子活动 | 科学育儿讲座 |
缺乏教育经验年轻父母 | 了解幼儿自身的情绪发展情况并开展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 | 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有助于亲子关系的亲密发展,形成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 当面对幼儿的情绪问题,向年轻父母支招 |
由祖辈照料幼儿、工作忙碌的父母 | 如何平衡忙碌的工作与照顾孩子之间的平衡,构建高品质亲子关系 | ||
父母工作忙碌,照料幼儿的祖辈 | 体验幼儿与老人之间的浓浓亲情 | 根据祖辈特点,提高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有效性 | |
产生较持续的分离焦虑的幼儿 | 缓解幼儿在分离中出现的依恋情况 | 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 如何正确看待分离焦虑 |
模仿消极情绪行为的幼儿 | 家长在情绪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 形成亲子间积极的情绪行为和互动 |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情绪状态 |
缺乏教育经验年轻父母 了解幼儿自身的情绪发展情况并开展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 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有助于亲子关系的亲密发展,形成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当面对幼儿的情绪问题,向年轻父母支招
由祖辈照料幼儿、工作忙碌的父母 如何平衡忙碌的工作与照顾孩子之间的平衡,构建高品质亲子关系
父母工作忙碌,照料幼儿的祖辈 体验幼儿与老人之间的浓浓亲情 根据祖辈特点,提高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有效性
产生较持续的分离焦虑的幼儿 缓解幼儿在分离中出现的依恋情况 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如何正确看待分离焦虑
模仿消极情绪行为的幼儿 家长在情绪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形成亲子间积极的情绪行为和互动 家长如何正确认识自身的情绪状态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情绪观念,初步认识情绪的基本类型,认识到多样的情绪是普遍存在的。了解在生活之中,不管是成人还是幼儿,每个人都会遇到好心情和坏心情,任何情绪的产生都是非常正常的。引导家长在面对幼儿情绪问题时,鼓励幼儿对积极情绪要勇于表达,面对消极情绪也不要回避。并且在正确认识情绪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情绪表现及情绪能力的个体差异性,不要盲目地将幼儿的情绪表现与同伴或其他幼儿进行对比。
(二)指导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
当幼儿产生情绪问题的时候,家长不要着急去指责当前幼儿出现的情绪行为,而是寻找出诱发幼儿情绪波动的根源,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尝试从根源寻找问题;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运动、深呼吸、安全发泄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心情,调节自身情绪。
如在疫情封控中,孩子们第一次体验到了隔离生活,我们能从幼儿在家中的绘画作品上看到,色彩的运用上出现了大面积的咖啡色、灰色。在内容上图二、三出现的房屋没有门和窗,图六的窗户非常小。人物形象上表情都出现了生气或难过,还出现了如图三的无脸人的情况。图四出现了棺椁。而较大面积的咖啡色、灰色的使用,象征幼儿对家庭以及社会的不适应及内心的种种冲突。每个人物形象上都没有笑容,有的生气有的难受,而没有五官的形象和背影出现,体现出幼儿情绪低落,不希望与人沟通。而没有窗和门,或窗口很小,表现出幼儿心理退缩倾向,拒绝与他人进行沟通和接触。图四中出现的棺椁,是因为幼儿在疫情期间经历了亲人的离世,也与他大面积的咖啡色形成了呼应。幼儿有时不能清楚地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当下的感受,却可以用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创设宽松和谐的家庭情绪教育环境,增加亲子沟通。情绪稳定的家庭环境,更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情绪行为习惯的养成。鼓励家长和幼儿一同主动积极地表达情绪,关注幼儿情绪需求,用积极情绪感染幼儿;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获得安全、公平、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敞开心扉,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积极的人际关系。
在家庭中要选择适宜的亲子互动方式,抓住生活中的情绪教育契机,进行随时的家庭情绪教育。家长要理性解决幼儿在生活当中出现的情绪问题,可以用谈话、抚触、榜样示范的方法来解决;提升幼儿情绪管理能力,提升幼儿应对生活情境时的心理适应能力;尊重幼儿的天性和认知规律,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以便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采取宽容、鼓励的态度。
相信孩子,让孩子多参加能使其全面、健康发展的活动,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并在他做选择的时候提供意见和支持,让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判断力,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情绪需要,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四)保持情绪教育的一致性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幼儿一直处于要求不统一、情绪不稳定的环境中,势必对幼儿情绪发展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幼儿家庭情绪教育过程中,保持情绪教育的一致性尤为重要。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对幼儿开展的教育行为长期稳定、统一。
1.幼儿园与家庭的统一
在提升幼儿的情绪理解、情绪表达、情绪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形成家园联动机制,共同尊重幼儿的天性和认知规律,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和情绪体验。家园都应该积极为幼儿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获得安全、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敞开心扉,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积极的人际关系。如小班新生入园,需要家长与教师一同进行积极的情绪引导,而不是向幼儿传达出“你不乖就送你去幼儿园”或者每天询问“今天有没有被老师批评”这样的消极情绪。
2.家庭不同成员教养方式的融合
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对教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沟通,融合教养理念之间的差异,结合祖辈的育儿智慧和父母辈的新型的育儿理念,形成较统一的教育模式。在开展情绪教育时,就需要家中成员对幼儿的情绪发展目标进行统一和一致,共同探究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原因。在教育过程中相互配合,并保持对幼儿所提的要求一致。如“周末父母”减少幼儿学科化教育模式,多增加亲子类户外运动项目或体验类项目;祖辈家长减少对幼儿的“听之任之”,到位但不越位。
3.情绪教育的持续性
幼儿情绪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缓慢积累和发展的过程,那么就要求家长能做到与幼儿园的情绪教育配合起来,由简至繁,将情绪教育贯穿在幼儿生活中,不随意改变要求,循序渐进,以保证幼儿情绪持续性的良性发展。如果因为幼儿在一个阶段表现良好就认为可以放松之前制定的情绪教育目标,往往会出现前功尽弃的情况。
(五)榜样示范性
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家长要对自身情绪有一定的认识和调节,向幼儿树立合理的情绪表达和科学的情绪调节方法,不回避、不迁怒,言传身教。在生活中,抓住一切教育的契机,在玩游戏的时候,外出的时候,坐车的时候,家长都可以根据不同事件发生内容来描述情绪产生的原因,解释情绪发生变化的过程,示范情绪调节的方法。
五、研究成效
幼儿:通过开展家庭情绪教育指导策略研究,我班幼儿的情绪更加趋于稳定健康,参加各类活动时更有积极性,同伴之间的交往更轻松愉快,对于困难的挑战更有勇气。当自身或他人出现各种情绪时,也能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并选择合适的方式积极调整情绪。
家庭:家长以更科学的情绪观念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情绪、合理表达情绪、适切调节情绪。当幼儿出现负面情绪时,家长能够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负面情绪,引导幼儿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并选择适合自身的方式及时调节情绪。同时,优化了家庭教养环境,令家庭成员之间了解到了各自在家庭中的不易,家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合作更紧密。而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积极良好的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终身发展都获益匪浅。
教师:研究夯实了教师对情绪教育的理论认识,深化了教师对于情绪教育的理解,增强了教师捕捉幼儿情绪事件的意识,提升了教师对幼儿情绪事件的观察能力以及家庭教育指导中的沟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