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体育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体育单元学习活动实践研究 ——以十年级排球“垫、传、扣”单元为例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体育单元学习活动实践研究

——以十年级排球“垫、传、扣”单元为例

上海市位育中学   叶 菁

 

摘要:核心素养既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达成“健身育人”的最终目标。单元作为课程与课堂的桥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单元学习活动又是单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十年级排球“垫、传、扣”单元为例,实践研究单元学习活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式,以学为中心,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度学习,更好的提高运动能力,养成健康行为,培养体育品德,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筑基。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排球   单元学习活动

前言

    随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版)颁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新课程新教学的重点话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而单元作为课程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连接课程目标与教学实践的重要桥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关键作用。因此,新课程实施应以大单元为载体,围绕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通过优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单元学习活动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教学单元中,为了实现单元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针对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单元学习活动作为单元教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也是深化“双新”推进的重要抓手。笔者作为高中排球专项化教师,以排球专项化教学为例,根据排球项目特点,以培养运动能力为主线,选择十年级排球“垫传扣”单元学习活动为例,结合十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经历,将垫球、传球、扣球等单项技术进行整合练习,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及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课堂。

 

1、 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学习活动意义

1.1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运动能力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通过高阶思维的参与,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学习过程。而单元学习活动过程强调学生的深度参与和深度理解。这就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如理解排球垫球、传球、扣球各技术特点以及各技术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单一技术学习,到垫传、传吊、垫传吊、传扣等组合动作串联,再到垫传扣一攻转换、垫传扣攻防转换等技战术应用,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

1.2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养成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解决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掌握与应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

   排球单元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对其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课堂中安排丰富的“垫传扣”学练内容,有效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预防运动损伤,培养积极锻炼的习惯;在学练赛中,学生展现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表现稳定情绪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1.3积极参与排球运动,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排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在学练赛中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顽强拼搏精神、正确对待胜负、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将形成的良好品德迁移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负责任、敢担当、善担当的社会行为。

 

2.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单元学习活动既要强调目标导向、系统性,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体现个性化,同时,要体现目标、活动、评价的一致性,因此,高中体育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核心素养目标导向原则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目标导向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核心目标来引领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强调目标导向有助于确保单元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垫传扣”技战术的掌握、身心健康发展及良好品德培养的多重目标。

 

2.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强调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学习活动的层次性及学习评价的全面性。该原则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序性,增强教学连贯性,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在排球“垫传扣”单元学习活动中,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的技术基础,设计遵循“由基础到进阶、由单项到综合、由练习到实战”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路径。

 

2.3个性化原则

    新课标指出:“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2]” 个性化原则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身体素质、运动基础及兴趣爱好等因素,以差异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任务设置及分层教学方法,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如在排球对抗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比赛规则,调整球网高度,使低水平组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进攻,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并增强比赛的竞争性。

 

2.4教、学、评一致原则

   教、学、评一致强调目标、活动与评价的协同推进。强调以目标和评价为导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评价标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学习方向,同时,评价嵌入整个单元学习活动。如采用课堂观察、口头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式,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调整策略,从而更好好的达成目标。

 

3.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

3.1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活动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是教学单元中学生预期达成的学习成果,具有引领教学方向、明确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评价、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单元活动目标则是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突出单元活动联结课堂的桥梁作用,探索落实单元学习目标的操作途径,旨在更好地传递学科核心素养,因此需紧扣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制定单元学习活动目标。

现以“垫传扣”单元为例,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对排球理论知识、垫球、传球、扣球技术、组合技术、基本战术的学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体育品格和勇敢、果断、自信的体育精神。针对单元活动“正面扣球”的关键问题,“如何找到合理助跑起跳时机?”和环节问题“如何做到'一大二小,一慢二快'的助跑节奏?”制定对应的活动目标:运动能力方面,感悟扣球助跑起跳时机的关键技术,通过学练赛使85%左右的学生基本掌握助跑起跳时机和“一大二小,一慢二快”的助跑节奏及扣球完整动作,并且能够在技术组合练习或比赛中有效运用,发展力量、速度、灵敏等体能;健康行为方面,能在排球练习及比赛中合理的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增强有规律的锻炼意识,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学练和比赛中尊重同伴、尊重对手;体育品德方面,形成正确的胜负观,展现出良好的责任意识与排球规则意识。

 

3.2基于素养目标导向的高中体育单元学习内容设计

为确保学生排球运动能力的提升,高中排球“垫传扣”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应以素养目标为导向,设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六方面的学习内容,不仅注重学生理论学习、技能掌握、体能提高,还强调运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实战情境中有效运用技战术,实现从“掌握技术”到“灵活运用”再到“战术思维提升”的逐步进阶(如下表1)。

