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成长
---东二小学一年级准备期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执笔人:丁蓉
但凡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很清楚新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是非常辛苦的,因为幼儿园的课程较为轻松,孩子们一直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做做学学,没有太大的要求和压力,一下子进入小学后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的要求,他们往往感到很不适应,常常经过几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慢慢体会到自己已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犹如经历“蜕皮”的痛苦期。为了让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间有个更自然的过渡,使刚告别幼儿园的小朋友能更快适应小学生活,从这学期开始,一年级初次设置了为期二到四周的“学习准备期”。
开学前,我校一年级组陆晔瑞,姜丽,张焱三位老师认真参加了针对“学习准备期”开展的培训活动,在聆听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良好学习氛围的创设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进入教学活动,所以我们积极寻找与活动内容相匹配的,动感十足的歌曲或儿歌,例如:<Hello,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在活动开始利用多媒体设施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愉快,情不自禁地和老师一起拍起小手甚至和着节奏哼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自然然地进入到下面的活动中。不仅如此,在学生结束活动画笑脸表达感受时,我们的老师也会配上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同样感受到一种快乐的氛围。
二.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培植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组织中大段的英语说明或要求会引起理解的困惑,而简单的指令,鲜明的肢体语言不仅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每项活动的要求,是形成规范课堂行为的基础,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开端。对此,我们一年级组的教师们首先确定了准备期中可以对哪些课堂活动和组织形式提出规范课堂行为的要求。然后教师可以为自己班级中的课堂组织和活动设计相应的固定动作,确保在同类活动中反复使用,并贯穿于准备期后期和一年级的后继学习中,帮助学生巩固、形成基本课堂学习规范。
比如:开学初我们首先让学生熟悉 ‘Look!’和 ‘Listen’的手势,教师将手指指向眼睛和耳朵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一年级的孩子最习惯的便是 ‘Follow’,他们很自然地就会跟着老师一起做,一起说,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了看着说话人,认真听的习惯。对于念儿歌我们有不同地表达方式,有时会先举起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然后敲击桌面,学生马上就明白我们要一起念儿歌了,他们会很开心地伸出小手
关于语言活动的标识性动作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每位老师都有妙招,它既简单又有效,正如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多样化的游戏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说
到猜一猜的游戏,我们很多老师会觉得缺乏新意,包括我自己有时也有这样的感觉,可是这只是
总之,我们一致认为,准备期阶段就是通过玩玩,做做,说说,唱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获取愉快体验的同时,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生活,新的老师从陌生到熟悉到喜欢。
四.加强互动,增加学生活动体验
自从听了
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
通过市里的培训,我们一年级教研组充分领会了对一年级设置准备期的目
的,但我们也有小小的困惑,学习准备期对于学生的知识要求和上课的形式与正式的学习期略有不同,我们老师也有担心,学生会不会因为学习准备期较为宽松,没有教学要求,而表现得依然无法完全进入正式的学习生活,还需时间适应,带着相同的困惑,大家讨论决定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我们也将准备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的课堂用语和指令往往较为简单并配有明确的动作,对学生的跟说要求也很低,只是简单的问候,只要能说都给以大大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新生活,新环境。到了第二阶段,随着学生对一些简单指令和游戏要求的熟悉,原来作为提示的简单的动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的快速反应给予表扬,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活动要求,活动方式的变化也比刚开始更为多样化,在引导学生跟说,仿读方面也逐步加量,由先前的单词向单句或两三句试着过渡,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演示下试着表演小对话,并让学生能意识要模仿老师的语音和语调。就这样我们的老师尽力将教学工作做得更为周到细致,通过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已逐步过渡到正式的学习阶段,从而更好地开始新的学习。
一年级的准备期即将结束,我相信许多一年级的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在学习与实践中有了不少积累,有了新的思路,有了进一步成长,希望能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