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促进“问题”学生行为转化的实践研究
南洋初级中学 沈义
摘要:
校园足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它不仅帮助学生发展体能,掌握技能,而且在 “学、练、赛、训”系列化活动中,对学生心理、社交和人格塑造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两个案例的实践,探析校园足球促进 “问题”学生行为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 校园足球 贫困学生 单亲家庭学生 行为转化
校园足球作为一种普及性较高的体育活动,在我校得到了广泛推广。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育人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发展体能同时,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树立人生目标。本文通过笔者对两个特殊学生的真实案例实践,分析校园足球帮助贫困学生和单亲家庭 “问题”学生实现自我转变的过程。
在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愈发受到重视的当下,贫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校园足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育人价值。通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期望能为贫困学生提供成长机会与平台,助力他们在绿茵场上实现蜕变。
案例:我校小华(化名)同学是一名来自一个贫困家庭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都在菜市场卖菜的小贩,每天起早贪黑的在菜市场里工作,小华由年迈的祖父母抚养。由于家庭经济压力,小华的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也较差。由于小华的爷爷、爸爸都是在菜市场里卖水产的小贩,因此,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黄鳝”,他非常不喜欢这个带有侮辱性的外号,因为这个外号经常和别人打架,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
1. 参与校园足球的过程
我校是全国足球传统校。多年来,校园足球在学校得到大力普及和推广,受到很多男女学生的喜欢和积极参与,小华也是其中的一位。起初,他并不擅长足球,但在校园足球的包容性和我对他的鼓励下,小华在六年级慢慢喜欢上了足球运动,逐渐找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通过不断训练和参与年级与校级比赛,足球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在团队中找到了自信。
七年级,小华自己提出申请并在我的推荐下加入了校足球队。“读好书、踢好球、做好人”是足球队的队训,进入校队后,在我和教练的关心下,他开始认真学习,勤奋踢球,足球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2.转变过程
校园足球对他自信心提升:通过足球比赛中的出色表现,小华逐渐建立了自信心,他在球场上表现越来越出色,而且他在场上踢得是中场,比赛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学们还是叫他“黄鳝”,但这是他们认为他是队中的灵魂,在场上像“黄鳝”一样灵活的跑位,他也接受了“黄鳝小子”这个名号,他越来越被同学和老师看重,自从踢上球后性格也开朗起来,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变得更加积极。
校园足球让他对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小华在比赛中学会了如何与队友合作,他经常传出好球让队友得分,他懂得了如何为团队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感悟。
校园足球对他理想与抱负的形成:通过足球,小华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他逐渐意识到,他可以通过自己对足球的爱好和执着来改变命运。他开始沿着既定目标开启自己的追梦计划,他希望未来能够通过体育特长考入大学,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或体育教练。
3.结果
在初三时,小华成为了校足球队的队长,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他不仅在学校中成为了榜样,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足球特长生的资格进入一所市重点高中,他终于通过足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校园里,足球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而言,宛如一盏温暖的明灯,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在成长过程中会缺失一方的关爱,内心容易产生孤独感和不安全感。而足球就像一个忠实的伙伴,始终陪伴着他们。
案例:我校小强是一名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他在父母离异后变得沉默寡言,跟随母亲生活。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强性格叛逆,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学习成绩较差,也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
1.参与校园足球的过程
小强在六年级时被我拉进了校园足球活动中,老师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改变他的行为问题。起初,小强对足球并不感兴趣,但在教练和队友的鼓励下,他逐渐爱上了这项运动。
2.转变过程
校园足球对学生情绪管理的改善作用:足球比赛中的规则和纪律帮助了小强,使他认识什么是规则和纪律,慢慢的使他懂得了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在球场一旦这些规则和纪律被破坏,那么整个球队的努力将付之东流,校园足球最大特点是在规则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球技,同时要在教练对学生思想、整体性、一贯性的教育和指导下,最大的发挥团队作用来赢得比赛。足球运动对潜在“问题”的学生起到导和育的作用,校园足球完成了自身从导“学”走向导“育”的转变,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心理状况,身体健康等,全面关心他们的成长,真正变为“学生的成长导师"。校园足球把重点落实到学生身上,最终是为了球队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来激发学生潜能的自主发展,让困难生在球队中得到导育。信任学生就好比给学生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学生会因为教练和同伴的信任而变得信心倍增,精神饱满,积极主动,会加速促进同学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使他开始不再轻易与同学发生冲突。
校园足球能让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作为球队的一员,小强意识到自己需要对团队负责,他开始认真对待训练和比赛,逐渐改掉了懒散的习惯。通过足球,小强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他意识到,足球不仅可以让他获得成就感,还可以成为他未来的职业方向。他立志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并开始为此努力。
3.结果
小强在初三时成为了球队的核心球员,他的行为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他通过足球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2022年他考入了高中,他开始了以足球为媒介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三、 对校园足球助力贫困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的讨论与分析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看出,校园足球在帮助“问题”学生转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当今,它不管是对学生足球运动能力的提升,身心健康行为的养成,还是体育品德的培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校园足球提升学生运动能力。校园足球不仅增强学生体能、提高足球技能和技战术水平,更在他们参与校内、校外、区级、市级比赛和欣赏比赛中懂得规则,提高比赛能力;学校为他们提供运动能力的发展平台,帮助他们突破身体限制,在运动中找到自我价值。
2、校园足球让学生养成健康行为。校园足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康行为作为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运动习惯、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校园足球通过以下方式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行为,使他们养成了运动习惯,如定期参与足球训练和比赛,帮助了他们形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改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校园足球提升健康意识,足球活动能够让他们了解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增强健康意识,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另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足球活动中,他们需要遵守规则、管理情绪、与队友沟通,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技能。校园足球不仅改善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在训练和比赛中,他们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因此,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3、校园足球培养学生体育品德。足球塑造了“特殊”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人格品质,体育品德是体育核心素养的灵魂,包括公平竞争、团队合作、责任意识等。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他们在比赛中需要与队友配合,学会信任、沟通和协作,增强团队意识。在比赛中,他们需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公平竞争意识和体育精神。作为球队的一员,他们需要为团队的目标努力,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校园足球为他们提供了培养体育品德的实践平台,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结论与建议
1.通过小华和小强的案例可以看出,校园足球改变了“特殊”学生,不仅提升运动能力,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同时塑造体育品德,让学生实现了自我价值。
2.未来应大力推广校园足球,为更多“特殊”学生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让爱与希望在绿茵场上绽放,让以体育人的学科理念真正落地开花。
3、校园足球作为一项集育体、育心、育智、育德为一体的集体运动,应在更多的中小学校开展和普及。校园足球的开展要遵循系统性、分层性,适宜更多更有个性的学生参加,让校园足球成为提高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晓明,(2020)校园足球对学生心理健健康的影响研究.《体育教育学报》,35(2)45-50.
2.李强,(2019).校园足球在单亲家庭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教育研究与实践》28(3),124开启新对话3.张丽.(2021).贫困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心理变化分析.《体育与科学》,40(1),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