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高效教学
---高中化学“本真和谐课堂”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研讨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张继花
创设和谐高效课堂, 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当前人们所说的“本真教育”。在这一背景下,经过这几年“三实践两反思”的校本研修学习和研讨,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总结了一点浅薄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具体如下:
一、创设和谐积极融洽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
1、创设情境氛围
所谓情景学习,就是根据教学内容,为教和学设定一个学习环境和情景,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挖掘潜能。
例如:在高一化学《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一节教学的入真环节,老师先展示一组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图片,如:烟火爆炸、牛奶变质、钢铁生锈、石油生成,然后请学生说出完成这些反应需要的时间(瞬间完成、常温下几个小时、较长时间、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从而点出本节课主题-----化学反应有快有慢。
这种以生活常识和现象为背景的教学情境,既能一针见血地让学生明了这堂课的主题是什么,又能让学生发现化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活动体验氛围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特别是以师生、生生的合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例如:在《化学反应为何有快有慢》一课的品真环节,先通过学生具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如:钢铁生锈的条件是水与氧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高,铁越容易生锈;冰箱中的温度比外界低、而食物腐烂的慢、烧煤时将煤块弄小点更容易燃烧等等生活现象。经过讨论发现反应物的浓度大、反应温度高、表面积大时反应速度越快,从而引出化学反应速率一般受哪些外部因素的影响,然后重点探究其中的四个影响因素:反应物浓度、固体的表面积、反应温度、催化剂,并指导学生设计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定性实验方案。
在学生分工合作,交流、分享、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而验证所学的知识,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极大地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
二、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1、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辨疑解难,有所进取与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熟练掌握提问技巧,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调动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高一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中,学生掌握了喷泉实验的本质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造成瓶内外产生较大气压差,进而可以引发学生联想出: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诸如HCl 、HBr 、HI 、S02 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然后再进一步启发联想:如果改变溶剂类型或采用混合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呢? 学生经过适当的启发很快就会联想出:如果改水为氢氧化钠作吸收剂,那么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也可作喷泉实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继续提问:什么条件下可以使液体充满整个烧瓶?这样的设计使本来略显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所知发挥想象以寻找答案,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未知事物和现象的新奇感,也让他们主动思考创造性地接受知识。
2、类比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凡有学习的地方就有迁移,孤立的、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高一学生对化学的认知结构还不完善,他们不善于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此学习新概念、新知识还缺深度;所以,在讲授新知时,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恰当类比,抓住知识系统中同类要素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获得扎实牢固的新知和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例如,在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首先回顾初中所学反应:CuO+H2=Cu+H2O,利用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得氧失氧观点,引导学生先标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引出化合价升降的观点,进而导出化合价升降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从“得氧失氧”的初步认识,到“化合价升降”的基本规律,再到“电子转移”的反应本质,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由表及里地揭示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从而建立新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并及时地巩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等概念和电子得失守恒的观点。
通过类比迁移,把所学的知识由点变线,由线成面,形成网络,完善认知结构,这样才能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让学生正确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思维的深刻性也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3、 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循逻辑的规律、顺序,使思考的问题有条理、层次分明、前后连贯。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口语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解决化学问题。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情况,可用“升失氧,降得还”来表示;电解池中电极名称可总结出 “正、阳、氧” (真痒痒);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总结出 “写、拆、删、查”的四字规律;化学平衡总结出“逆、动、等、定、变”的五字特征。在高一新生知识基础较薄弱情况下,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这些基本规律,并且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去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课堂是生成的,永远没有完全相同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有完美无缺的课堂教学。但是,如果在坚持以上几点方法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积极参与、竞争进取、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引导、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必能形成本真和谐高效的课堂,我们的化学课也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