表1: “垫传扣”单元教学内容与关注点

内容要求

内容名称

教学内容列举

教学关注点

排球运动

理论知识

排球运动

安全事项

排球运动损伤与预防

◇排球比赛的赛前准备

常见损失的种类与预防方法

◎赛前热身与赛后放松

技战术运用

垫球

◇移动垫球

◇侧垫球

◇接发球垫球

◎正对来球,两臂伸直夹紧,提肩,全身协调用力

◎及时判断,移动到位,协调用力

传球

◇正面传球

◇调整传球

◇网前二传

◎正面来球,双手抬起置于胸前,击球点在额前上方一球处,蹬地伸臂,指腕协调用力

◎快速判断、移动到位、协调发力

扣球

◇助跑扣固定球

◇两步助跑抛扣球

◇二号位、四号位扣球

◇二、四号位扣球比赛

◎上步助跑时机的把握

◎直臂鞭打,手腕压腕击球

◎上步助跑及时,空中动作自然流畅

◎培养自信、果断的体育精神

串联

◇垫传串联

◇传扣串联

◇垫传吊串联

◇垫传扣串联

◎垫、传到位,衔接流畅

◎传、扣默契

◎垫传吊(扣)衔接流畅

◎培养团队合作的体育品格

进攻战术

◇边一二:站位与轮转,

◇二传与攻手的配合

◎正确的阵型站位

◎战术的形成

相关体能

专项体能

◇36米移动;

◇助跑摸高、

◇“十”字跳等

◎动作协调有力

◎奋勇争先,

◎蹬地快速有力

实践与评价

教学比赛

◇6对6比赛(班级、年级)

◇校际比赛

◎技战术的实战运用

◎尊重对手,尊重规则

 

3.2.1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体育教学应坚持“以学为主”的核心理念,构建“学、练、赛”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围绕单元活动目标“如何提高扣球成功率?”展开的学练活动,强调学练过程中的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学习。从单个技术—技术串联—组合运用三个不同侧重点进行举隅,旨在解决关键问题:“如何找到扣球合理助跑起跳时机”,体现由基础掌握到进阶组合,由单一技术到真实比赛的有坡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升能力、获得体验、促进思维。

3.2.1.1采用情境化和数字化教学

单元活动一:选择大单元18-9“助跑起跳+扣球“课时活动,采用情境化、数字化教学方法,提出关键问题:”如何找到合理助跑时机,同时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指向环节问题:“如何建立'一大二小,一慢二快'的助跑节奏?”首先,采用小组学练和同伴互助自主合作学习,学习正确的助跑上步时机,观察教师及同伴的扣球助跑节奏,交流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助跑时机、节奏是否正确;其次,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教师示范和慢动作视频回放,让学生直观了解和模仿扣球助跑步伐,逐步掌握合理助跑时机,并及时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学练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改善扣球助跑起跳时机,强化“一大二小,一慢二快”的助跑节奏;最后,设置个人扣球挑战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展开自评互评师评,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练能力和沟通交往能力。

3.2.1.2注重问题化和分层化教学

单元活动二:选择大单元18-11“传扣串联“课时活动,采用问题化、分层化教学方法,提出关键问题“如何提高传扣串联的成功率?” ,指向环节问题:“如何找到正确击球点,找到合理助跑起跳时机?”首先播放精彩比赛视频,引导学生在学练中思考:“如何提高传扣串联组合技术及运用?”力求做到判断早、上步快,提高传扣成功率;其次教师利用ipad拍摄学生练习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抛传扣练习,提高传扣准确性;然后,分组学练,巡视指导,对于不同的易犯错误进行集体讲解和分层练习;最后通过三人抛传扣比赛,比较组内3人扣球进规定区域的次数,展开自评互评师评。提高学生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1.3 运用各种形式的比赛教学

单元活动三:选择大单元18-14“垫传扣组合运用”跨课时活动,采用情境化、问题化、比赛化教学方法,提出关键问题“如何合理运用组合技术,形成战术?”,指向环节问题“如何协同配合,完成一攻?”进行课内与课外相互衔接的练习活动,通过组织观看中国女排比赛中一传防守、二传组织、多变的进攻视频集锦,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比赛中根据来球的弧度,力度,角度,合理运用垫传扣组合;其次创设比赛情境,进行4v4、6v6等隔网实战练习,将所学垫传扣技术融入到排球实战中;然后在实战中对垫、传、扣的运用进行评价和分析,提高比赛中的排球素养;最后通过课外活动的制定与实施,增强技战术水平,并能在实战中灵活运用。

3.2.2以评导练,实现单元学习活动提质增效

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诊断、反馈、引导和激励,以判断课程目标的达成度。[3] “垫传扣”学习活动评价依据新课标要求,体现评价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注重师评与生评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选择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构建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助跑起跳+扣球”单元学习活动中,主要采用定量评价,设计单人四号位扣球,每人扣10次,统计成功次数,对学生扣球能力做出考核评价表(如下表2),通过评价,客观体现学生在此单元学习活动中的扣球能力水平。

