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 英语
小学英语:在课堂教学细节中引导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细节中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东三小学 杜秋兰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已经度过了二到四周的“学习准备期”这样一个过渡期,从而转入了小学学习生活的正轨之中。通过这两个月的教学,我们一年级备课组的教师对新教材的教学有一些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在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从而得到不同的体验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形成长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年级教学中还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点。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切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活动实施目标、如何实施与实施效果会如何,尽可能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促使他们更愿意学、更有兴趣学。

以下是我们前一段时间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细节,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主观意识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的确如此,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几乎是一张白纸,一点一滴都要从头开始教。良好习惯的形成也就在每天学习的细微之处体现出来。

1听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注意力不易集中,集中时间也较短。我们要求学生要善于倾听,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还要听其他同学的“讲”。听老师,要做到借助老师的肢体语言听懂活动的指令或要求。如:老师说listen必须要做到手放耳边、动作整齐,静下来听。听同学,要做到安静倾听,注视他人,既是对别人的尊重,更能学习他人的长处。除此之外,还有听录音的习惯,要求注意力集中。第一遍听录音,注意倾听录音中的正确发音。第二遍听一遍进行跟读,要求读准字音。第三遍,听后做到模仿语气、读出语音语调。

2、说的习惯

说,是学生表达自我和教学输出的重要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就要让学生明确不同场合、不同情况下该怎么说。如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我们通常要求学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咬字准确。往往有些个别爱“表现” 的学生就会大声叫出来。这时我们就要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做到适量、悦耳。开小火车时要注意语速,不能因为争小组荣誉而把单词的语音读错,把原来的长音读成短音,那就失去了游戏的意义。Pair work group work时,要求学生的音量只要对方听得见就可以,避免教室中出现一窝蜂的情景。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勇于表达。知道在什么情景中说怎样的话,表达怎样的语气与情感,充分体现交际性活动的真实性。

3、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与竞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大主题,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那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因为两人以上的活动都必须做到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两个两个读词时,要做到动作整齐,同步念词。Pairwork groupwork时要在给出简明、确定的指导用语的同时做出示范标志式的手势,提示、帮助一年级学生明白活动要求,通过学生做出的肢体、姿态、手势等的反应观察学生对指导用语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基本的简单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避免理解障碍导致的学生语言运用障碍。每一次合作学习,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小组合作时还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也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叶圣陶先生也这样总结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二、           活动指令简洁化,让孩子明确活动要求

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教师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求。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也要充分为孩子着想,规范课堂用语的同时更要适应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在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时,可能遇到孩子的反应达不到教师的预设效果。这时我们就要考虑老师的指令是否过于复杂或语速太快,或者孩子是否全部停下来倾听,是否能听懂老师的指令或要求。因此,我们根据一年级学生语量积累较少,行为约束力较弱的特点,在教学中做了如下的调整。 如教师的指令应尽量简洁化,加上一定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一看便知,每个步骤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做准备。如:老师让学生拿出照片介绍自己This is me.,很多学生可能拿出照片只对着老师说。那么这时教师将要求细化:1. Look! I have a photo. Show me your photos.教师停顿先让学生明确先拿出自己的照片。2). Now, face to your classmates. Show us your photo. 让学生明白介绍的范围,并且要面向他人。3). Point and say’ This is me.最后是指着自己的照片进行介绍。 教师通过将步骤细化,让学生明确了活动要求,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渗透了学习习惯与品德教育尊重他人。

三、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铺设渐进渐升的阶梯

朱浦老师曾将小学英语的教学的核心处理精简、准确地概括为六个字,那就是“语境、语量、语用”。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们不强求学生在一节课上一定要掌握或习得多少语量。我们强调的是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有真实的语言交际使用和情感的体验。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与教学的侧重点,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在一年级的英语教学当中,由于时间调整为20分钟一节课,教师就要准确把握机械性操练、意义性操练与交际性操练的量。

老师的课上,主要新授三个单词,最后要运用This is …的句型进行3-4句的交际运用。在设计教学环节时,me这个单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用的时间也较少,但关键要让学生区分I me 的不同使用,同时也直接用This is me.向大家介绍自己进行半机械半意义的操练。新授单词father时,增加了my…的表达方法,在机械型操练的同时让学生用My father can…的语句进行简单的运用和介绍,也是对语言知识的延伸。在mother这个单词新授的过程中,教师又递进式地引出了This is your…的句型与This is my…形成对比使用。教师在儿歌中利用手势让学生区分两者的区别,同时通过猜一猜,找妈妈等形式进行操练。既巩固了先前的两个单词,又是对句型的半机械、半意义的操练。因此,整个新授过程既有单词、词组与句型的语言知识穿插,又有机械型操练与意义性操练的整合。

在最后的post-task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较为完整的介绍自己的家人,教师引出Danny 的一家,让学生听读后先尝试模仿Danny进行介绍。既为学生提供了示范,又让学生都有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当拿出自己的家庭照进行介绍时,教师还是请一、两个学生进行示范,其他学生有一个This is your…的反馈。最后是进行交际性的活动。 因此整节课中,教师较合理的设计了教学环节与教学时间,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为最终学生的输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融入“课程统整”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英语学科去年申报了“课程统整”的科研课题。今年我们着重在一年级进行实施。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探索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统整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整合或拓展(加加减减),还可以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等。我们认真研究了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与老教材中语言知识点进行对比,并且融合了《剑桥少儿英语》与《新世纪英语》等其他版本的英语教材进行了有加有减的语言知识统整,制定了《课程统整指南》。我们利用准备期的时间,重点培养一年级学生听、说方面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长期的良好习惯,为促使学生今后自主学习提供正确的引导。

老师的这节课上,我们为了强化学生对家庭成员的整体认识,区分你我,在教学内容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将原有的grandfathergrandmother做“减法”调整到下一教时去,在本教时中又做了“加法”融入your的简单概念,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myyour之间的区别。除此之外,在老师的课上,还融入了很多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探讨。如课堂设计的各个环节的连接我们多采用能够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我们还搜集了各种有利于教学的资料,如儿歌、动画、歌曲等等,运用游戏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与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