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上海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学科商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上海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学科商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上海市第四中学  褚明

以科学发展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徐汇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的“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的要求,作为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我校在新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提出了“上海四中:中西商学的摇篮”为目标的特色高中建设。探索学生立足未来经济社会所需的核心素养和人格特质,成就“融合中西文化背景、汇聚中西商学之道、具备国际商务素养”的未来经济商务人才。

在学校商学特色的育人目标及特色高中建设的大环境下,我校高中语文教研组也积极投入,思考并探究:如何基于学情,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特色,将商育思想自然渗透入学科教学之中。2017年我校高中语文教研组全体同仁,历时一年进行了题为《高中语文学科商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校级课题研究并结题,现将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一、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教研组以《上海四中特色发展三年规划》为指导,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促进学校商学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结合高中语文学科教材,确立了《高中语文学科商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商学课题。力图努力探索、开发高中语文学科教材(沪教版)中,可运用于商学教育或渗透商学理念的教育资源。

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既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前瞻意识、责任担当和经济素养、商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也力求营造高中语文教研组教研一体、一专多能的科研氛围,打造能适应新时代、符合素质教育教学要求的教师团队。

二、研究目标:

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之上,将教材内容与商学相关元素进行适度、合理地对接与整合,形成能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商学教育内容。这不仅可以对学校商学校本教材进行补充,还能初步构建符合、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的高中语文商学教育资源包。

三、研究内容:

  1、结合并利用高中阶段六册语文教材,从教材文本中挖掘、提炼出可运用于商学教育的元素或资源,进行适当地拓展、迁移,做出系统地规整和梳理。

2、进一步思考与研究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商学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尝试将商学教育自然、有机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四、研究方法:

本次课题研究我们主要采用:1、文献查阅法;2、观察法;3、行动研究。

五、研究过程:

     这次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共计三个阶段。分步骤、有计划、有侧重地进行课题各项具体任务的开展与研究。

(一)   准备阶段 2017.1

   1、进行《上海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海四中特色发展三年规划》、《商学概论》等相关理论的学习。

   2、在教研组内,就本课题的研究措施及实施方案做进一步、更为细致具体的意见听取与探讨交流。

(二)   实践阶段2017.2-2017.10

1)  第一阶段

主要围绕编写《高中语文教材可挖掘商学教育资源课文一览表》展开

表格如下:

高中语文教材可挖掘商学教育资源课文一览表

学段

篇目名称

作者

商学教育元素

教学结合点设想






说明:

1.按学段区分,结合该学段上下两册语文教材,罗列与商学教育元素相关的课文篇目。

2.“商学教育元素”:可从“人文素养”:如作为现代商人/企业家所需具备的素养、精神品质等,诸如自强诚信、创新冒险精神等;从“商业实务”:如景点、商品的营销策略等……

3.完成体现学科教学与商学教育结合点的构思设计。

2)第二阶段

基于《高中语文教材可挖掘商学教育资源课文一览表》,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具体篇目,撰写渗透商育的教学设计。

3)总结阶段 2017.1112

整理汇编所有材料,编制《上海四中高中语文商育教案集》,完成结题报告。

六、各阶段研究成果展示:

(一)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研究过程中,集中体现学科教学与商学教育衔接的教学结合点的设想设计,其实是整个课题研究的难点之一,但我们教研组内的老师们真可谓是思维活跃、眼光独具。

如:朱思蓉老师把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主人公葛朗台对财富近乎疯狂执着的典型吝啬鬼形象与商学素养培养相结合,请学生就目前在商界从业人士中存在唯利是图、无奸不商的现象,谈谈自己的想法;褚明老师结合苏轼名篇《前赤壁赋》,请学生结合课文,再搜集、整理其他遗留在东坡赤壁的文人墨客之作品,以“赤壁文化”为切入点,为东坡赤壁写一段景点推介;贺丛蕾老师结合《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对农村悠闲惬意生活场景的描写,引导学生对农家乐商机开发进行思考,为农家乐写一段文字宣传;徐美珍老师将苏轼的《石钟山记》与冒险求真精神相结合,请学生以苏轼夜泊石钟山、为探寻石钟山命名一事,畅谈对古人权威大胆质疑、重视实践处事态度的看法;杨雪峰老师在综合学习单元《上海建筑与海派文化》的学习之后,请学生为新到上海的游客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努力涵盖最为重要的景点,并阐释设计理由等。

这些教学结合点设想,既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又兼顾了商学教育思想的渗透,衔接之自然巧妙,角度之丰富多样,令人点赞。

(二)第二阶段:

有了前阶段《一览表》的梳理与预热,在这个阶段里组内老师们的教学思路明显更为开阔,各种教学环节的设置也更趋自然,充分体现出教研组内老师们的智慧和无形的引领。

如:李之音老师在莫泊桑代表作《项链》一文的教学设计中,在讨论完小说多元化的主题之后,补充课外阅读毕飞宇的《仔细看看这条项链》,其中有一段教师总结,是这样陈述的:“《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一点也不复杂,那就是“借东西要还”。这不是哲学的理念,而是生命的实践。在践约这一点上,路瓦赛先生和他的太太马蒂尔德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即便是莫泊桑,在项链遗失之后,他可以挖苦路瓦赛夫妇,他可以讽刺路瓦赛夫妇,可莫泊桑丝毫也没有怀疑路瓦赛夫妇践约的决心与行为……在契约社会里,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契约精神已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国家意识形态,而是公民心理上的一个常识,是公民行为上的一个准则。它既是公民的底线,也是生活的底线”;华康洁老师在《黄州快哉亭记》的作业设计中,请学生品读《黄州快哉亭记》“兄弟篇”苏轼的《超然台记》,“超然则乐”“坦然则快”,苏氏兄弟二人借此描述了自己的人生情景,阐释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比较两者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特征以及个性特色?围绕“贬官文化”,为快哉亭写景点推介。瞿真老师在她的<激流>总序》教学设计中,请学生结合“序”的文体特征,学习其基本写作手法之后,尝试为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篇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序。张子谦老师在他的《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这样的一个作业设计,通过观看雷军慕课视频,小组合作讨论,完成问题报告:1.雷军与郭橐驼有什么共同点。2.郭橐驼顺天致性,顺了商业的什么性?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借此传达给学生,柳宗元通过郭橐驼表达为官治民的理念,即使时隔千年到如今还是适用的,包括在商业领域。

凡此种种教学设计,浸润着点滴商育与人文情怀,可谓润物无声、滋养无形。

七、总结和反思

   在校领导的关心下,科研、教学两处相关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高中语文教研组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历时一年顺利完成了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组内的老师们通过再次深入地研读《学科基本要求》、钻研学科教材、交流探讨具体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努力提升语文教学能力,凝练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学科教学与商学教育的结合研究,更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及学习的领域,也加强了学科与学生成长之间的联系。

与此同时,这次的课题研究可以说还具有些“跨界”的意味,对我们的老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除了要把握好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还要兼顾体现商学思想的渗透。对于我们这些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老师而言,由于缺乏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实践经验,因此要与正规的商学教育相比,势必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我们目前的研究还只是一个初涉、一次尝试。今后我们会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摸索、思考如何进一步做调整改进,朝着教学实践迈出更深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