表2:四号位正面扣球评价表

成功次数

6以下

6

7

8

9

10

成绩

50分及以下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在“传扣串联”单元学习活动中,主要采用定性评价,设计两人一组的传扣测评,由教师或学生抛出10个球,测试组进行“传扣”串联,对测评组传扣串联能力做出考核的评价表(如下表3)。通过定性评价中对学生的传、扣技术应用,各技术之间的衔接能力等非量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全面反映学生的技战术表现,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等各方面表现。

表3:“传扣”串联定性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备注

优秀

≥85分)

良好

(75-84分)

合格

(60-74分)

需努力

59分)

自评

互评

师评

传扣串联

串联时善于观察,精准跑位,传球准确,力量适度,扣球能形成有威胁的进攻

串联时能合理跑位,传球基本准确,力量适度,扣球能形成有效进攻

串联时跑位不够及时,传球基本准确,力量把握不够,扣球较为有效

串联时跑位不积极,传球力量欠缺或直接失误,无法完成扣球





 

在“垫传扣”组合运用单元学习活动中,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做出的考核评价表(如下表4)。从运动认知、技能运用、发展体能、安全意识、情绪控制、环境适应、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等内容进行自评互评。通过评价,了解学生技术水平掌握情况,体现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逐步提升和全面发展。

表4:“垫传扣”组合技战术运用过程性评价表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互评

评价维度

核心素养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

运动能力

运动认知

了解垫球、传球、正面扣球的技术要领

ééééé

技能运用

技术运用合理,能在技术组合练习和比赛中运用

ééééé

发展体能

能在技术与体能相结合的练习中,提高转向体能

ééééé

健康行为

安全意识

能安全参与运动,准备活动充分,有自我保护意识

ééééé

情绪控制

正确对待比赛,心态良好

ééééé

环境适应

适应多情境技术练习,沉着冷静

ééééé

体育品德

体育精神

勇于挑战、不畏艰难

ééééé

体育道德

遵守规则、公平竞争

ééééé

体育品德

尊重对手、尊重裁判

ééééé

在“垫传扣”单元活动中,主要采用综合性评价。全面系统地考量学生单元活动中的多个维度,评价主要围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包含运动技能、体能状况、运动认知、锻炼习惯、情绪调控、适应能力、同伴关系、遵守规则、互相尊重等内容做出的考核评价表(如下表5)。通过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增值,体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养的发展提供全面且准确的依据。

表5:“垫传扣”单元活动综合性评价表

维度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期初

测试分

期末

测试分

进步

幅度分

单项分值

综合评分

运动能力

体能

立定跳远

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1000米跑



助跑摸高

参考《上海市高中专项化课程大纲(试行)》



半“米”字移动



运动技能

自垫球

参考《青少年排球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与测试方法》二级




自传球



四号位扣球

定量评价表



运动认知

排球比赛规则

排球战术理论

理论考试


健康行为

锻炼习惯

自主参与,科学锻炼

评价等级:1 2 3 4 5



情绪调控

正确对待比赛胜负,心态良好

评价等级:1 2 3 4 5


自然适应

适应多情境练习,

沉着冷静

评价等级:1 2 3 4 5


同伴关系

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评价等级:1 2 3 4 5


体育品德

意志品质

勇于挑战,不畏艰难

评价等级:1 2 3 4 5



遵守规则

遵守规则,公平竞争

评价等级:1 2 3 4 5


相互尊重

尊重对手,尊重裁判

评价等级:1 2 3 4 5


运动角色

胜任比赛中运动角色

敢担当,善担当

评价等级:1 2 3 4 5


总分


等第


 

   “垫传扣”单元活动评价注重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导向、激励和改进等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内外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切实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新课程需要新教学,新教学需要注重“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即以素养目标导向,设计结构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多维评价,通过不断实践,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技战术运用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规则意识等,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课堂。

4.2建议

4.2.1 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核心素养

   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持续参加专业培训与进修,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反思、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合作、注重自身师德修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适应新课程新教学需求。

4.2.2提升数字化技术运用能力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更新,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引入数字化教学工具,如deep seek运用、视频分析、战术模拟软件等,提升课堂教学的可视化、互动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精准的技战术学习支持。

4.2.3课内外学习联动,增强技能应用与兴趣培养

   鼓励校内外社团活动、校际比赛、社会体育活动等多样化课外实践,拓展学生的运动体验空间,把课堂上学会的,延伸到课堂外的勤练,常赛,提升技能应用能力,促进其体育锻炼的持续性。

4.2.4 构建多元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强化过程性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更要对评价前置和增值型评价深入探索与实践,使评价更能精准反馈学习问题,指导学生针对性提升运动能力,最终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9.

[2] 董翠香,刘昕,邵伟德,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设计”专题讨论六人谈(三):指向核心素养的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J]. 体育教学,2022,42(6):12-15.

[3]尹志华,孟涵,孙铭珠等.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思维原则与实践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3):253-262.

[4]季浏.基于核心素养的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学校体育,2022,41(07):9-11.

[5]胡小清,张加林,陈思同等. 新课标背景下体育结构化教学的价值阐释、实然挑战与应然对策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4, 48 (02): 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