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德育成果
善用漫画 告别拖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用案例

善用漫画   告别拖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用案例

上海民办南模中学  石海宇

一、背景说明: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学生每天可以接受海量的信息,他们面临着信息的筛选和干扰,很难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或保持一段时间进行高效学习。也有不少学生,因为自我意志力的薄弱不能在学习上产生心流体验。与此同时,他们可能面临不能及时提交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困境。很多学生会产生拖延的行为,甚至养成拖延的习惯。于是,“告别拖延”成为了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共同夙愿。

拖延症指的是非必要、有害的推迟行为。然而,在上课的过程中,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拖延发生过程和消极影响。上了一堂课之后,我发现课堂目标达成度不高,同学们对于“拖延”的理解停留于表面,对于“如何告别拖延”也没有实际的感悟和可行的计划措施。这堂课是需要同学们有代入感和参与感的。如果只是进行说教,则毫无效果。

如何上好这堂课,让学生有所收获,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了一组漫画,这组漫画用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来讲解拖延行为,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并有启发意义。看完这组漫画,我感触颇深。作为一个偶尔有拖延行为的人,我觉得自己就是漫画中所叙述的样子,它能够展现拖延行为发生的过程,也有强烈的代入感,能够引发思考。因此,我选取了这组漫画作为课堂材料。

二、资源分析

这组漫画,完整地叙述了从拖延思维的产生到拖延行为的发生过程,插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很强的启发性。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漫画中出现的角色有“理智”、“猴子”和“慌乱怪Deadline”。当人们准备或者开始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理智”是大脑的舵手,接着,我们的思维中可能会出现一个“猴子”这样的角色,它负责干扰我们的思绪,带来很多能够获得“即时满足感”的活动和想法(比如电子游戏、微信聊天、短视频浏览等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事情)。一旦“猴子”的计谋得逞,它就会代替“理智”作为大脑的舵手,我们会暂时搁置当前的主要任务,转而从事一些不必要的,能引起即时愉悦感的活动。这个时候,拖延行为就产生了。但这种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另一个角色“慌乱怪Deadline”的出现,有可能会吓跑猴子,因为它代表着最后期限的到来,人们会因为无法承受可能产生的后果而强迫让“理智”归位。

这段资源内容,生动有趣,巧妙地反映了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现状和困扰,“理智”就像是学生信誓旦旦做计划的样子,“猴子”好比电子游戏和一些无关的干扰,“慌乱怪Deadline”则是老师收作业的最后期限,如果交作业超过最后期限,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负面的评价和情绪。所以,就有了拖延的行为,导致最后提交的作业质量不高。一些同学会在“猴子”的干扰下进入“黑暗游乐场”,享受着即时满足的愉悦感,同时对未完成的任务充满担忧和焦虑,陷入一个不能好好玩,也不能好好学的困难境地;有自知力和自控能力的一部分同学,会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但质量无法保证;而自控能力和计划性很强的同学,会选择先苦后甜,当学习任务完成一半以后,这些同学会有一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感觉会让他享受学习,收获自信。因此,当我们了解了拖延的原因以及拖延的我们可能面临的情况后,才能对拖延有所重视和改变。

三、过程与方法

学期开学初,在进行高一年级《新学期,从告别拖延开始!》的主题系列课程中,引入漫画。同时,与语文老师进行合作,提高学生对拖延的认识,引导学生寻找多种方式告别拖延。该资源的使用贯穿了整个主题课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角色扮演,了解“拖延的大脑”

学生看完漫画后,小组讨论并分配角色,可以创建并添加其他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随后总结拖延产生的原因。学生总结了很多原因:习惯于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想的总比做的多,所以迟迟不行动,产生了拖延;自控能力太差,不能抵制各种“猴子”角色的干扰,既定的学习节奏很容易被打乱;内心过于追求完美。没有将完美建立在完成的基础上,使得完美无法实现。

2、“告别拖延”的策略运用于漫画故事,让故事继续发展

   在第二课时的课堂中,带着漫画的启发,我们讨论并学习了AIMS制定任务列表法改善拖延习惯,引导学生制定以行动为中心的计划和任务,将任务划分成可测量、可评估、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型小任务。并且布置了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续写插图故事,编撰主题为《拖拖变形计》的心理剧本,剧本中有漫画中的角色,也有学生自己添加的角色,要体现所学方法的迁移运用。同时,邀请语文老师对剧本文本进行把关和修改,作为语文学科和心理学科的融合性探究课程。引导学生在剧本脚本制作和心理剧表演中表达自我,获得帮助,告别拖延。

在第三课时的课堂中,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了自己的剧本设定,角色关系,并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组内互相感谢,分享感悟,组间进行互评,给与鼓励,表达同伴支持。

四、成效与反思

1、主要成效

   该组漫画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和关注,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拖延。通过对漫画故事的续写,心理剧的表演,学生在演出中投射了自己的拖延心理,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式帮助角色中的拖延者告别拖延。

   同学A:告别拖延,首先排除外在干扰,手机静音放包里,不看见它你就不会蠢蠢欲动分心。第二,比起想着几个小时写完作业,不如把目标缩小到分钟,这30分钟我就学数学作业,再花30分钟只背单词,剩下的三十分钟写文章,这样任务就不会太庞大了,我的理智角色归位,慌乱怪(Deadline)角色也不会追着我了。克服恐惧是解决拖延的第一步。

   同学B:这组漫画告诉我们,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告别拖延,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选定目标时要合理可行,有能够施行的步骤,并让能掌握改变的进度。

2、反思建议

   漫画用生动的角色互动阐述了拖延症,在该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也可以请学生采访家人和朋友,将他们的故事用“拖延的大脑”表现出来,自行拟定题目,制作漫画或微视频,将理论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用趣味的呈现方式给身边的同学、朋友和家人带去积极的正面影响,发挥同伴互助的作业,增进友谊;表达对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促进亲子关系。


责任编辑  张建国